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耕
崔振宽先生是黄土高原这一高天厚土中孕育的本土画家,从艺五十年来,他刻画表现、讴歌赞颂着这块他眷恋的土地,这块土地同样赋予了他生存体验、学养培育、精神感召和理想成就。在某种意义上说,崔振宽先生本人及作品中熔铸了大西北的“秉性”“气质”与“品格”,他创造性地通过了自己的巨笔表现了西部山水精神,而黄土高原成为“崔氏山水”根本意义上的缔造者、孵化器,就绘画范畴而言,崔氏山水与黄土高原是不可剖析的关系。
崔振宽先生“崔氏山水?别样风范”的构建与形成其实是一种必然的结果。“从艺五十年??崔振宽先生作品回顾展”中展现出了一部分早期写生稿,这些稿件是“崔氏山水”形成的历史基点,当然这里有历史存照的一点意思,间接说明“崔氏山水”的构建与形成并非沙中楼宇、空穴来风。在崔振宽先生的初创作阶段,我们可以感觉到的是起点高、定位高、立意高。从五九年起,历时十八年,到一九七七年,崔振宽先生在中国画坛开始正式亮相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山水画稿》收录了他六幅“焦墨山水”。请注意,崔振宽先生的焦墨山水由来已久,一九七九年人民大会堂悬挂了崔先生创作的“秦岭宝成铁路”,今天看来,崔先生那时还是一个青年画家,得到这样的肯定与认可是多么令人兴奋。
关于崔先生的作品在全国引起注意,参加各类大型展览,被各大学术机构等收藏,这里无须赘言,但我要着重介绍一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崔振宽先生的创作1990年在台湾省台北举办个展,1991年香港《文汇报》两次整版介绍他的作品。1993年到河西走廊采风,94年《人民日报》海外版和《中国日报》发表其作品,这些履历是必要的过程,是成功的积累。时间进入1997年,崔振宽先生创作了“胡杨系列”,这时期的创作特点是“强化满构图式,弱化表现对象的外显特征,通过反复皴染,形成整体厚重的感觉”。1998年创作的《白鹿原系列》创作特点是“注重长短线及大小点的组合关系,表现技法与表现对象有机融合,对生存环境采用直接刻录的方法,是客观的审视”。1999年创作《空谷系列》《渭北系列》《陕北系列》,这一时期的创作特点是“点线更加多元化、复杂化,表现对象更加内化,在构图布局中主次关系、远近关系、疏密关系、整体与局部关系得到特别处理并着力解决画面的亮点问题”。2000年创作《南疆系列》《紫阳系列》,创作特点是“画面疏朗松动,点线关系得到有意识的梳理与整饬,但更显磊落清楚、得心应手、内涵更多的人文关怀,深沉冷静、忍而不忍,体现了阳刚的内敛的深切的情感”。2001年创作《延安系列》特点是“点线的使用更为夸张与放纵、色彩意向强烈、格调冷峻、组织井然,笔墨彰显力度,是一种反思与自省的姿态”。2004年相对轻松,对笔墨、意境及丘壑的表现更为纯熟,已入山水画最高之苍润境界。2003年创作《焦墨山水系列》,创作特点是“点线运用适宜而相对平衡,表现相对随意而秩序井然,部分作品符号化明显。总体印象是写实、手法是写意”。2005年创作《蜀山纪游系列》与《雁荡山村系列》,创作特点是“意向性增强,抽象性增强,具象在无序中理性存在”,是崔振宽先生的重要创作阶段。
八年十一系列,年年在中国山水画领域引起震荡与惊视,令人叹为观止。客观地说,1997?2004年是崔振宽先生创作的高峰期与成熟期,确立了他作为一个山水大家的应有地位。2005年是崔振宽先生创作生涯更上台阶的新起点。八年时间,崔振宽先生令人信服的构建和形成了“崔氏山水”的别样风范。上面的一切都是有力的佐证,譬如黄宾虹,譬如石鲁、何海霞,也未能作出如此震人心魄、石破天惊的成绩。
上述的论述中,实际上还隐含着一个更值得学术界认真研究的大问题,那就是崔振宽先生“崔氏山水”构建与形成过程中的核心与精髓到底是什么呢?实际上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点、线,但崔氏山水中的点线带有鲜明的崔振宽印记,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点线定义为“崔点崔线”。
点线一直是崔振宽先生创作的最得心应手的“家把式”,点线在崔振宽先生手里、眼里、心里有着非比寻常的地位,点线之于崔振宽实质上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点线就是崔氏山水的“物质基础。
