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中国书画

> 刘一闻:艺术耐得十年磨

刘一闻:艺术耐得十年磨

http://feicui168.com 2011-10-14 10:35:52

  见习记者 许光耀 记者 李君娜

  虽已过花甲,但刘一闻依然神采奕奕。对于一个沉浸书画之道数十载的艺术家来说,年龄的积累只会让他变得更厚重。

  刘一闻的书法篆刻得苏白、方去疾、谢稚柳等前辈指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在艺界崭露头角,1987年首次举办的“刘一闻书画篆刻展览”当时便震动沪上书画界。他是当代中年书法篆刻家中第一个有公办个人艺术馆的,而且还是在“书圣”王羲之的故居??2005年,山东临沂市主管部门为其在王羲之故居内建立“刘一闻艺术馆”,以展示其个人作品。前不久,刘一闻还受到中国美术馆首次当代书家作品入藏的邀请。今年9月,刘一闻受邀参加将于11月正式开幕的 “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展”的评审工作。

  他说,书法艺术正在失去过去所依赖的人文环境,曾经辉煌于世的海派书画在今时发展,更需“十年磨一剑”。

  海派文化需要发展

  四年一届的全国书法篆刻展,有着书法篆刻界奥林匹克之称。上海首次成为主办方,对于上海的书画界来说,既是迎接一份等待已久的喜悦,更是一次“居安思危”的自省。

  “今年上海的参赛情况还是不错的,但这不足以让我们沾沾自喜。 ”在刘一闻看来,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又是本次展览的主办方,占一定的优势是应该的,“我们的问题是,明后年上海不办这样的展览了,是不是还能保持这样的良好状态? ”

  海派文化对于全国艺术家影响是巨大的。“我们这一代人,艺术启蒙都是靠海派文化。”刘一闻说,“以前上海的文化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海派文化影响了大半个中国,但现在上海的当代书法创作,却很难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 ”刘一闻坦言,海派文化的影响力不如从前,书法艺术也正失去过去所依赖的环境,“现在还能有多少人真正静下心来写字看古籍?如果艺术家本身的内涵功力不行,那么整个艺术界的基础就会不扎实,就难以进一步发展”。

  虽然海派文化的光芒不再那么耀眼,但刘一闻对海派文化的未来依然保持信心:“海派文化需要长久发展,就要不断出精品,说到底还是要每一个艺术家有十年磨一剑的精神。社会整体文化的进步必将会带来传统文化的再次发展,艺术家只要真正静下心来,努力磨练自己,书法创作没有理由停滞不前。 ”

  技巧成“匠”意境成“家”

  在刘一闻看来,现在一些书法家的书写技巧看似直追古人,但其实无法超越前人,是因为过分重视技巧,忽略了作品内在精气神。“我们很多人没有把写字和书法区分开。这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写字只是为了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字只要让人看懂就行。但是书法是艺术创作,有很高的艺术境界,我们不能习惯性地从写字的角度去欣赏书法。 ”

  刘一闻认为,单纯的刻苦练习只能提高一个人的书写技巧,但这是写字不是书法,只有融入了灵气、意境等艺术成分,才能成为书法,“上海博物馆的讲解员都觉得书法陈列室最难讲解,因为书法很难具体化。有的作品从写字角度去看,并不怎么样,但它内在是带有很强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高度的,这个需要我们用自己的修养和审美去读懂它。 ”

  不做“学究”但求“学问”

  “现在很多艺术活动,都以浅薄媚俗为乐,以张狂怪诞为美。很多艺术活动热闹有余,水准不足,显得比较浅薄,日积月累也导致了公众对艺术认知有所偏差。 ”在刘一闻看来,现在的艺术家津津乐道于自己哪些作品获奖,而对于真正的学问则一知半解。 “很多人对古往今来许多优秀作品没有真正看懂,没有欣赏出艺术气息,更读不出其中的文化气息。艺术家首先要做一个没有学究气的学问家。 ”

  刘一闻认为,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自身文化艺术修养的体现,尤其是古人的作品,包含着作者对于文化的感悟,有着浓厚的文化气息。要读懂这些作品,必须具备一定的传统文化素养。正因如此,刘一闻不赞同在读书上的“不求甚解”,“读书不能浮光掠影,必须深入理解。艺术创作也是如此,不能觉得艺术是一件很洒脱的事。艺术创作的方式可以洒脱,但是对待创作的态度必须严谨。 ”

  对此,刘一闻提出了艺术家应该具备“为艺、为学、为人”之道,学会做学问、学会艺术创作、学会做人是一个艺术家立身之本。 “作为上海艺术家,发扬海派文化是我们的责任,要承担起这个责任,就要有为艺、为学、为人之道。有的艺术家忽略了为学之道。其实我们现在就该补补传统文化的课,书法之道最终还要从传统文化中去找。 ”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