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江村
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是近代至今美术史上的两个重要艺术流派。昨天,由上海市文史研究馆、广东省政府文史研究馆等单位共同举办的“海上潮,岭南风”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交流展在上海豫园开幕。同时举办的“海上潮岭南风??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研讨会”上,与会学者认为,“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其实都有一个故乡,那就是上海,而两大画派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辛亥革命的影响。
海上画派从任熊、赵之谦至吴昌硕、王一亭历经“前、后海派”的繁荣,“前海派”鼎盛于19世纪中后期,“后海派”活跃于20世纪最初的20多年间,岭南画派自高剑父于1912年创办《真相画报》到“二高一陈岭南三杰”的出现,几乎与“后海派”并行于同一时期。“海上画派”与“岭南画派”均受西风影响而面向世界。在可谓大同小异的时代背景和血脉传承之下,两大画派却形成了卓然不同的艺术风格。海上画派传承了明清以来江南绘画艺术的精髓,学习和移植了西方绘画技巧,如透视法、解剖法、写生法等,风格特征是题材多样,雅俗兼容,“泼墨”、“泼彩”的技法,令人耳目一新;岭南画派在传承中国画的笔墨特征和气韵风骨的同时,题材选择更重生活气息,在吸纳了日本浮世绘的特点后,创新出如“撞水”、“撞粉”等技法。
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朱万章认为,“岭南画派”虽然是以地域命名,但其活动范围及影响均并不限于岭南。由于他们的创始人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等与上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岭南画派本身与上海便结下了挥之不去的翰墨因缘,如高剑父等人的“岭南画派” 主要宣传阵地??《真相画报》便是创刊于辛亥革命后的上海,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1930年代的上海书画册《文艺因缘》,类于今天的嘉宾签到册,从作者构成看,以上海画家为主,同样有不少岭南派画家。
对于“岭南画派”的发展,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认为,这可以分为“前上海”的起源期和“后上海”的发展期。“前上海”的起源期的代表人物有“二苏”和“二居”等。“前上海”的发端期,代表人物为“岭南三杰”。“后上海”的发展期的代表人物有赵少昂、关山月和黎雄才等。“岭南画派”的称呼大约出现在20世纪中期。再者,广州自鸦片战争后与上海一样成为通商口岸,广东还是中国近代革命的发祥地。虽然“岭南画派”成长在上海,后期的活动中心依然是广州。可见,“岭南画派”的绵延发展并不取决于名称的改变或活动地域的变迁,而取决于这批来自南方地区的画家内在的艺术审美观念,更取决于他们内在的政治志向和人文情怀。
此次画展此前曾在广州艺术博物院展出,这次移到上海展出,共展出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作品各30幅,共60幅,均为大家名家之作,其中包括了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刘海粟、陆俨少、谢稚柳、唐云,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关山月、黎雄才、赵少昂、杨善深等两大画派最具代表性人物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