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章
近日,著名书法史论家白谦慎在广州举办的一个讲座上说:当今书法界,“社会精英集体撤离书坛。也就是说,社会的精英们都已不再以书法独善,最好的书法家往往在诗人、学者中。修养是内功,笔墨技巧是招式,内功深厚,无招胜有招”,环顾当今书坛,的确大抵如此。老一辈书法家中,商承祚、容庚、徐无闻、启功、谢稚柳、于省吾、苏庚春、饶宗颐……等莫不如斯;而青壮年学者群中,陈永正、张桂光、黄?、华人德、邱振中、丛文俊、朱关田……等也不离此道。而在一些人文类学术领域,尚有大量学者不以书法为能事,但却在学术研究之暇,雅擅临池,厚积薄发,形成鲜明的艺术特色。著名学者梁江便是一例。
原籍广东的著名学者梁江,以美术理论研究与美术教育驰名学界。他所著《中国美术鉴藏史稿》,是中国第一部美术鉴藏的通史,奠定其在美术史学界的地位;《美术概论新编》、《广东画坛闻见录》等在美术理论的建构、区域美术史研究方面备受好评。在学术界,人们知梁江名久矣,但在书法界,知其名者则微乎其微。事实上,梁江自幼便临习名家法帖,笔耕不辍,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只是一直忙于学术研究与美术活动的梁江,为人行事低调,未暇打理自己的书法,举办展览或出版画集,因而知其书名者,便寥若晨星了。
梁江的书法源流,最远可上溯到王羲之、王献之,同时对元明清以来的诸家如赵孟?、董其昌等也用力甚勤。梁江在师法前贤的基础上,取精用弘,渐入佳境。其书法,兼擅行、草、篆、隶诸体,于行、草更得心应手。所写篆、隶,不拘成法,用笔挥洒,纵横捭阖,并无篆隶者常见之拘谨习气;所写行草,或飞扬跌宕,或纵笔取势,在自由自在的运笔中,可见其不落俗套、不为法囿的气势。在书写工具方面,他偶尔也选用明代广东理学家陈献章(白沙先生)所创制的茅龙笔。这种笔的最大特点在于笔锋硬健,易学而难工。梁江能承继白沙遗风,所书茅龙笔字,拙而愈巧,纯任自如,彰显其深厚的书法功底。
梁江的书法中,充溢着一种恬静而平和的心境。这是与他长期的历练和深厚的学养分不开的。元代书法家陈绎曾在其《翰林要诀》中说,书法要“造化上古,气自然古;幽贞闲适,气自然澹”。纵观梁江的书法,不难发现正是这种意境的再现。
梁江所书诸作中,对《岳阳楼记》、《桃花源记》着力尤多。《岳阳楼记》宣扬的是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入世精神,而《桃花源记》宣扬的是一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出世精神。这两种精神恰恰是中国传统士大夫一生所追求和整合一体的处世之道与精神境界。梁江不厌其烦地反复书写两篇名作,正是其“入世”与“处世”精神的折射。以书明志,澄怀味象,这是梁江书法的又一特色。
梁江书名虽然并不为书法界所识,但其作品已先后参与在中国美术馆、炎黄艺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微博)、中国艺术研究院及国外的各种展览,并为中国美术馆、梅兰芳纪念馆、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单位收藏,在业界得到广泛的认同。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越来越的人知道:梁江不仅是一个卓有建树的著名学者,更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书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