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理由想象:全国上下各收藏机构里,或许还有更多珍品"养在深闺",我们是否应该正视这一问题?兴许能挖出更多的"宝藏"。
美术馆、博物馆以及美术史教学、研究机构收藏艺术作品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为后来的研究者、学习者所用。而用的前提,是按藏品的名称、编号、类别和年代进行登记和归档……以此做成文献档案,以备日后之需。
事实上,在2011年下半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就已对民国时期的藏品作了较为认真深入的整理,李叔同代表作《半裸女像》只是他们在清点整理中发现的其中一件。同时在藏品库房中发现并确认的还有李毅士、吴法鼎、张安治、孙宗慰等重要艺术家的多件作品,有些尺寸很大并且还是代表作。
据记者所知,故宫(微博)博物院也是经过7年时间的调查整理,去年1月,才首次全面摸清了紫禁城的馆藏文物家底。当时显示:现有藏品1807558件,其中珍贵文物1684490件,一般文物115491件,标本7577件。这是故宫博物院自建院以来在藏品数量上第一次全面而准确的数字。并由相关部门按照分类整理出版了《故宫博物院藏品大系》,每件物品图文并茂,详细注明名称、尺寸等重要信息。
这一举措很是值得各收藏机构效仿。现在偶有爆出文物失窃、走私、贩卖等消息,文物盗窃案、"瓷器门"、3?15文物假鉴定……若是收藏机构的每件藏品都具体详细登记在册,一方面,可以理清家底,分门别类进行保护和研究,提高对经典作品的重视,防丢失、偷盗于未然;另一方面也便于日后作为资料找寻。
博物馆、美术馆等收藏机构除了普及公众教育之外,管理、保护藏品也是其很重要的一项职能。按国家有关馆藏文物管理制度,博物馆等文物收藏单位法人代表离任时,应办理馆藏文物交接手续;文物保管人员离任或接替时,也必须进行文物的交接。可在许多收藏机构,对这项规定往往不够重视,有的甚至从来没有建立这一制度,造成文物保管责任不明确,出现问题无法追究等情况。所以,全面清点、核对、统计馆藏文物工作,刻不容缓。每一类文物清点核对完毕后, 在分类账后注明清点时间、清点人员、清点结果及清点情况的简要说明,以为日后的统计、账册校对、保管工作留下查找依据。
此外,更重要的是定期更新。每年收藏机构都有新纳入的藏品,包括社会人士的捐赠作品,以及各馆间藏品借用而带来的物件转移,因此定期的清点与检查,能避免藏品管理混乱、账物不符、数目不清、文物毁损、丢失甚至被盗的情况发生,更为收藏机构制定文物征集计划、开展各类专题研究、举办专题展览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