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请给“乡贤”留一单
徐惠林
商品经济时代,国民言必“投资”。据说,艺术品现在是继房地产、股市期货之后,第三大热门投资领域。由此,你就不难见,为何笔者所在的浙北湖州一场拍卖会,也引得南北投资客纷至沓来。
要说的是收藏本身,毕竟,一件艺术品,其收藏价值是原发点,也是最后的落脚点。
讲收藏,现在门类很多。就最大宗的书画收藏来说,也分中国画、油画等门类,中国画又分古代、近现代、当代等不同时期。当然,由于行内说“越是名头大,越是升值快”,故无论是八大山人、任伯年还是齐白石、黄宾虹,拍场上人捧人高,购者踊跃,当然风险也更高。
作为一种爱好和“文化消费”,很多人迷恋收藏,起初还是以“兴趣”为前提,不唯名头和身价。口味无可辩驳,很多人认为自己收藏的最大“意义”,就是有个寄托,图个乐子。但理论家说,“趣味”还是可以争辩的。盲目收藏,不仅费时费财,到头来还为自己“无特色”的藏品难有良好“归宿”而苦闷,笔者采访到这样的例子不止一人。当然,卖几个钱是一种选择,但大多数迷恋收藏者的初衷肯定不在此。
说了半天,想表达的还是笔者的一个看法:对乡贤作品、乡邦文献的收藏,应是现在某些有文化责任感的收藏者一种不错的选择。因为,在浙江湖州不下“一个团”的收藏队伍里,有如此眼光者目前寥若晨星。
我国鉴藏大家钱境塘(1907?1983年),生前与吴湖帆一起被并称为“沪上鉴定双璧”。有资料说经他手收藏过的历代书画文物计超过5万件,比如珍贵之五代徐熙的《雪竹图》、董源的《山水图》、宋代范宽的《晚景图》等。上海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南京博物馆、西泠印社等很多馆藏品,也来自于这位时人以项墨林、安岐周比之的钱境塘的捐赠。笔者佩服这位钱先生的,是他收藏的另一大显著特色:对地方乡贤作品的追寻。这个特点反映了钱境塘的鉴赏观,即对家乡文化的关注和珍视。有收藏目录统计出,钱境塘曾藏浙江特别是其家乡海宁及至嘉兴地区地方名人(乡贤)的作品超过800件,包括书法、绘画、诗集、古籍、碑帖拓片、名人小像,门类一应俱全。他为明末清初的海宁诗人兼画家李因多幅花鸟画,曾四上沈阳、哈尔滨,不惜重金从日本人手里夺回。这样的收藏选择和执着、收藏规模,在民国时期藏家中仅此一人。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重溯传统的今天,地方文献和书画等珍藏,其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是不言而喻。在一个网络“打通”、拍场公开的信息时代,很久以来许多地方上的乡贤之文献、书画印遗珍,纷纷浮现视域。就以“文化之邦”湖州地区而言,赵孟?、吴昌硕一级的大师不去言说,一些中小名头的单子也可开出几页。从一些湖州本地藏家网络购买、现场参拍的对象、标的来看,现专盯着乡贤者少之又少。当然,资本趋利无可厚非,但“货真价实”的小名头乡贤作品,就投资而言其也存在升值的空间,假如成系列,价值就更大。乡贤作品在故人所在地的影响是很大的,除作品其内揭示之地域文化底蕴及过往文事讯息,但就“引人注目”一点来说,也不可小觑。设若你在哪个收藏家那里,发现了你先人的书画、诗稿、印章、老照片,定欣喜异常,花个加倍价钱购回的可能性不是假设。而如果收藏者喜写文章谈掌故,这些藏品所焕发出的精彩更不待言。而且,小名头的乡贤作品,往往初购价格也并不太贵。
笔者发现,有一些在外的湖州籍或本地藏家,开始瞄上了这一块。如一位网名“PEREGRINE”的湖籍在杭人士,从去年开始,就在国内某艺术网站贴出了他收藏的湖州已故乡贤的书画作品、文字手迹,涉有包虎臣、钱颂椒、庞元济、沈迈士、杨清磐、雷震、蒋汝藻等。今年以来,长兴一位沈姓收藏者,在网上惊喜发现清代、民国等不同时期长兴籍书画家作品后,受其启发,也开始了此专题的收藏。“我没想到,本地少之又少的清末长兴籍书画家张度的存世作品还有那么多,各地拍卖场上多有亮相。”“长兴王姓"书画世家",不同年代的作品仍有一些,我最近就从一位山东藏家手里,买了几幅王羽仪的画。”
当然,在条件允许、操作技术可转换的情况下,笔者以为,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企业家等,也可以加入此收集、收藏阵营里来。比如去年杭州西泠秋拍,有一批很珍贵的明清湖笔,作为“湖笔之乡”,我们是否想过将它们“接回家”?北京嘉德去年拍品中,有一批明朝长兴的大家族臧家雕版套彩的古籍,长兴家乡人有否想到将它们“请”回我们的博物馆或档案馆?毕竟臧家存世的古籍,太少见了,而作为中国最早的私刻套彩,其历史文化价值又十分高。
想象一下,如果更多的“公家”和“私家”,将更多的乡贤作品、文献资料迎回,则其后无论是办展览、出图册还是写研究文章,该会有几多勃勃生气?该会让多少中小学生更“爱乡爱土”,让更多的市民心中升起地域的自豪感?该是地域文化增添了几多的丰富、多姿多彩?
面对收藏热潮的涌动,我们有理由在心中,存着更多乡贤作品、乡邦文献“回归”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