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时期,书法家张旭曾经受裴儆的邀请,在他府上住了一年多。裴儆是开元年间的名相裴光庭的孙子,进士及第,官至大理卿,左金吾卫将军,统领皇帝禁卫、扈从等事的亲军。他请张旭到府上住,是有心向张旭请教书法。但是,尽管朝夕相伴,他也曾请张旭给他讲讲书法的笔法,张旭却只是要他“倍加工学临写,书法当自悟耳。”张旭在裴府住了一年多,除了写下数本绢素屏以外,并没有教他什么。
看起来张旭住在府上一年多,没有传授他笔法,但实际上张旭已经指点裴儆,要在勤奋临习中自己去用心领悟。“悟”就是张旭交给裴儆打开书道之门的钥匙。能够“自悟”和善于“悟”,这是作为一个书法艺术家应当具备的禀赋特质。
“悟”原本是佛家语,悟与迷相对立,是指经禅之后的觉醒、觉悟,从而实现精神境界和生命意义上的转化、突破、飞跃,乃至解脱。可见,悟是关键所在。我曾见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书法家,写了一辈子的书法,可是抖擞俗气不脱,就是因为他未能开悟。我也曾见到一些青年书法朋友,总是难以摆脱积习,书法面貌未老先衰,没有生机活力,就是因为他们未能顿悟。
不悟则迷,开悟就是突破书法发展道路上关隘和瓶颈。善于在书法学习、创作甚至是日常生活中,捕捉到脑海中突然触发的灵感妙想,自悟书道,突破迷局,提升艺术境界,乃是书法家的一种优秀品质。
唐代书法家邬彤是张旭的学生,又是怀素的表兄弟。怀素离开家乡到长安,曾拜访邬彤,两人共论草书。邬彤说:张旭曾经私下对我讲起草书用笔时,说了“孤蓬自振,惊沙坐飞”两句话,于是我就琢磨师法,以此作草书,得奇怪之势。这就是“草圣”之道啊。怀素听了半天默不作声,没有回应。突然,他跳起来大叫:“得之矣!”竟然连叫了几十声。这就是怀素听了“孤蓬自振,惊沙坐飞”这句话后的顿悟,从此他的草书境界便有了新突破。如《自叙帖》的笔势笔姿,既像风吹蓬草一样振动摇曳,又像风卷细沙一样突然乍起飞旋。
名师指点,一语道破天机,这当然可以使自己突然领悟。不过,有时在与书友的讨论中,也可以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茅塞顿开,让自己幡然醒悟。怀素从长安经洛阳返乡,见到了颜真卿,两人曾研讨草书笔法。怀素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遇坼壁之路,??自然。”真卿听罢,想了想,突然冒出一句:那就像屋漏的痕迹吗?怀素听了顿悟,跳起来握住颜真卿的手,惊呼:“得之矣!”“屋漏”的比喻启发了怀素,使他领悟到书法线条要有圆润、浑厚、凝重、沉着的美。
书法之道亦是自然之道。书法家悟道最重要的还是要“外师造化”,留心观察自然和生活,方能“中得心源”。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在前往黔州?道的舟中,现看老船工荡桨、郡丁拨棹,领悟到草书古法。从此,他用软毫悬腕作书,而且“高执笔,令腕随己左右”,犹如荡桨拨棹,写出字来翩翩恣肆,像是从空中飘荡而来。张旭也正是在江岛上看见沙平地净,一时书法兴起,以利锋划地而书,顿时“乃悟用笔如锥画沙”。
所以,学习书法不能仅仅在书法中孜孜不倦地寻求,还应当跳出圈外,用心感悟生活和自然,方能使心胸豁然开朗。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学习书法又何尝不是如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能否“自悟”,悟得真法门,比勤奋练习还要重要。因为,写书法不仅是要用手,更要用心。如果“手迷挥运之理,心昏拟效之方”,那么,你的勤奋练习都可能是在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或不良习惯。我见过许多人练了一辈子的书法,结果还是在原地打转。
王世国(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主席)
来源: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