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中国书画

> 画家戴卫:最谢慈母恩师爱妻

画家戴卫:最谢慈母恩师爱妻

http://feicui168.com 2012-05-26 12:23:42
2012年5月5日,戴卫在风骨堂。 2012年5月5日,戴卫在风骨堂。 戴卫人物代表作之一《李逵探母》。 戴卫人物代表作之一《李逵探母》。

  华西都市报记者 陈诚 朱建国 摄影报道

  戴卫曾经在《我的母亲》中写道:我的母亲是典型的四川矮小女人,但我却从小就觉得她非常高大……

  特殊的岁月铸就了特殊的感情。戴卫和妻子的相濡以沫,见证了爱情的美好永久

  在《戴卫艺术》一书中,收录了黄胄给他写的七封书信,这些私人信件已经成为中国当代书画界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

  已近古稀之年的戴卫对于人生中的是非曲折、艰难困苦早已能够付诸笑谈。在采访中,没有听到他对社会和生活的一丝抱怨和不满,而是满怀深情地回忆和讲述他生命中令他感激的人。

  “我这一辈子很传奇,但这不仅是我个人遭遇的传奇,也是我母亲的传奇。”在采访中,话题是从他的母亲开始的。在戴卫眼里,温柔而坚强的母亲,与他携手相伴的爱妻,还有带领他在艺术之路上不断前进的恩师,都让他感激不已。

  忆?母亲

  坚强的母亲

  成为他创作灵感源泉

  对母亲这片深爱,被戴卫融入到创作中

  “我这一辈子很传奇,但这不仅是我个人遭遇的传奇,也是我母亲的传奇。”在采访中,话题是从他的母亲开始的。

  母亲嘱咐萦绕耳边

  1943年,戴卫在高原拉萨出生了。当时,没有医生和医疗设备,戴卫的母亲竟然亲自指挥丈夫接生,“父亲的一双大手把我接到了这个世界”。在戴卫不到1岁的时候,由于滇缅公路封锁,父亲和母亲就带着家人,翻越喜马拉雅山绕道不丹、尼泊尔、印度,坐飞机飞到重庆,回到成都老家。

  戴卫曾经在《我的母亲》中这样深情地写道:我的母亲是典型的四川矮小女人,但我却从小就觉得她非常高大……母亲生于晚清光绪末年,她的一生经历了中国最为艰难的岁月。

  母亲对他的影响很大。在他的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叫他用功学习之类的规劝,当他在灯下读书习字或者作画时,总是听见母亲深情地说:“六儿(戴卫排行老六),早点睡。”“六儿,你要注意身体啊”。

  怀着对她的爱

  后来,戴卫去大凉山下乡,母亲为他缝制了一条棉裤,怕他在山区插秧时遇上春寒冻坏了身子,可是那条棉裤被戴卫压在箱底,视为母亲送给他的最珍贵的礼物。

  对母亲这片深爱,也被戴卫融入到了创作之中。为了纪念母亲,在母亲100岁华诞之时,戴卫为母亲绘制了一尊像。1982年,戴卫创作了他的成名作之一《李逵探母》。

  《李逵探母》一面世,就引起画坛的轰动。成都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陈伯君评价:画中的母亲以她博大深厚的爱接纳了儿子,并挺直着脊梁,用苍藤般的手扶起儿子。画家采用了中国戏剧中最具特色的亮相造型手法,在不足方丈的空间里,定格了一位老母与壮士,经历了人世沧桑之后重逢时感情对流奔泻的“瞬间”。

  戴卫称,这一切的灵感都来源于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中华书局(微博)出版的900余页的《戴卫艺术》里,关于母亲被放在了第一章。

  谈?爱妻

  携手半世纪

  与妻子一见钟情

  “因为我们相爱,岁月有了依托”

  戴卫说,他的第二个传奇就是下乡,当了6年的农民。而正是在那个时候,遇到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第二个人??妻子蒋晓云。

  下乡时相遇相爱

  在成都读完小学,戴卫考上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到了快毕业的时候,戴卫觉得自己应该接触大自然和劳动人民,当一个“农民画家”。于是下乡到了大凉山。提起这段经历,他幽默地说:“在那里我收获了一个重要宝贝,就是我一见钟情的老伴儿(指蒋晓云)。”

  对于这段浪漫的爱情故事,妻子蒋晓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缘,是我的爱情树的根》。她写道:我是在下乡的这条道路上与他相遇、相知、相爱的。因为我们相爱,无望而艰苦的岁月有了依托,因为我们相爱,悲哀而柔弱的心里有了抚慰。

