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艺术博物院(微博)主办的“清代楹联书法展”于2011年12月20日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
据广州艺术博物院院长陈伟安介绍,本次展览展出清代楹联22对。包括黄慎、刘墉、翁方纲、邓石如、伊秉绶、何绍基等名家之作。内容从修身处世到写景抒情,哲理深刻,格调高雅,极具观赏性。
楹联,又称对联、对子,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艺术形式。过去,在帝王神?的宫廷庙宇、文人雅士的厅堂书斋、风景名胜的亭台楼阁、兀立千年的摩崖石壁间,无不呈现出楹联千姿百态的身影。楹联将视觉艺术与语言艺术融为一体,具有书法与文学的双重审美效果,其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则是中国古代的阴阳二元观念。
楹联的出现与新年习俗密切相关。早在秦汉时期,每逢新年来临之际,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悬挂桃符,上书“神荼”、“郁垒”神名,以示驱邪纳福之意。随着六朝骈文的盛行,桃符上出现了对偶句。当对偶句通过书法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时候,楹联就产生了。据史书记载,五代十国时后蜀孟昶曾在桃符上书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之语,这被认为是史载最早的一副春联,也是最早的一副楹联。从明代中后期开始,随着长轴大幛书法形制的流行,楹联也进入了鼎盛时期,或题咏山川名胜,或吟诵岁时风物,或抒写胸怀情志。同时,楹联还从户外走入室内,或分开、或并列悬挂于厅堂居室以作装饰,成为应用极为广泛的艺术形式。
楹联书法虽然分为左右两半,但两半之间应当有一气呵成、左右呼应之感。楹联书法各体均有,以行书居多。其中篆、隶、楷、行各体在章法上变化较小,字形大小及字距基本均等,字字独立,字间不作牵连而要求气脉贯通;草书变化较大,字间常有牵连,字形大小及字距多不均等,但上、下联长度需保持一致。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书法艺术就没有楹联。正是因为有了书法艺术的介入,楹联才具有独立的艺术地位。书法艺术成为楹联艺术不可分割的“一半”,使得楹联艺术更加辉煌。而过去许多书法名家也是撰联高手,在他们遗留下来的墨迹当中,就有数不胜数的楹联珍品,它们既是书法瑰宝,又是文学奇葩,可谓洋洋大观。
这里所展示的只是浩瀚联海中之一粟。当你在翰墨之中领略美文的诗意哲理、在言词之间品味佳书的笔情墨韵的时候,你的心灵是否会有所感悟而得到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