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神针”春拍仍抢眼,古书画鉴定专家、资深藏家来“掌眼”
尽管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市场资金短缺,春拍难言乐观。但是,古书画作为近年来艺术品市场的“定海神针”,依然为今年陆续上演的春拍画下了一抹亮色。像刚刚收槌的香港佳士得2012年春拍,中国古代书画成交额达2.05亿港元,创下其同类拍卖单场纪录;中国嘉德(微博)春拍古书画部分,《石渠宝笈》著录的《仿宋人勾染图》册、《仿宋人设色图》册则以4715万元成交,也创下了画家作品的拍场纪录;而3月22日纽约苏富比(微博)推出的“中国古代书画专场”中,估价75万至100万美元的《南宋四朝宸翰》手卷更以568.25万美元成交,成为纽约亚洲艺术周上最贵的拍品。
当然,古书画在拍场上的王者风范,也导致了伪作赝品迭出不穷,争论不休。像2010年拍出4.368亿的黄庭坚《砥柱铭》,至今仍不时有质疑之声冒出。
那么,究竟中国古书画近二十年来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拍卖王者地位的?古书画又该如何更好地辨伪识真呢?故宫(微博)书画研究专家、曾为书画组组长的潘深亮,广东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朱万章,早年就涉足拍卖行业的资深藏家颜明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为你厘清种种疑问。
文、图记者江粤军
古书画拍卖:
从美国中心到回归本土
中国古书画拍卖的策源地在哪?颜明说,既不在香港也不在北京,而是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纽约就开始了全球最早的中国古书画拍卖,主持者是古书画收藏鉴赏大家王季迁的学生张洪。”而早在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美国人就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当时,石油大亨洛克菲勒从欧洲、日本的掠夺者手里买下了很多中国古代名作,美国的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也争相收藏中国古书画。及至王季迁等一批中国文化精英去了美国后,他们既带去了好东西,也带去了研究鉴赏热潮。“直至现在,美国的古书画研究水平在海外也还是最高的,甚至不输给中国大陆和台湾省的研究者。”颜明如是说。
而中国大陆严格意义上的拍卖市场,颜明以为应该从1993年朵云轩的拍卖算起。“那真可谓轰动一时,即使是流拍的作品也要交10%的佣金,参观者则要买门票。”不过,拍卖市场尽管起步了,古书画板块尽管也出现过北京翰海1995年秋拍,北宋张先的《十咏图》手卷以1980万元成交,首次突破古书画单件成交额过千万元大关,但在颜明看来,2000年以前,中国大陆的古书画拍卖一直是波澜不惊,价格偏低,拍出上百万的作品少之又少,像元末明初的书画名家杨维桢的作品《行书赠装潢萧生显序》也就拍了60万元。“直至非典之后,拍卖市场才突然爆发了,江浙地区大量资金入市,近现代书画作品的价格迅猛上扬,海派、京派等备受瞩目,但市场其实是很浮躁的,许多三四流的书画家作品价格莫名其妙地上来了。”也因此,这样的行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到了2005年,整个市场又回落了,尤其是那些水平低的书画家,至今他们的作品价格都没有涨多少。”
2008年:
中国古书画真正翻身
那么,中国古书画真正翻身的节点在何时呢?
颜明明确地告诉记者:“应该是到了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以后,尽管此前也有刘益谦等大藏家在渐渐推高市场,像嘉德2007年推出的仇英《赤壁图》就以7952万元创下了古代书画拍卖纪录,但那时还没那么显山露水。在金融危机进一步加剧后,大藏家尤伦斯也扛不住了,开始出货,大批量地放出了古代和近现代精品书画。这时,中国市场又不缺钱,一下子,古书画的价格就噌噌噌地上去了。”
的确,共有18件作品现身的“游艺??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绘画”领衔了2009年的保利春拍,其中的古代绘画部分,件件都是流传有序的名家之作,有3件经《石渠宝笈》著录,而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卷》更是国宝级作品。最终,《写生珍禽图卷》经过150余次的叫价以5510万元落槌。到了这一年的秋拍,在10月17日至11月22日这短短的36天时间里,就有4件古书画撞开了“亿元”大门,其中的两件仍是尤伦斯夫妇贡献的??吴彬《十八应真图》的成交价为1.69亿元,改写了几天前由清代徐扬的作品《平定西域献俘礼图》以1.34亿元创造的全球中国书画成交纪录;而以1.08亿元成交的曾巩《局事帖》也创造了内地古代书法成交的新纪录。同一年,杨维桢的《行书赠装潢萧生显序》也再次现身,成交价是七千多万元,10年过去,涨了一百多倍。
