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绍君
自古以来,我国艺术门类繁多,当今在执着地寻求突破中国艺术家中,中国画群落面临的困难很多。一则,凡是入“中国画”这个概念范畴者,首先要面对强大的传统。无数彪炳史册的历代大师在前边横刀立马,很难逾越;二则,中国画这个古老艺术体系之完善,几乎无以复加。于是画坛意见纷纭;或囿于成法,持个“守”字;或穷途末路,改换门庭、持个“逃”字,或认为中国画面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型转型,有待创新,持个“攻”字。陈寿岳属于后者,于20世纪60年代成长起来,从师辈手中接过接力棒,经三十多年修炼,他不仅是巴蜀画派名家,更是引起了中国当代主流艺术圈和收藏界的关注。
我一直觉得,陈寿岳作为一个艺术个案很值得研究。从他的作品中,我感觉他不属于那种循规蹈矩的人,他的骨子里有一种谁也说不清楚的东西在作祟。他是国画大师陈子庄先生之长子,自幼随父开始学画,迄今已有六十余年,有过较好的家族教养,做到了学画画先学做人,“画品如人品”,人品的高下直接影响作品的品格,而好的人品源于深厚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修养??强调做人要做坦荡君子,学养要有全方位的儒雅追求。翻开中国绘画史,在中国画领域中集大成者,不但有高深艺术造诣,而且其人品,学养也都极高。向古人学习,不仅要学古人的画技,更要学习延续千百年来民族精神中弘扬的追求与境界,胸怀坦荡的君子风范。故此,学画先学做人。
临摹传统是学习中国画的必由之路,也是总结前人经验,寻找自我风格的简捷之路,临摹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是直面原作临摹,有的是先读作品,弄清原作的画法画理之后被临或变临;有的是全幅临,有的是局部临。这并无一定要求。石涛有言:“师古人之际,不师古人之心,不能出人头地也,冤哉”。因此,在临摹中学古人的笔墨固然重要,但绝不忽略学古人的思想。我认为临摹前人作品的绝不是为了将来因袭前人,而是为在研究、了解前人之后,避开前人,脱胎换骨是艺术创作的生命之源,先入后出是艺术家成大业的必经之路。李可染先生曾提出“要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再用最大的功力打出来”,这一进一出正是研习传统和跳出传统的关键,有的人未进就急于出,缺乏底蕴和根基,有的人进了却一辈子都不出来,临摹是“进”的初始过程,就此固步,将是可悲的。
面多浩瀚的传统,陈寿岳曾与同时代许多画家一样,产生了极大的困惑,在如何走进传统,如何走出传统思考中,对传统的研习总结,使其艺术创新成为自然的因果关系链。他因而把自己的山水画题材及其意象,确定为一种感性符号??在笔墨的节奏、力度、结构、构成中传达情感的起伏与震颤,用以表达人类挥之不去的,永恒的“触景生情”的深层心理特征,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在经历了困惑的苦苦思索中,陈寿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审美观,那即是感知、感觉、冲淡、简约、闲静、隽永的审美趣味,最终指向一种气韵、风骨、神思、神韵等强调感性浪漫绘画风格。
陈寿岳的艺术不可忽视,更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花鸟画,以简静的特色卓然自立,不但形简神完,笔精墨妙,而且简约疏淡;或鸟枝花叶,或虫藤花果,空灵虚静,清如水洗,静如天籁,格调独雅,意境幽深。可以看出,在他的心目中花鸟生命和宇宙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他不满足于讴歌鸟鸣花放的生韵,而是积极引导观者去品味太羹玄酒,去感悟充满光明与智慧的精神之光,特别致于作品精神境界的玄远灵明,这正是陈寿岳不可忽视的独到之处与他的艺术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