关于崔点崔线,有必要另行撰文论述。
基于上述佐证,崔氏山水的构建与形成虽不能说是过去完成时,但绝对是现在完成时。
本人还有一些观点作为“崔氏山水”构建与形成的佐证。
第一,崔振宽先生与黄宾虹是一种继承与突破的关系。其实把黄宾虹的笔墨精神吃“透”已经可以使崔振宽先生获得应有的尊重了。但不仅如此,崔振宽先生在大线的使用上一种突破,在构图式上比黄宾虹更加大胆和充实,在画面元素上比黄宾虹更加丰富,在题材上也较黄宾虹更加多样化,但黄宾虹对传统笔墨的改造是功不可没的,崔先生毫无疑问地汲取了很多营养,但负责任的定位应该是这样:崔氏山水是崔振宽专属范式下的崔氏山水,黄宾翁是崔振宽先生心目中的大师,具有高山仰止的崇高地位,但黄宾翁如果表现西部山水不可能是崔振宽范式,所以崔式山水不是黄式山水的翻版与复制,所以崔氏山水鲜明的烙着崔振宽与大西北的深刻印记,所以在这个条件下,现时代更需要崔振宽,需要代表一方水土的崔氏山水。
第二,崔振宽先生的作品深得同行、评论家、收藏家、书画经营者、书画爱好者的共同称道,有的收藏家数十年追踪买进,这很说明问题。再者,崔振宽先生对作品十分负责,他不“应酬”,不“世俗”,不“迎合”,在现今社会这样的画家应该是很珍稀的。崔先生之有今天,完全是普遍性认知的结果。崔先生是人以画显,而非画以人显的很好例证。
第三,崔振宽先生的理论造诣水平非常高。他善于用平实的语言把复杂的理论问题讲清讲透,而文笔流畅舒展、收放自如,而不是刻意地通过一套拗口的文字重组或连自己都不懂的概念去故作高深,或引用古今中外一些现成的理论进行堆砌。能够把深奥的理论通过通俗的方式表达出来,需要具有很高的境界。
第四,对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这一创作经典指导哲学的完整接收与发展,接收的部分不必多谈,发展方面主要是创新层面,表现在:1、完全遵循绘画本身的规则而不考虑其他诸如政治因素;2、符合时代特征,符合市场规律,符合并发挥绘画的三大主要作用;3、完整地系统地表现黄土高原乃至大西北的山水,既有内涵,又有外延。
第五,崔振宽先生成名年久,上承长安画派遗韵,下开长安画坛新风,成为长安画派薪火传承者,又因自身的成就而成所属区域的代表人物、领军人物,成为北方稍显沉寂的画坛的扛鼎者,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其次,门下弟子已具备相当实力,已经崭露头角,成为崔振宽山水画艺术的接续人。
第六,专一分析他的绘画来看,1、他的水墨山水已经达到苍润的高度,有品有味,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与消磨。2、他的2004年前的焦墨山水,早已超越写生性,虽色彩单一而色调丰富,层次分明,内蕴内美,视觉冲击力强。2005年来的焦墨山水更是在意向化趋势上大胆探索,颇有心得,画面灵动跳脱,笔墨似有思想,可应黄宾翁的“山中有龙蛇”之意。他的焦墨山水成为继张仃先生写生派焦墨山水的又一可行之途、可效之法,但又适可而止,而不流于抽象或怪诞。
第七,崔振宽先生的画作不易模仿,亦即崔氏山水的技法、笔墨、气韵、内涵等未被破解,而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无法破解,稍有眼力的人都可以识破仿画,市场上很多人的假画盛行,屡禁不止,原因在于无密可保,有法可依,甚至假画比真画还好,崔振宽先生的画里具有非记忆性的独特的东西。
第八,自2004年起,崔振宽先生某种意义上已经在引领着市场,客观地说,他激活了很多年来渐渐冷却的陕西书画市场,崔振宽先生将越来越受到买家的关注与追捧。
崔振宽先生在其崔氏山水的构建和形成过程中对中国山水画做出了五大贡献:
第一,构筑西北山水精神,崔氏山水就是西部山水范式。
第二,崔氏山水中的独立课题---崔点崔线的提出。
第三, 焦墨山水意向化的探索与成熟。
第三,传统笔墨向现代水墨的成功转型。
第四,继承了黄宾虹水墨精神,使中国水墨山水画达到了新的高度。
有鉴于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崔氏山水的构建和形成,崔点崔线课题的提出已经是一种客观事实,崔氏山水将成为中国山水画中的一个方面军,崔点崔线课题将成为一个学习和研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