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中国书画

> 张仲平:三代书画称妙手

张仲平:三代书画称妙手

http://feicui168.com 2012-02-29 15:07:14
画家张仲平 画家张仲平 峨眉金顶(国画) 张仲平 峨眉金顶(国画) 张仲平

  张仲平 1939年生于北京。笔名梦松,号黄山人。中国美协会员,合肥市政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著名山水画家,新安画派领军人物。著名旅美画家侯北人誉之为“清湘后又一人也”,把他比作现代石涛。1989年在合肥举办“新安张氏翰飞、君逸、仲平三代人书画展”,由方毅题写展标。上世纪90年代,两次随合肥市文化代表团前往日本进行。

  得知仲平先生将自己珍藏的祖孙三代130幅作品捐赠安徽博物院并被收藏的消息,不禁感慨系之。张氏诗礼传家,祖辈父辈皆有义举,乡间代代传颂。乡儒许承尧曾经在张翰飞画上题诗勉励:“横川似练平,霜树醉秋色。远怀利济功,期君绍前德。”仲平此举,堪为世人楷模,亦定当为后人铭记。

  10年前,仲平先生出版祖孙三代画册嘱序于我,那是第一次看到张翰飞、张君逸书画作品,心中惊讶,这些名作何以湮没多时?晤谈中得知张翰飞和张君逸皆是著名的新安山水画家,在20世纪早中期享誉北京画坛。而仲平先生的画名远播,一门三代才艺相承,堪称画坛一段佳话。

  新安画派之名始于明末清初,以遗名画家僧渐江(弘仁)为首,合查士标、孙逸、汪之瑞,史称“新安四家”。明末清初之际是文人画高峰,流派纷呈,大家迭出而名扬画史。从地域上看大多活跃于长江中下游的安徽、江苏、浙江一带,其山水画多宗绍元人,如“四王”的山水可见黄子久影响,而渐江则显走倪云林清逸简淡一路,只是更加冷峻理性,这也是他身世性格所致。四位画家多活动于新安江地区,以黄山一带的山川入画。志趣相近,画风大都萧然简远,著称于世。一个画派的形成固然和地区画家群体的出现有绝对关系,但杰出大师的领率核心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新安四家在苏皖地区的影响也是悠长的。在20世纪初以黄宾虹为首,包括汪采白、张鹏翎(翰飞)等,又复崛起。黄宾虹早年习画寝馈于新安各家,倾毕生之力潜心精研古今画法,积学深厚终成世纪大师。然而就是黄宾虹这样的大师,几十年间一直被忽视,直到近年他的艺术方始尘埃拂尽而光辉璀璨,而他在中国画理论上的卓见还要等待更深入的研究和发扬。由于上世纪中国社会处于不断变革动荡中,许多地方画家包括新安画家们不得重视与发展,也是令人扼腕而无可奈何的事。

  因此在沉寂数十年之后,新安著名画家张翰飞和张君逸父子的艺术又有机会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仅使我们看到20世纪早期山水画两位杰出人物的艺术风貌,同时通过一门三代画家的作品展示,令我们从一个角度看到一个世纪传统风格的山水画的演化轨迹,也确是令人感兴趣的事。

  张翰飞(1884?1939),号息庐老人,生于安徽歙县。早年读书而无意仕进,民国初年定居北京,曾任职于叶恭绰属下,喜书画收藏,并与陈师曾、王梦白、张大千、黄宾虹、汪采白等名家过往甚密,时时切磋画艺。他是一位典型的文人画家,学养深厚、工诗善书,画艺精湛,惜其画迹留传不多,从现存作品看,他的画虽不乏清逸苍茫之气,但笔墨邃密深厚更接近于黄子久、黄鹤山樵、高克恭、石涛一路。如一件款题“鸥波设色无迹可寻”的山水画,结构严密,笔墨精湛,气象万千,最宜用“浓厚华滋”来形容,其功力修养与宾虹中年之作相伯仲而居乎上。

  张君逸(1905?1969)是翰飞先生之子,早年毕业于燕京、清华两大学获双学位。青年时期热爱绘事,因得父执辈陈师曾、黄宾虹、王梦白诸先生指导,更得汪采白先生亲授,又与张大千、溥松窗、吴镜汀、启功、梅兰芳、过旭初等均是琴棋书画好友,可谓博采众长,卓尔不群。从他的画迹看,其画风深沉雄肆,笔力恣纵,有一种郁结苍凉之气溢于画外。抗战时期愤而由京返乡,足见其个性与气节。新中国成立后曾在省艺专任国画教师,倾心于教学,循循善诱,其崇高之人品、良师之风范至今仍为当年的学子们怀念。然而晚年遭际不幸,身心俱摧,著作书画及收藏被毁,过早辞世,抱撼终天,令人思之感慨无限。

