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夏大地上文人名士越来越少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人们才会猛然意识到名人大儒的一些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现如今,已经稀罕了,屈指详数,那些储藏着历史风云,标志着时代特征的老先生们,已经成为科技现代化里哀老而稀疏的珍宝,正朝不保夕地消失在这个毫不保留的时代,于是每每行走在这座城市,我在工作之余,唯一的爱好,就是对照当时的历史或某一本书去寻找那些能记录当年只言片语的笔迹,亦或是一帧泛黄的相片。
这一次我所记述的是一代收藏大家张伯驹先生(1898年-1982年),字家骐,号丛碧,别号游春主人,好好先生,又号丛碧山房,平复堂,河南项城人,与张学良、溥侗、袁克文一起并称“民国四大公子”,是我国老一辈文化名人,集收藏鉴赏家、书画家、诗词学家、京剧艺术研究家于一身的文化奇人。张伯驹一生醉心于古代文物,致力于收藏字画名迹,从30岁开始收藏中国古代书画,当初仅为爱好,继以保存重要文物不外流为己任,他不惜一掷千金,虽变卖家产或借贷亦不改其志,曾买下中国传世最古墨迹-西晋陆机《平复帖》、传世最古画迹隋展子虔的《游春图》、李白的《上阳台贴》等等,经他手蓄藏的书画名迹见诸其著作《丛碧书画录》者便有118件之多,被称为天下第一藏。自云:“予生逢离乱,恨少读书,三十以后嗜书画成癖,见名迹巨制虽节用举债犹事收蓄,人或有 美焉,不悔。”
在张伯驹的一生中,有近十年的宝贵时光是在长春度过的,是机缘?是巧合?个中缘由,不得不让人?欷。这个为保护文物而奔走呼吁,不惜倾家荡产,甚至差点丢失性命,而后又悉数将所藏文物捐献给了国家,在当时“左”的路线下,他又受尽凌辱与折磨,带着伤痛,拖着已势高龄之躯与夫人潘慧素,在陈毅的关怀下,在时任省长于毅夫的变通下,在宋振庭的安排下,一同来到吉林,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吉林省博物馆的馆藏时代,他不惜捐献比自己生命还重要的珍贵书画于馆藏,而且历史性地购进大批书画珍品,几年的时间里,让吉林省博物馆在数量和质量上跃居全国前列,给后人留下了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彼时此地,张伯驹先生功莫大焉。
让我们把时光拉回1957年,这年的夏天,大规模的“反右”斗争开始了,随着天气炎热,反右声势也一天天地推向高潮,于是在文化部公布的第四批反党反社会分子名单中有了张伯驹的名字,作为张伯驹的好友陈毅元帅每个礼拜都有听到张伯驹被批斗的消息,有时候是一次,有时候是二次,大字报铺天盖地,大会小会不停地批斗。此时,陈毅元帅开始担心张伯驹的身体会吃不消,然而这种时候,他无法出面,因为搞不好,张伯驹又多了一条罪状。
缺少理解的地方住住也缺少同情,虽未亲见,但陈老总能想象得出,张伯驹夫妇,此时的处境会有多么艰难,已经有些人经不起打击而自杀了,张伯驹是个耿直性子人,受得了苦,却受不了冤屈,一腔热血,却落得了这样的下场,会不会一时想不开呢?
应当设法为他们安排一条出路?
1961年,几年梦一般的生活,在指缝间悄悄的过去了,仲秋的一天,一封电报打破了这个家的不平静。
伯驹先生并慧素女士:
吉林地处东北腹地,物埠民丰,百业待举,现有博物馆急需有经验的人才,若伯驹先生身体允许,可否考虑来工作。
翘盼待复。
又:慧素女士可一同调来吉林,在省艺术专科学校任教。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宋振庭
发函的人正是时任吉林省委宣传部长的宋振庭(1921年-1985年),红军长征时是陈毅元帅的老部下,颇通文采,今日触笔对他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更是难以自抑。上世纪50-60年代中期,当初中央作出决定,有条件的省可以筹建博物馆,吉林省响应中央号召,决定筹建吉林省博物馆,并委任时任当时吉林省政府文化处处长的宋振庭主持筹建工作,接到任务,宋处长就满腔热情的投身到博物馆筹建工作中去,作为领导,他不只坐在办公室批公文,而且深入基层和同志们一道身体力行,在紧张繁忙的筹建中,他总以极高的兴趣和满腔的热忱参加博物馆的建设工作,在宋振庭同志的领导下,1952年春节,吉林省博物馆宣告成立,1957年正式向广大群众开放。
1961年冬天,新的生活开始了,张伯驹携夫人慧素(1915??1992)在好友陈毅两个小时之多的家宴上,面对陈毅的理解与祝愿,夫妻二人抱着陈毅先生送的礼物眼含热泪的一一作别。几天后的长春,阴霾的天空????的飘着雪花,长春火车站一对相互搀扶的老人走出站台,面对这样一个陌生的城市,举目无亲,地冻天寒中,两个人多么渴望有人能帮扶一把,哪怕是引一引路,此时,张先生思潮澎湃,这一次真的是有好人在帮我们吗?正迟疑间,前方的一辆黑色小轿车旁,两个年轻人举着横幅,赫然写着‘北京来的张伯驹先生’每个字都一尺见方,夫妇二人激动的有点走了调,来接站的两个人中,女的叫小华,拍去车窗上的厚雪,几个人顺利的上了车,被直接接到省委宣传部长宋振庭的家中,由于当日宋部长下午有个会议就没有亲自去接站,但宋先生早已等候在家中,而且备好了饭菜,正在焦急的等待着,车轮碾着咯咯作响的积雪平稳的停到了宋部长的家门口,“我是宋振庭”一位高个子的人伸出双手轻轻地说,“我们好像认识很久了,对吗?”,此刻张伯驹真的不知说些什么才好,又一一见过了宋部长的夫人宫敏章,大家轻松亲切的在宋部长的家里共进了晚宴,席间,宋振庭直截了当的告诉张伯驹:“省里决定,由你来担任省博物馆的第一副馆长,省里没什么人手,就不准备设馆长了,明天你去看看,离这不远,西安大路上的一座三层楼(现在香格里拉酒店位置),都是过去的老底子。”