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丁艳丽
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与装裱修复技艺源远流长。唐人冯承素的王羲之《兰亭序》摹本、宋徽宗赵佶的张萱《捣练图》摹本等古代书画临摹作品,使世人在古人真迹已不知存于何处的今日,仍能领略形同神似的书画作品。
作为国内外闻名的珍贵文物收藏地??故宫(微博)博物院不仅拥有近16万件古书画藏品,还有一支从事古书画临摹复制和装裱修复的专业队伍。几十年来这两项技艺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临摹复制和修复了大量珍贵书画文物,在古书画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月28日,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妙笔神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与装裱修复技艺展”正式展出,这是故宫博物院首次举办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与装裱修复技艺为主题的展览。
展览设在故宫博物院延禧宫古书画研究中心,一层为“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展”,观众可以看到古书画装裱修复大师孙承枝主持修复的唐代韩?《五牛图》、杨文彬主持修复的宋代米芾《苕溪诗卷》、徐建华主持修复的明代林良《雉鸡图》及装裱修复工作室集体完成的倦勤斋通景画4个修复案例。装裱修复专家杨泽华介绍说,装裱修复是古书画文物修复的第一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已修复近千件,但由于展览空间限制,此次展览只取4个案例。
据了解,装裱修复技艺可分为两大流派,即北裱和南裱,故宫博物院的装裱修复技艺沿袭了以淡雅风格为特色的苏裱,属南裱的一种类型。精良的装裱修复十分复杂,总体上分为托画心、镶覆、砑装等几十道工序,每个工序又分为几个小步骤,每个步骤又需要不同的专业工具,而最重要的还是经验丰富的装裱修复专家。“经验非常重要。”杨泽华说,“我们习惯使用传统的装裱修复工具,例如托画心,有时候发现两张纸粘在一起湿度不够,专家就用棕刷蘸水往上淋洒,这就需要掌握好力度,经验在这里有很大作用。”他补充说:“通常刷子这类的工具买回来我们都会自己再加工,通过修剪、在石头上磨等方法使之变软,更有助于工作,一般通过刷子的使用痕迹就可以知道工匠工作了多少年。”
杨泽华特别提到,故宫博物院非常重视古书画文物的装裱修复工作,重视专业人员的培养,故宫的装裱修复专业人员一直保持在15人左右。从第一代装裱修复专家开启的黄金时代到现在已经进入了第三代人传承发展的新时期。
与装裱修复技艺类似,书画临摹复制技艺也是一个繁复的过程,这其中摹印的主要环节就包括勾稿、拓稿、刻制、修整等步骤。在临摹复制专家郭文林看来,装裱就像治病,摹画就像防病。因为收藏与展示本来就是一体两面,“古书画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对温度、湿度、灯光都很敏感,而且一级文物规定展出时间不能超过10天,并且展出一次就必须要歇几年,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用摹画。俗话说‘纸寿千年,帛寿八百’,我们必须对它们负责”。二层的“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展”,展品包括古书画临摹复制大师金仲鱼摹制的宋代郭熙《窠石平远图》、冯忠莲摹制的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陈林斋摹制的五代胡?《卓歇图》等。故宫文物保护科技部古书画复制科祖莪介绍说:“通常一幅作品都是由一个人临摹完成,根据作品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所需时间也不尽相同。《清明上河图》的临摹复制花费了10年时间。”她还说:“专家们临摹复制完成的作品要送到故宫保管部进行审核,由他们决定临摹作品是否入库。”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部古书画复制科科长张小巍说:“因为故宫博物院的特殊性,我们可以直接依照原本摹制,所以所有的摹制作品后面都会有‘故宫博物院摹’或者‘故宫博物院制’的钤印。”
故宫博物院的本次展览以两项技艺的历史发展脉络与传承谱系、主要工艺步骤、代表性作品为主线,并辅以相关知识展板,从多种视角向公众介绍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与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故宫博物院的这两项技艺,先后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和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使更多公众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了解这两项技艺,此次展览还设置了两个互动展区,专业人员以实际操作的方式向观众讲解书画临摹、装裱修复的工艺流程及具体环节,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参与其中,亲身体验临摹复制与装裱修复过程,现场有相关专家免费为观众提供讲解和答疑。展览期间,还将邀请古书画临摹复制专家郭文林和装裱修复专家杨泽华举办两场讲座,分别介绍两项技艺的发展传承、工艺流程及其背后的故事。
本次展览将持续4个半月,需要注意的是展览的具体时间为6月28日至8月28日的每周二、四、六和8月29日至11月12日的每周二上午10∶00?11∶00,下午2∶00?3∶00。专家讲解时间为每个月第一周的周二上午10∶00?1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