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中国书画

> 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离奇身世

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离奇身世

http://feicui168.com 2012-04-04 10:25:39

  大连瓦房店博物馆内珍藏着一块文稿拓片,拓片上的文字笔走龙蛇,气度非凡,墨宝之主是为何人?察看题款令人心头一震,此文作者竟是名扬四海的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这篇文章就是被誉为可与王羲之《兰亭集序》媲美的“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侄文稿》。这稀世之宝已流失到台湾,镌刻该文的石碑无从寻觅,即便是该书法的拓片遍寻国内书法界也鲜寡罕有,而瓦房店博物馆居然拥有如此珍贵的颜真卿墨宝拓片,这是怎么回事呢?据瓦房店博物馆馆长姜宝宪介绍,刻有文稿和名人跋文的两块石刻,在瓦房店的复州被发现,石刻发现的经过由清末复州名士刘星黎记载下来。

  刘星黎,清末光绪年间秀才。刘星黎写有《祭侄稿石刻出海记》、《跋颜鲁公祭侄稿》两文,披露了这两件珍贵石刻现身辽东的渊源始末。

  据刘星黎记载,颜真卿祭侄稿是中原作品,刻录文稿的石碑也出自关内。道光十三年,在复州西海长兴岛莺窝,一艘商船遭遇风暴货物被风浪冲散,船主抚揖大呼曰:“诸物不足惜,麻袋中两宝石,摸得者当以五十金赠!”众人纷纷下海捞拾,竟不可得。

  船主高价求石求之不得,却被一渔夫随意下网所得。刘星黎的记述是这样的:道光年间,渔人于邑西南紫驼峰下之老古岛网得二石:一长四尺余,即祭侄稿也;一长六尺余,则跋文也,高均尺余。遗憾的是,“渔人不识重宝,用砌猪溷(即猪圈),故字迹颇多磨灭。”

  后来,有位叫赵明道的富商来复州避暑,找工匠觅捣衣石。这位工匠建言说,他认识一位渔夫,家里有两块石头,不用打磨就可用,是现成的捣衣石,而且买来也不用花多少钱。赵明道亲自去看,感觉从海中捞出的这两块石头光泽不错,再一细看,发现石头上有字,赵明道识文断字,“详加辨识乃知为鲁公(颜真卿)书”,“遂以制钱二千文,购获之。”将石刻带回家后,赵明道误认为这石刻不过是赝品,不甚重视,随意搁置家中,但他购得奇石的消息已不胫而走,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这年秋天,进士出身的州官赵良楷闻讯前来拜访赵明道,欲观石刻。赵良楷细加观瞧,大喜到:“此确宝章录所载颜鲁公祭兄子季明文稿也!”叮嘱赵明道一定对这对石刻倍加珍爱,并征得赵明道同意,出钱将这对石刻购置于复州永丰寺,聘工匠拓印若干篇,石刻仍归赵明道所有。

  后来,赵明道家道中落,赵家兄弟将这对石刻平分,石刻再度流落民间,复州一位叫赵法之的官员“出钱五十金得其兄之文稿原刻一石,以东钱百二缗得其弟之诸名人跋语一石”。赵法之去任日,当过同治皇帝帝师的复州翰林徐赓臣时任复州横山书院主讲,眼见这对珍贵石刻将被赵法之带走,就倡议复州官宦商贾出资留下石刻,未果。这对石刻后被复州知州王廷祯所得,并作为礼物敬献给当时的奉天府尹,再后来,这对石刻辗转入于内府,“不可复见矣。”

  这对石刻在复州海面沉没并被发现前,就有传奇经历,据说曾被明朝大司马聂双江珍藏,“子孙传守百余年,数经水火皆莫能濡焚”。

  那么,目前珍藏于瓦房店博物馆的颜真卿《祭侄文稿》书法拓片又是从何而来呢?刘星黎记载说,复州天后宫有一位名叫定志的老和尚,“通内典,嗜石情深,收藏拓本多年,秘不示人”,刘星黎与老僧定志私交甚笃,定志将自己珍藏的拓本转赠刘星黎。瓦房店博物馆的颜真卿《祭侄文稿》书法拓片,当来自刘星黎的私藏,刘星黎的拓本来自老僧定志的转赠,而定志的拓本很可能就是当年州官赵良楷在复州永丰寺拓印的珍本之一。(据《辽沈晚报(微博)》)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