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中国书画

> 什么才是书法的优秀传统

什么才是书法的优秀传统

http://feicui168.com 2015-06-02 21:56:08

  作者:张海

  《光明日报》( 2015年06月01日 15版)

  当今时代,无论外部环境还是内部条件,都是书法艺术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宽松活跃的艺术氛围,推动书法艺术呈现新的繁荣。但我们同时也看到,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一些书家过多地关注视觉形式,对书法传统文化内涵有所忽视;中西文化的融会开阔了书法家的视野,但也容易导致对传统的漠视;艺术市场的发展,改善了书法家的生存状况,提高了书法艺术和书法家的美誉度和社会地位,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书法艺术染上功利色彩,使书法界沾染浮躁的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总书记的讲话一针见血,切中文艺界包括书法界的时弊,引起了文艺工作者的共鸣和深思。书法界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不论是书法作品还是书法家,在数量上已经相当可观,但真正能经得起时间检验,在书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大家和作品能有多少,还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家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新的辉煌,必须把握好继承和创新的内在关系,以敬畏、崇尚的态度对待历史上的书法经典和书法大家,在弘扬优秀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既然提出“优秀传统”,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传统都是优秀的,都值得原封不动地继承下来。那么什么才是书法的优秀传统?

  精神理念

  比如刻苦自励、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王羲之池水尽墨、“俱变古形”,释智永颓笔成冢,欧阳询驻马观碑,米南宫集古成家等等,这些故事在书界和民间广泛流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个艺术家必须经过坚持不懈的艰苦探索,日积月累,才能登上艺术高峰。比如尚德修身、书品人品并重的理念。书法史上既有“统绪”承传,也有“散僧入圣”;既有帖学帖派,也有碑学碑派;既有庙堂书法典丽雅正的传统,也有山野气息的浪漫主义传统;甚至有“以头濡墨”、“束茅代笔”的另类书家,但书法史对不同的流派、不同的风格都给予了极大的包容,形成了多元共存、兼容并包的优良传统。历代书家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提出新的命题、新的概念,不断开辟新的审美境界。宋代书法以“开新”为旗帜,如苏轼所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然而却包孕着继承的内核;元代书法以“复古”为号召,骨子里却体现了创新的精神。创新而不离继承,继承更为了创新,继承和创新的高度结合,正是书法传统的精髓所在。

  技法体系

  任何一门艺术,凡能传之久远者,必给后人留下了登堂入室的门径,这便是其完善的技法体系。书法艺术经过数千年的经营构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备的开放式的技法体系。这些技法所以能流传至今,就是因为它是历代书家的探索实践和成功经验的总结,反映了书法艺术规律,今天仍然有效而管用。无论是用笔、结体、章法还是用纸、用墨、行款、幅式,前人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对于今天学习书法的人来说,无疑都是极可宝贵的财富。今人学书,不必自己去从头摸索一套用笔结体的方法,通过临帖和学习前人的论述,继承前辈成功的经验,不但省却很多时间和精力,还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个人风格

  艺术作品往往具有个体性。时代的因素为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背景和条件,但最终的成就要靠个体的努力来实现。纵观书法史,凡是书法艺术繁荣发展的时期,都是高峰林立的时期,而每座高峰都有其鲜明的特色、完整的技法体系、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永恒的艺术魅力。王羲之作为书法史上万众仰望的艺术高峰,以其精深的技法体系和高逸的格调神韵,成为百代追摹的楷范。萧衍评王羲之书法:“王羲之书字势雄强,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颜真卿的书法以其敦朴厚重的风格为后世开辟出新的风格和境界。包世臣评价颜真卿书法:“平原如耕牛,稳实而利于民用。”

  事实证明,只有那些深深扎根传统又具有鲜明个人特色的书法范式,才能广受群众喜爱,也才能流传久远,成为书法史上的经典。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借鉴学习书法的优秀传统?

  敬畏之心

  这种敬畏是建立在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中国历来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这里所敬的,不只是片纸只字而已,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作为当代书家,如果片面强调“主体意识”、“个性表现”,而信手涂抹,对传统毫无敬畏之心,无疑是对书法艺术的亵渎。

  书法传统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书家的接力传承,每一个书家,只是接力链条上的一环而已。但凡能够在这个链条上占据“一环”位置的,都是有一定成就和做出相当贡献的书家。对于今天的书家来说,不继承传统或漠视传统,无异于以一个人的力量和古往今来千万人参与接力传承的伟大力量相抗衡,结果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是:继承传统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和桥梁。对于一个有志向、有抱负、有责任感的当代书家来说,把古代优秀的书法遗产继承下来、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是应有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当然,继承传统决不意味着照单全收,传统是包罗万象的,有优秀的传统,也有不能称之为优秀的传统,必须下一番功夫仔细甄别、冷静分析。而对于书家来说,以古代的某种经典风格为范本固然是明智的选择,但也要注意认真辨析,合理取舍,融会各家优长。

  “守”和“创”

  古代书法经典和有代表性的大家,除了它的经典性、示范性之外,其个人风格有时也会有习气、匠气的一面,这是后人在学习经典时要注意避免的。这里的问题不在传统,而在于我们对传统的认识是否全面深刻,以及继承传统的方法是否正确。清代朱和羹在《心解》中说:“学书未有不从规矩而入,亦未有不从规矩而出,及乎书道既成,则画沙、印泥,从心所欲,无往不通。”这说明传统精神本来就有“守”和“创”两个方面。如果片面强调创新,不注重追摹古人,就难免基础不牢靠,功底不扎实,用笔不到位,而被人讥为“野狐禅”;而一味地强调继承,不敢越雷池一步,那无疑就成了传统的奴隶,同样是没有出息的。

  培养人才

  没有创新型的人才,没有标识性的艺术大家,就谈不上艺术高峰。堪当大任的创新型人才,应具备扎实的传统功力,敏锐的艺术感觉,广泛的知识储备,严谨的治学态度。除此之外,还必须有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耐得住寂寞,坐得了冷板凳,不在乎一时的荣辱得失,经得起失败的挫折和时间的考验,沉潜心性,坚韧不拔,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向高峰攀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作个性和创造性劳动,政治上充分信任,创作上热情支持,营造有利于文艺创作的良好环境。”有关领导、书法界前辈和各级书协组织者,应善于及时发现艺术创新的人才和创新成果,鼓励那些在艺术上敢于“独持偏见,一意孤行”的探索者,对他们“上下求索”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努力给他们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不能轻易地“棒杀”和“捧杀”。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是每位书家的历史责任和时代担当。当今时代为书法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优越条件,如果无所作为,那么我们这一代书法工作者就有负于这个时代,也无法向历史交待,这无疑是每一位当代书家都应该认真思考的严肃话题。

  (作者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