  在下乡的日子里,他们住在草搭的牛棚里,每天干的事情就是挖水渠、插秧,每天,手上满是血泡。蒋晓云记得,戴卫插秧的动作轻盈而快速。“拿画笔的他,干起农活来也不示弱。那个时候,他是农场里的插秧能手。”时至今日,说起这段往事,蒋晓云还不停称赞丈夫。

  相互扶持一路走来

  忆起那段苦难而甜蜜的岁月,依然历历在目。朗朗的月光下,戴卫和蒋晓云并肩坐在草坪的篮球架下,谈家庭,谈生活,谈人生,一直到天亮。那晚,两个年轻人就这样相爱了。

  在那里,他们有了第一个孩子。但由于居住的山区缺医少药,孩子还未满月便患肺炎夭折了,是戴卫自己用架子车拉着幼儿的尸体并且亲手掩埋。“生活已经够苦了,如果我们再愁眉苦脸,那就太窝囊了,任何情况下,精神都不能垮掉。”戴卫用这样的话和妻子相互鼓励。

  特殊的岁月铸就了特殊的感情。戴卫感慨,今天的年轻人,很多已经无法体味到那个年代的纯真和激情燃烧的岁月了。

  如今,一起携手走过接近50年的风雨岁月的戴卫夫妇已是儿孙满堂,两个人相濡以沫,见证了爱情的美好永久,也是不断滋润着画家长寿的灵土。绘画的真谛,生活的真谛,为人父母的真谛,感情,就这样融洽。

  谢?恩师

  拜黄胄为师

  走上“诗书画”多栖之路

  古稀之年忆起恩师时仍然是感激不尽

  1979年,戴卫被时任四川人民出版社总编辑(作家)李致发现,破格调来从事美术编辑工作。他先后为著名作家茅盾的长篇小说《腐蚀》、《霜叶红于二月花》、巴金的《探索与回忆》、艾青诗集《归来的歌》等名家作品设计封面及插图。

  北京学习画出名作

  戴卫真正成大器却是在1982年之后,那一年,他遇到了一位恩师??中国国画艺术大师??黄胄先生。

  1982年,戴卫得到了黄胄先生的赏识,受邀赴北京参加中国画研究院首届人物画研究班,黄胄先生任班主任,研修期间幸得蒋兆和、李可染、蔡若虹、叶浅予、黄胄等大师指授。在那年,他创作出了很多有名的作品,例如《李逵探母》《阿Q画押》《参加婚礼的人们》《老木苏的劳作》等。这些国画,都成为了戴卫的代表作品。《老木苏的劳作》《参加婚礼的人们》则取材于凉山彝族生活。

  那一年,戴卫由单纯的绘画走上了“诗书画”的多栖发展。恩师黄胄曾教导戴卫,“作为中国画家,诗书画缺一不可”。

  保存恩师七封书信

  在《戴卫艺术》一书中,收录了黄胄给他写的七封书信。信中写下了很多绘画理论、技法;书法临习精要、师生情感,以及做人为艺方面的文字。从中可以窥见一代名家治学的严谨以及对戴卫的一片提携钟爱之情。

  黄胄先生在信中教导戴卫“我想对你提两个参考意见:一、工作忙,不能停笔。每天动手画画,写生或者临摹山水人物、花卉鸟兽都应该摸一摸。二、画插图应该多注意民族形式和传统技法。当然要写生要用外来技法和形式,民族形式每个时代都要变化。总之,再忙每天坚持作画,有兴趣没兴趣都画,大画小画,长期短期的……”“中国画画家诗书画缺一不可,你在各方面都比我好,但我在鉴定真字画方面比你经验多些,鉴定欣赏也很重要,希望多看多查,多临摹多查资料。看多了自然会通。?嗦太多,谨供参考一笑。”

  现在,这些私人信件已经成为中国当代书画界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了。

  “他的话使我终身受益,黄胄老师去世前,我好长时间没有联系他,他很忙,我当时又不在北京,有一天做梦就梦到他,当天就得到消息,老师去世了。”如今,即将迈入古稀之年的戴卫在忆起恩师时仍然是感激不尽,百感交集。

  礼物

  母亲曾为下乡的他缝制了一条棉裤,被他压在箱底,视为母亲送给自己最珍贵的礼物。

  宝贝

  提起下乡的经历,他幽默地说:“我收获了一个重要宝贝,就是我一见钟情的老伴儿。”

  书信

  在《戴卫艺术》一书中,收录了黄胄给他写的七封书信。“他的话使我终身受益。”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