如何鉴别老珠子?套用一句古玩界常用的话:老东西自己会说话。老珠子带着岁月的印记、工艺的痕迹、自身的时代风格,就像一张名片一样默默地在表明自己的身份,别看小小一粒珠子,它上面承载的信息量却十分丰富,就看你能不能读懂它的语言。
四川陈化料崖柏手持珠
老珠子与瓷器、玉器等文玩艺术品的鉴定方法有相同之处,有鉴定经验的人可以触类旁通。首先不要先关注细节,要用宏观的眼光先去看珠子,感觉对,再进一步通过微观观察各项细节来确认新老。
宏观看什么?
包浆、时代特征
1、包浆
包浆是古玩行业的术语,是指岁月给老物件留下的身份印记。在市场上,“包浆”这个词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但是对于新手来说,包浆似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其实包浆并不神秘,就是岁月的印记。千万不要顾名思义地以为包浆一定要有一层包在器物上的“浆”。它是指一件器物经过岁月的磨砺,在风化、淋滤或各种其他因素(比如摩擦痕迹)的影响下综合形成的一种表面形态。
15mm黄花梨手串
任何材质都会产生包浆,玉、玛瑙、绿松石、青金石、玻璃、琥珀蜜蜡、珊瑚、象牙、金属等无一例外,但是由于埋藏或保存条件、使用和盘玩过程等因素的影响,包浆的表现各有不同。
看包浆就是要看是否自然,是否符合正常规律。比如玛瑙珠子和玉石珠子,做旧的人为了让珠子看上去有“老气”,常用强酸、强碱等进行强行腐蚀,实际这种人为的包浆看上去很不自然,很不舒服,与真实的老珠子有很大差距,有经验的人一望便知。
古董圈内的人都知道,包浆是造假者最难攻克的环节。老物件经过数百、数千年的埋藏或传承,留下的包浆是造假者难以在短时间里模仿到位的。一般来说,伪造的包浆多浮于表面,颜色过于均一而缺乏变化,且过渡衔接之处过于生硬而不自然,无论造假者多么高明,仔细审视总能找出破绽。
天然墨西哥琥珀六字真言回纹珠手串
2、时代特征
看时代特征就是看珠子的材质、形制、纹饰、工艺等是否与当时的时代特征吻合,吻合才可以判断是那个时代的产物。史前时期的珠子,总会带着石器时代的特征,从形制到工艺都带着早期的稚拙。
时代特征还要放到地域前提之下。同样是史前时期的珠子,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珠子有着不同的形制、工艺和装饰艺术。形制和纹饰所携带的时代特征非常重要,看形制和纹饰就可以基本判断珠子的地域及年代。而地域和时代特征是要靠大量知识和看大量实物积累而得,充分了解和熟悉后就会自然地感觉到老珠子身上带着的时代印记,或者我们可以称之为时代气息。有了能感知时代气息的能力,判断年代和产地就相对容易了。
微观看什么?
工艺痕迹、风化痕迹、使用痕迹
1、工艺痕迹
老珠子乍一看就给人一种年代感,这种年代感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老珠子不可能如机器制作的那样规整和千篇一律,老珠子一定会自然地透着一股手工制作的拙劲,形状不完美,孔道不垂直且可能两端大小不一;二是老珠子的包浆给人以厚重的岁月感。
工艺痕迹要从三个方面来看:打孔方式以及孔道内壁痕迹,表面痕迹(开料或制作痕迹以及表面抛光留下的工艺痕迹),纹饰的制作工艺。
商周的玛瑙珠子,爱做成腹部略微比两端大一点的短圆柱形,可以想见,这是受生产力和技术的限制(要把珠子琢磨成球形,要先做成方形,再倒角慢慢逼近球形,十分费工),但是到了汉代工艺就已经进步到可以做出正圆形珠子了。
珠子的抛光方法也需要注意。就高古玛瑙珠来说,早期抛光材料颗粒不匀,抛光出来的效果比较差。到了西周玛瑙珠抛光变得精良,光气十足,非常诱人,这也是西周玛瑙珠广受追捧的一个重要原因。
2、风化痕迹
