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1082-1135),名赵佶,神宗十一子,哲宗弟,是宋朝第八位皇帝,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在位二十五年,国亡被俘受折磨而死,终年五十四岁,葬于永佑陵(今浙江省绍兴县)。
赵佶艺术上强调形神并举,提倡诗、书、画、印结合,是工笔画的创始人,花鸟、山水、人物、楼阁,无所不画。其用笔挺秀灵活,舒展自如,充满祥和的气氛。注重写生,体物入微,以精细逼真著称,相传其曾用生漆点画眼睛,更加生动、栩栩如生,令人惊叹。赵佶的画取材于自然写实的物像,构思巧妙,着重表现超时空的理想世界。这一特点打开了南宋刘松年、李嵩和夏圭在山水画构图方面的变革之门。其还强调形神并举的绘画意念。创作时,常以诗题、款识、签押、印章巧妙地组合成画面的一部分,成为元、明以后绘画派传统特征。
赵佶的花鸟画学习吴元瑜而上继崔白,兼有徐熙一派之长。但并非只学一家,而是“妙体众形,兼备六法”。创作技法既学吴元瑜、崔白,又喜黄荃、黄居?用色,并力求使两者达到浑化一体的境界。徐熙野逸,黄家富贵。徐、黄两派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趣味。赵佶作为当朝皇帝,极力享受荣华富贵、纵情奢侈,对于精工富丽的黄派风格,有着根深蒂固的爱好。同时,周围聚集着一群雅好文人生活方式的贵官宗室,如王诜、赵令穰等,与文人画的倡导者之一米芾关系也颇为密切。米芾崇尚“平淡天真,不装巧趣”的美学观,赵佶自然深受影响。其本人全面而又精深的文化艺术修养更使审美情趣中透射出浓郁的文人气质。
书法上,赵佶初学黄庭坚,后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揉各家,取众人所长又独出己意,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体”,既有“天骨遒美,逸趣霭然”之感,又有强烈的个性色彩,如“屈铁断金”。其笔划瘦细而有弹性,尾钩锐利,运笔迅疾。字一般呈长形,张弛有度,有一种秀美雅致、舒畅洒脱的感觉,而且通篇法度严谨,一丝不苟。此后尽管学习这种字体的人很多,但能得到其神韵的却寥若晨星,这足以见证赵佶的书法功力。宋徽宗的签名甚有特点,像“天”字,但是此字第一笔又和下面笔画有一段距离,意为“天下一人”。
赵佶在位时,曾广泛收集历代文物书画,并亲自掌管翰林图画院,让文臣分门别类,著书评论,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这些都对宋代的绘画艺术起到了推动和倡导作用。其还增加画院画师的俸禄,将画院列入科举制度中,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嫩绿枝头红一点,恼人春色不须多”等诗句为题,考录画师,给画院注入“文人画”的气质。许多画师,如李唐、苏汉臣、米芾等,皆是由此脱颖而出,树誉艺坛。
《瑞鹤图》是公认的宋徽宗存世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为存世绝少的宋徽宗“御笔画”,曾收入《宣和睿览集》,金军攻入汴梁时,此作被拆成单幅卷轴流散出去,清乾隆晚期被收进清宫,溥仪私自夹带出宫后流失至东北,最终成为辽宁博物馆的藏品。
来源:中国书画人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