  可喜的是张门有子能传衣钵。仲平先生继其父祖痴情绘事,青年时期身处逆境仍孜孜不倦学习绘画,终于在山水画方面取得突出成就。1960年,他创作的国画作品《逍遥津》就被当时著名的刊物《东风画刊》(1960年第二期)刊登,和齐白石、唐云、关山月、傅抱石、程十发、朱屺瞻等大画家同列一册。以我看来,张仲平的青年时期经历决非轻松与幸运,例如:在应该读大学进艺术院校的年龄却进了工厂做了工人,书香家世成了青年人沉重的包袱。当代著名画家中我认识这样的人:凭着对艺术的热爱和十分渺茫的理想,硬是和恶劣环境较量,侥幸没有被吞没并且熬到新时期到来,终于搭上班车有了一展抱负的机遇,从而达到了较高的人生境界。

  仲平先生说:“上世纪50年代,父亲曾带着我的习作去杭州拜望恩师黄宾虹,宾老看了很高兴,并在四尺宣纸上题字‘天道酬勤 宾虹与次孙仲平共勉’让父亲带回,宾老视我如己孙,是出于我们两家世代的友谊,我珍惜宾老的鼓励,绘画上不敢懈怠。”

  张仲平青年时刻苦自学,素描、速写、油画都下过苦功,打下坚实造型基础,中国画方面得到乃父的心法真传、耳提面命,很快进入了传统文化精神的奥境。此外,在工艺厂工作期间临摹古代作品不下数千件,这种作坊式的工作带有机械成分,极易沾染习气而难自拔,但对于张仲平这样有悟性、有追求的心灵而言,却可借此掌握古人笔墨语言程式而达到思接千载、迹遇古人的难得境界。

  作为一位多年生活在黄山脚下的画家,一位新安派艺术精神血脉的继承者,把黄山作为创作的母题自是情理中事。张仲平自幼生活在皖南歙县那样中华文化的古风古韵的环境中,感觉黄山、熟悉黄山、热爱黄山,他笔下的黄山不仅得其形貌,且得黄山神采,更得黄山气息,画出了黄山四时不息的生命。他笔下的黄山越画越好越精,腴润温厚,骨肉匀停,云水涌动,氤氲酣畅。在当代黄山的佳作中,别具一格,堪称上品。张仲平诸多作品中,长江三峡和峨眉山也是常见题材,有不少气势奔涌、惊涛裂岸、云排青峰的佳作,不唯丘壑生动,气象浑沦,而且老笔纷披、墨彩华滋,令观者从笔墨之美中得到文化之陶冶和意境美感之享受。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功力修养的当代传统型的山水画家,张仲平的艺术凸显了传统风范的魅力,表现在笔法灵动而不轻浮、沉厚而不板结、墨法润泽而不漫漶,丰富而有节制。

  张氏三代薪火传承,在当今画坛堪称佳话。细心的观者会从三代画家的艺术中看到20世纪中国山水画发展与演化脉络的一个具体而微的显例。就张氏艺术来讲,是从祖辈的文人画精神浓厚的古典形态,逐渐演化到张仲平的当代传统型的过程,其中有明显的传承与嬗变的轨迹,明显看出时代趋势对个人的影响。它有力地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中国画艺术具有固守和应变的能力,从而显示其坚强的生命力。它的本固枝荣,禁受得住风雨的摧折和困难的考验。一方面,它的根系深远,不但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积淀,而且得到亿万人民的喜爱,它具有的文体精神之根就存在和来源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之间;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既有顽强保持自身传统的特性,同时又有善于汲取外来优秀营养以不断充实改善自己适应时代的特性:善持而不僵化,应变而不失自我。回顾百年中国画发展历程,反思新时期以来的种种经验,透过一时起伏的尘嚣,中国画的身影并未如某些人预期的那样会“边缘化”而淡出时代,相反却有日渐壮大之势。新世纪带给中国人的是新的信心和努力前进的动力,我相信中国画家们也绝不会例外。

  明末清初,新安派崛起安徽。各家人品高洁,师友造化,写黄山白岳,冷峻高旷,尤以渐江大师名动遐迩。上世纪以降,黄宾虹、汪采白,直承新安传统,吸取时代新机,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黄氏之作,黑墨团中天地宽,浑厚华滋,逝后五十年,画名如日中天。而其友张鹏翎、友子张君逸、君逸之子张仲平,一门三代,均承新安文脉,亦皆以山水画著名。人杰地灵,家学渊源,固有在也。仲平遭遇坎坷,而自强不息,油画、国画、素描、速写并工,尤钟情于山水,刻意临摹古代名迹,认真把握黄山形神,遂成当代黄山画派名家。此《八百里黄山图》卷,长30米,历时二年始成。开卷便见山奔云立,峰峦起伏,气势磅礴、气象万千。四季萃于一图,众美汇于腕下。凡黄山著名景观,如迎客松、人字瀑、鲫鱼背、云海奇观、四海千峰、梦笔生花、猴子观海……尽收笔底。而丘壑雄奇,笔墨老苍,意境高迈,真并世少见之黄山力作也,辛卯清和月欣览此作及孙克先生题?,乃略述所感以告后之览者。方壶楼老人薛永年于京华寓斋。??2011年5月薛永年题新安张仲平《八百里黄山图》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