此后,古书画拍卖自是高潮迭起,2010年,拍卖过亿的10件中国书画作品中,有7件是古书画;2011年春拍,拍卖过亿的10件中国书画作品中,又有6件是古书画;尽管2011年秋拍,寒流已渐现,但仍有3件古书画作品过亿元。
“美国的古书画收藏圈子毕竟比较小,在王季迁老先生去世后,美国的佳士得慢慢就不拍古书画了,将市场转移到中国香港。近几年,美国发现中国的古书画热潮实在太热了,纽约的苏富比又开始设立古书画专场了。”在颜明看来,尽管目前要再造拍卖高峰已经很难,但古书画的前景还是不可估量的。“只要有好的生货,就还是会拍出高价。古书画不容易被炒作,因为数量的确有限,收藏群体比较稳定。那些想炒作的资本,关注的是量大的现当代作品。”
辨伪:古人仿古,各落窠臼
关于古书画的作伪,遍览广东省博物馆和国内其他馆藏书画上万件的朱万章,给出了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之谈。
朱万章认为,书画辨伪可分三个等级的难度:最难的是现当代人仿现当代人的,其次是古人仿古人的,难度系数最低的是当代人仿古人的。原因何在?“现当代人的时代风格不明显,而且很多是跟书画家关系密切的人进行作伪,他们对书画家的笔墨个性很了解,这会给鉴定带来一定的困难;另外,现当代还可以采取印刷品作伪??就是将作品进行高清晰的数码扫描后,喷绘在宣纸上,这样如果隔着玻璃看,那是非常难看得出来的。”因此,朱万章认为现当代人仿现当代人的,对于鉴定者而言,最难判别。而当代人仿古代人的,首先在收集材料上就很不容易,如果采取茶汁染画等做旧方法,出来的效果也不可能很好,所以最容易判别,也是造假者最不愿意去费心劳力的。“因为这个难度大,收益又小,所以拍场上出现的可能性极小,倒是古玩市场会有一些很低劣的仿作。”
因此,古画辨伪主要就集中在辨别古人仿古人上,而且主要时段为明清时期。当时的区域性作伪非常盛行,不过在朱万章看来每一种作伪都还是有迹可循的:
苏州片(明代中后期):仿造水平比较高,一般是专业画家作伪,以青绿山水为主,多绢本手卷,很工整,但匠气重。“当时有比较多仿仇英的《清明上河图》,流传到现在也有几百年时间,出现在拍场上价格也不菲了。”
广东造(晚清、民国):仿造包括宋元明等时代的书画家作品,像李唐、马远等,但因为受亚热带气候影响,这些仿作留到现在多数已残破,绢会脱落。
北京后门造(民国):多仿造刘墉、郎世宁等名臣或《石渠宝笈》著录的作品,有不少是“臣字款”,但因基本是画匠所为,作品看起来比较死板。
河南造(清初):主要仿造宋元时期的名人??史可法、岳飞等人的书法。“这个只要看是否为当时的笔法,就基本可以断定真假了。”
湖南造(清康熙乾隆年间):多生造明末清初节烈名人的书画。“我就看过一幅所谓的晚明广东节烈之士邝露的画。其实邝露根本不会画画,这是典型的‘湖南造’,无中生有。”
扬州皮匠刀(也叫扬州片,清中后期):爱仿石涛(微博)、郑板桥等名家的墨竹,但因为竹叶竹枝画不出那种神韵,所以被称为“皮匠刀”。
识真:五把“钥匙”牢牢握
曾长期跟随鉴定界“五老”中的徐邦达、刘九庵学习的潘深亮则认为要拨开古书画身上蒙着的历史迷雾,或是今人制造的烟幕弹,只需手握五把“钥匙”,辨别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第一把钥匙:从笔法、墨色、构图等艺术特点入手,其中笔法是核心。
徐老就特别强调从笔法辨真伪。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书画家一辈子几十年形成的笔法特点,造假者几年内是学不来的。有的书画家喜欢用中锋,有的喜欢用偏锋,有的喜欢用逆锋,有的喜欢用顺锋,而且每个书画家运笔中的顿挫也不同,像范增就喜欢下笔重收笔轻,钉头鼠尾。即使是楷书、工笔画这种个性不太突出的艺术门类,临摹者在短时间内也只能做到表面的形似,神似是难以达到的。临摹的作品会呈现出笔弱、呆板等毛病。像构图呢,唐以前是一字长蛇阵,北宋才出现了全景构图法,南宋又出现了局部构图法,元朝则有了一水两岸构图法,清代又创新了三叠式构图。不过从构图上看,只能是断前不断后。”
第二把钥匙:从款识上看。
宋代以前是没有款识的,到了南宋才出现,元代则除了款识还有一些画上题了诗,明清时期基本是无画不题字不落款了。
第三把钥匙:从书画上的印章看。
印章包括书画家本人的,也包括经手过的知名藏家的。“从印章看也非常有用,因为印泥的质地、颜色是很难仿造做旧的,只要跟真印对照一下,假印一下子就原形毕露了。”
第四把钥匙:从书画的载体??纸、绢上看。
“元以前的书画作品多以绢为载体,元以后纸上作画才多起来。因为元代才出现了宣纸。当然,像元之前的唐朝有麻纸,韩?的《五牛图》就是画在麻纸上的。南宋也出现了竹纸。每个朝代的纸是不同的,而且由于技术水平的制约,纸张的大小也有不同。还有纸氧化后是米黄色的,现在做旧的纸,会显得污浊,一看就能看出来。绢方面,明朝的绢则比前朝的要粗一些,清朝是皇宫里才有细绢。”
第五把钥匙:考证。
就是要参阅古籍文献,互相比对。
收藏之路有苦也有乐。如果您愿意与我们分享您的意外之喜或失落之意,请通过gzrbbyz@163.com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