张伯驹郑重而又欣然地点了点头,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从30岁起,就绝意仕途,立志永不当官,然而眼前这个博物馆工作,不但是他的熟悉的,更是他所热爱的,张伯驹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很快夫妇二人被安排到吉林艺术专科学校朝阳区宿舍。此处离宋振庭家不远,是个小院子,三间北房,一间做卧室,一间待客,一间是书房,地方虽然不大,但此时已经和宋部长享受同样的待遇了,这也让夫妇二人欣慰十足,几天的生活,一切都安定了,收拾好房间,二人把随身带来陈毅送的礼物小心翼翼地拆开包的很紧的封套,里面是一副裱的十分精致的立轴,潘素搬了凳子把立轴小心地挂在墙上,啊!是一首陈毅亲手写的自作诗《冬夜杂咏》。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此时夫妇二人热泪盈眶,耳畔不觉又传来陈毅在临行的话语,“这点小礼物,做个纪念吧,你们到长春后,安顿好了再打开看。另外见了宋振庭同志,带我和张茜给他们问好,就说我很感谢他们。”此时两人心里什么都明白了。1961年的冬天,新的生活开始了。
老牛自知夕阳短,无须扬鞭自奋蹄。在新的岗位上,张伯驹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而又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之中。此时曲折的来路似乎全部都有了意义。很快潘素也被吉林艺专聘请上了自己的工作岗位,章诒和50年代在北京什刹海初见潘素,说她丰盈白皙、眼睛乌黑、腮边飘荡着万般妩媚,此时的潘素,虽已年过半百,但气质风韵犹存,给人一种繁花落尽美人迟暮的感觉,刚刚走上岗位的二位老人,便以充足的精力,旺盛的热情投身到自己热爱的工作中,他们精神焕发,兴致勃勃,潘素的教学搞得很出色,而且还开了画展,观众非常踊跃,因此也在东北画坛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张伯驹则埋头开始整理原馆的藏品。
落花流水,又是一年春草绿,几颗高大挺拔的?树,依然庇护着小小的院落,那颗葱郁的合欢叶依然朝舒暮合,春发秋落,那满树的迎春花依然散发着阵阵的清香,使半条胡同的人都能感觉到清爽舒适,这年,张伯驹同夫人潘素回北京过了一个春节,并看望了张伯驹的好友挚交,2月份的时候,由北京市民盟宣布摘掉了右派的帽子,这期间依然任吉林省博物馆的副研究员,并着手整理鉴定大量的原来馆内遗存,经过数月整理,博物馆总算有了头绪,在宋振庭的大力支持下,开始有意识的多次进京,为博物馆购买古代书画珍品。
这年的五月份,由吉林省委正式任命张伯驹为吉林省博物馆第一副馆长。在张伯驹的建议下,首先把遗落在公主岭的董其昌的代表作《昼锦堂记》购买了回来,这也是张伯驹为吉林省博物馆收藏购得的第一件藏品。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开始了吉林省博物馆的个性化收藏和特色收藏。
先知先觉者,历史会记住他的名字,时光流逝,1963年来临了,随着鉴定工作的有序进行,同时在省委宋振庭的大力支持下,吉林省博物馆努力地把文物市场上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畲的作品购入省馆收藏,把明清书画扇面,成扇和名人书札买绝,致力于把博物馆办成某些学科和研究领域的中心基地,这两年,每年都有大批珍贵的书画藏品进入吉林省博物馆,在国内地方博物馆中,地位逐步得到提升,而且这年四川人戴亮吉带一块砚给张伯驹看,用珊瑚做的漆盆,制作十分精细,盒底小楷书款‘万历葵酉姑苏吴万友造’。合上盖内刻细暗花纹,纹薛素素像,砚质特别细腻,背刻王稚登行草五绝,砚下边刻隶书小字“脂砚斋所藏之砚其永保”十字,依此便知脂砚斋命名的缘由了,张伯驹当即做出购买决定,并收归吉林省博物馆。
张伯驹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他看的书多的难以胜数,一部《古文观止》便可倒背如流,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他20多岁的时候便已读完了两便,354卷的《资治通鉴》他可以从头讲到尾,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脱口而出的便有一两千首,扎实的文学功底,造就了他多才多艺的文化底蕴,由于他天资超逸,而又翕然尘外,便利用一切闲暇时间,写下了大量古体诗词和音音戏曲等论作,其作品主要有《丛碧词》、《秦游词》、《雾中话》、《天多词》《续断词》和《氍毹记梦诗》、《洪宪记事诗注》及《乱弹音韵辑要》、《丛碧书画录》、《素月楼联语》等。
作者:吕大龙知了堂
来源: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