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智
题写展名
关于自己的姓氏和世系,老师曾经说:“我虽然不愿称自己是爱新觉罗,但我确实是清代皇族后裔,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孙。可是到曾祖父的时候,他已经沾不上皇家的祖荫了,成了强干弱枝,只好以教家馆度日,一月赚四两银子。但他也不甘久居人下,发愤读书,应考科举,由举人、进士,一直到翰林,最后做了礼部尚书,全是凭自己的本事。祖父也走上了这条自我奋斗的道路,通过科举,最后做了‘主考’和‘学政’。”可见,皇族的身份并没有给老师的家庭带来任何利益。而且,老师也看不起那些倚仗着皇族身份而吹嘘、获利的人。老师一生都不曾称自己的姓氏为爱新觉罗,他说:“‘爱新觉罗?启功’,到公安局查,查无此人。给我写信,凡是信封上写‘爱新觉罗?启功’的,我都不瞧。我从上小学时,填名字就是‘启功’,从来没有在前面加过‘爱新觉罗’。”
著名学者张中行先生曾说:“仅仅看启功的幽默,就上当了。他更多的是严肃。他一正襟危坐,成就就不让古人了。”张中行先生还说:“(启功)看表面,像是游戏人间,探底里,乃是把一切都看破了。高不可及,看破一切,是生活态度的一面。”幽默是老师的天性,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他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一种具体表现。对于人间百态、喜怒哀乐,他总能以玩笑似的态度去对待。即便是所研究的古书里也有太多忧烦悲切之事,老师却总能从中找到可鉴之处、可笑之事,并时时地加以引用。他的头脑里仿佛安着一个过滤器,把那些脏的、丑的、悲戚的、消极的清除掉;只把有益的、有趣的留下,这样既自娱,又可用来感染别人;既游戏于古,又游戏于今。这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我在启功老师的教导下,书法技艺有了些进展,准备搞一次个人的书法展。昔日青县中学的学生、入津后发展为企业家的谭学增先生出资赞助了展览。对于我来说,这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我将此事告诉了老师,老师非常高兴。
1997年1月25日,我到老师家去请题展名。老师欣然应允,拿出一张洒金纸,写了“陈启智书法展”几个字。我又说:“您今天要是有时间、有兴致,能不能再为书法展写几个字。”“没问题!”老师说着,又铺开一张洒金纸,一边用笔掭墨,一边思考,然后提笔写道:
“笔冢墨池,羲之献之。八法之路,百代之师。古为今用,念兹在兹。陈君启智,艺精学富。业广惟勤,名实相副。展览成功,视此题句!”
尤为难得的是,老师仅用掭笔之时略加思索,援笔立成一篇四字成韵的题词,且墨迹与留白的布局恰到好处,令人赏心悦目。这是老师将诗文才思与笔墨技艺融为一体,才会如此挥洒自如。我说:“这太珍贵了!”“不过是顺口溜。”老师以其一贯谦虚淡然的态度说。此时距展览尚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我提前请老师将展名和题词写好,心里也就踏实了。
为了配合书法展,我又筹备出版个人的书法作品集,集名自然还是要请老师写。1997年7月,我给老师写信,请求题签,但又不想让他太劳累,遂将已题好的展名按原作尺寸复印,寄过去,请他比照着,再题写“作品集”三个字,来组成集名《陈启智书法作品集》。老师很快就将题签寄来了。此时老师已患眼底黄斑病,视物不清,他自觉此书名写得不如以前好,又附信说明。
百花文艺出版社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