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启智
无偿题字
原来,在我的户口办成后,李瑞环同志就调到了北京,在中央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大约半年之后,李瑞环同志曾派人去看望启功老师,并询问:“您的学生陈启智现在怎么样了?有什么困难,我还能帮忙解决。”老师回答:“他在天津工作、生活得很好。”随后,老师当场书写了一幅三六尺的书法作品,赠送给他。至今,这幅大字还挂在李瑞环同志家中。只要看到它,李瑞环同志就会想起当年为我落户之事。李瑞环同志还说:“给陈先生一家办户口,对我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可启功老对此事如此上心,并亲自给我写信,让我很感动。”令我无限感慨的是,关于事后赠字答谢,老师直到去世都未曾对我提起过。若非朋友告知,恐怕我永远都无从知晓。默默付出,不求回报,这就是恩师对我的至诚关爱。
启功老师没有子嗣,从1982年自小乘巷搬到北师大红六楼后,直至去世,二十余年来,一直和其内侄章景怀、郑?夫妇生活在一起。二人待老师如生身之父,从饮食起居到外出活动,全程陪护,照顾得十分周到。特别令老师满意的是,老师无论对公对私,捐款赠字,二人从不干预。老师对此感之于心,多次当我面称道他们。1998年1月24日上午,中宣部刘副部长代表丁关根部长来给老师拜年。当时我正在座。刘副部长询问老师有什么困难没有,老师回答:“感谢领导的关心,我生活很好,没有后顾之忧。不是内侄一家投靠我,而是我投靠内侄一家。他们也有父母,但主要精力都放我这儿,我心情很舒畅。”
老师从内心深处感念着家的温暖,每次住院,只要过了一周,就强烈要求出院回家。他最后一次和亲人团聚是在2005年2月7日。根据病情,医生本不同意他出院,但老师极重亲情,急欲在春节前与家人团聚,这才带了护工回家。仅过了两天,即2月9日大年初一下午,老师在家中昏迷,从此再没有恢复意识……
老师宽厚仁慈的心怀充分显现出人性中善与美的光辉。
启功老师一生尊师重教,曾多次强调:“社会给了我那么多头衔,但我首先是个教师。”因此,只要是为学校题字,诸如校名牌匾、学刊名称,他都会立刻动笔,而且分文不取。
1982年7月,老师为我所在的学校?河北省沧州师范专科学校题写校名。1985年7月28日,我校学术刊物《渤海学刊》创刊。我书写了“渤海学刊”四字的字样,拿到老师家去,请他题签。老师开玩笑地说:“有你这个字,我就不敢动笔了。”我说:“这让我无地自容了。”老师除了写这个刊名,同时还为学校题写了“图书馆”三个字。1986年11月24日,沧州地区创办了一本学术刊物《百家论坛》,也是由老师题签的。1988年10月,我已调至天津工作,为所在学校天津铁路工程学校向老师求写校名。老师又是毫不犹豫地应允。1990年1月27日,我校“全国铁路中专研究室”创办了《铁路中专教育》杂志,又请老师题写了简化字和繁体字两个版本的刊名。1991年6月29日,我原来所在的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校领导不愿过多地给老师添麻烦,找到我表示:只想请启功老师在原校名基础上加写“高等”二字。老师却说:“这样写会显得不一致,干脆重写。”于是重新题写校名“河北省沧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约我转天来取。第二天我到老师家,果然看见一个信封,上面写着几个字:“陈启智同志来取”……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