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士中,浙江平湖人,现年56岁,15岁开始习书,求教于乡贤俞元龙先生。1973年,经同窗引荐,赴沪寻访沈尹默先生家,可巧沈老刚仙逝不久,沈先生夫人褚保权见其年少心诚,在此大气氛中还执着学书,就将尹默先生的书法理论手稿二本借给他回家阅读,并指导了一些书法要领。在褚保权先生门下习书七年。其后数十年间,士中临摹了众多碑贴,从不间断。八十年代初,自然地开始信仰佛教,成为一位虔诚的在家居士,吃素、诵经、念佛、勤于修习。又对私一大师的人品书法佛学深入为崇敬,并深研其书法艺术。可见,士中既有深厚的佛学造诣,又是一位深藏民间的书法家。
士中与我,本属同一单位,分在两地。我钟情于民族文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辑录名为《文坛杂忆》的书籍,每年一卷,从卷四(一九八八年)起,士中都用蝇头正楷助我义务清誉,每卷约五万字左右,一丝不苟,被许多老先生喻为与内容珠联璧合,相映成辉。我与士中真正做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完全摆脱了习俗之累,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和处理,彼此能心照不宣,不谋而合。就拙编而言,在我,是出弘扬民族文化,尽个人绵力,抢救出点滴真实史料。在士中君,认为是在积德做善事,歧途同归。我曾对他说:“我们两个傻瓜,好听点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难听点则是臭味相投了”,他笑而肯首。由于拙编《文坛杂忆》的传播,众多老先生都激赏士中的书法;士中有时托我捎带他写的不同风格书作求教于上海的一些老书法家,这些前辈异口同声,认可士中的习书路子走得对,一定学习古人,多临摹各种碑帖,不要像日前书法界弥漫着一股浮躁恶习,说“走路要摇摇晃晃,就要跑步。”“现在报刊杂志上的发表的许多所谓“书法家”的作品,根本谈不上书法,只能讲写字而已!。还有更直接的评介:“什么书法家,“鬼画符”。现年一百零四岁的吴祖刚丈要我转告士中:“不要尽学沈尹默,一定要多学古人。”著名书法家周退密丈说:“叫士中习书读经的同时也可看一些诗词歌赋,有助内修,可增长进步。”2008年秋,我陪同士中专门到沪拜谒就教几位前辈。周退密丈说:“士中的书法要争取多多发表,让那些中青年的所谓“书法家”看看,什么叫书法艺术。”田遨老先生说“书法艺术一定要博采众长,学习古人,力争写出自己的风格。”原复旦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书法理论家喻蘅先生盛赞士中书法“有引力,有张力”,能吸引人的眼球,细细品味,又有扩张的力度。吴祖刚丈则提出更高要求:“你的书法大有前途,可见下的功夫很深,任重道远,书法传承就寄托在像你这样执着追求者的身上了。”全国许多老先生在给我信中、获知清誊人仅天命之年时,大为赞叹,说这么传统工整的蝇头小楷,不能讲全国仅有绝无,风毛麟角则可肯定。但士中与我秉性相同,不事张扬,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一次,士中说:“丰子恺先生的《护生画集》后面有当时三位书法家挥毫,风格不一致,他欲以弘一书体重书。”我大为赞成。《护生画集》一、二集,弘一大师尚健在,所以有丰子恺画、大师书。大师于四二年圆寂后,几十年中,三至六集,分别有叶公绰、虞愚、朱幼兰三位前辈书写。换言之,从三到六集,士中按原内容重新以弘一体敬写。完成后,因我与丰子恺先生幼女丰一吟先生有联系,就将此事告诉一吟先生,并寄了复印件,证明弘、丰事业后继有人。上海人民出版社(微博)有重新出版《护生画集》的计划,主动与一吟先生联系,一吟先生拿出了二个版本,该社选择了以士中君用弘一书体写的版本,于2005年正式出版。以后曾多次再版,甚至台湾、苏州等佛教界以此为篮本印刷,广结善缘。
2010年,为弘一大师诞辰130周年,北京柯文辉兄来信,建议书《李叔同诗词歌集》,大师虽是近代人,但其诗词歌偈中颇多争议,士中借校了许多版本印证参考,决定分两种书风缮写,出家前以李叔同成熟的魏碑体书之;出家后,以大师后期弘一体面貌书之。此书由101岁的吴祖刚丈,95岁的周退密丈题封面及扉页,91岁的田遨丈赐序,有我向西泠印社(微博)出版社联系,于2010年出版发行。士中能擅书历代名碑帖。而由于先后出版与弘一书法相关的书籍,外人眼中士中的弘体颇受影响力,常被人乐道称士中为弘师的隔世弟子。其实内行看门道,沪上老先生言:仿弘体之难,在于无人间烟火气,单有书法造旨绝不能为,需具书法造旨与佛学修持的双重高标准才行,士中恰恰具备了这条件,也是佛缘成果。
今年,福建人民美术出版社将出版《许士中书法选》,内容包括临摹的各种碑帖,以自己风格书写的诗词格言。结合起来,可窥士中书法水平的基本面貌了。我认为,雅俗共赏是士中书法的特色之一。不但行家叫好,且不懂书法者也认为悦目赏心,太漂亮了。
士中乐于做实事,自觉与名利拉开距离,不趋时附俗,也不参加评奖、书展之类的社会活动,但家乡平湖弘一大师纪念馆有求,则无偿应允,吴祖刚丈的《且冈诗词》也由他义务清誉,平时常以抄写佛经加强修持。总之,我称之为书法艺术的草根传人,名符其实。
希望我国书法界多一些脚踏实地的传承人,少一些“写钞票”的“书法家”多一些对古人书法的敬畏,少一些莫名其妙的,“创新”至于以书法名义,号称“大师”、“博导”、“教授”,或是“特级”、“一级”桂冠的,“名家”,恐怕只能受到达官贵人。富豪们的青睐、投资者的追棒,对于热爱书法艺术,有签赏力的行家而言,只能望而却步,乃至兀自摇头而已。“礼失求诸野”,恐怕也适合现在的我国书法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