珠子长期在使用或埋藏过程中受风化或淋滤作用影响,会多多少少留下可以寻觅的痕迹。从地质学的角度来说,风化作用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以及生物风化。如削过皮的苹果,放置一会儿会氧化变深。珠子当然不会这么容易出现风化痕迹,但是时间长了也会缓慢发生变化。
五瓣满肉圆桩金刚素串
不同材质老珠子的风化痕迹
老玛瑙:表面有时会产生C形痕迹,市场上又称作马蹄痕或风化痕。
老玉器:表面缓慢受沁,沁色多样,有时表面还会产生蚀孔。
老琉璃:光泽逐渐减退,表面受侵蚀,逐渐变得不那么透明,颜色变得暗淡,有的表面还会产生七彩蛤蜊光。
老琥珀:颜色逐渐变深红,产生橘皮纹。
老蜜蜡:颜色逐渐变深黄到橘黄,产生冰裂纹。
老珊瑚:表面逐渐失去光泽,颜色减退。
老象牙:颜色逐渐变黄到深黄,慢慢产生裂痕。
老绿松石,脱水颜色变白。
老菩提、老核雕:颜色逐渐变红、变深,质地变得光润甚至半透明。
一般来说,风化痕迹是鉴定的辅助依据,不作为主要依据。风化痕迹也是造假者模仿的对象,鉴定时要仔细观察是否符合自然规律,比如外部和内部的过渡衔接是否自然,表面与孔道内是否风化痕迹一致。
3、使用痕迹
老珠子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有些磕碰、损伤或其他使用痕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做旧的人也仿造使用痕迹,仔细观察能发现老伤和新伤有着明显区别。老伤的伤痕处也产生了包浆和风化,与外部一致,老伤的边缘不锋利,老伤分布在容易磕碰受损的部位等。
一些常见的误区
1、千年以上的玛瑙珠子才会有马蹄痕吗
古代的玛瑙表面常产生一种C形痕迹(半圆环形),有人称之为马蹄痕,也有人称作“风化痕”“月亮痕”。这种马蹄痕由内生出,因此开口内大外小,通过放大镜可以分辨,仔细观察可以发现痕迹分布自然,放大二十倍观察可以看到沟底的包浆与外部一致。
古珠圈内流行的说法是千年以上的玛瑙珠子才能产生这样的马蹄痕,但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能观察到的事实是,年代比较久远的珠子会有这样的痕迹,但是并不是年代久远的珠子就一定会有马蹄痕,也不排除年代比较近的珠子就没有这样的痕迹。
辨识马蹄痕的确是鉴定老玛瑙类珠子的重要依据。但是鉴定老珠子绝不能只看这一点,一定要综合其他因素。一般来说佩戴和使用得越多的珠子马蹄痕越明显,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藏系珠子的马蹄痕显得特别多。
马蹄痕究竟是不是风化产生?马蹄痕的形成原因可能有多种,这跟材料结构有关,这类石英质材料在受到外力作用或在环境因素影响下就容易产生半环形的痕迹,因此不能作为鉴定的绝对依据。其实高古玛瑙并不是都有马蹄痕,即便有也不是仿品那样刻意密集分布。
2、老玛瑙究竟有没有灰皮?
实际上,玛瑙是隐晶质结构,不容易被腐蚀。玉是纤维交织状结构,虽然紧密牢固,分子间缝隙依然可以缓慢渗透进去其他物质,因此玉比较容易受沁。人们常说“好玉不受沁”,指特别致密细腻的玉其实也不容易受沁,出土的高古玉器就有完全不受沁的。
国内出土的高古玛瑙珠子中极少有受沁成灰皮的,国外的高古玛瑙中带灰皮的也只占少数。可见,灰皮不能作为判断玛瑙年代的标准,也不能作为辨伪依据。
3. 文物新老能依靠鉴定证书吗
关于文物新老的鉴定,目前没有已颁布的国家标准,没有对民间开放的鉴定机构。有人宣称能够开具文物新老鉴定证书,显然这些“证书”都不是法定的,不受国家认证的,没有什么效力。鉴定老珠子,玩家只能靠自己学习来提高眼力。
新老是没法依靠鉴定证书的,不过材质的鉴定是可以借助权威鉴定机构的。一般的玛瑙、水晶、玻璃等材质没有必要送检。需要鉴定机构检测的也就是珊瑚、琥珀蜜蜡、绿松石、青金石、和田玉、翡翠等材质的真伪,自己实在不能确定的话,送到鉴定机构出张证书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