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议论声中画上句号
行情不如人意 亮点仍在“高精尖”
本报记者 卢建波
来源:金融投资报
2014年艺术品拍卖市场,在一片议论声中画上了句号。回望过去,回暖与调整等成了这一年中艺术品市场的关键词。尽管业界的评论声莫衷一是,但投资者趋于理性、人为炒作泡沫减少等现象,却得到了市场的一致共识,这或许是2014年国内艺术品市场最大的收获。
自2012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掉头向下调整以来,已经延续到了第6个拍卖季。虽然期间市场行情在2013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反弹,但2014年的行情并不如市场期待的那样活跃。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18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量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8.26%,成交额下滑了17.37%,显示出当前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依然处于调整的泥潭和寒冬之中。
但记者发现,尽管2014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不如人意,但纵观整个市场依然是冷中有热,不乏亮点,像在2014年成交价前10名的拍品中,瓷器杂项就占尽了风光,共有7件藏品上榜。另外,在今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还产生了7件成交价超过亿元的拍品。
拍卖业绩
成交总额大幅下滑
今年国庆期间,香港苏富比、保利香港、嘉德香港率先在香港拉开了2014年秋拍的大幕。然而三大拍卖行此次秋拍业绩并不如预期的那么理想,整体出现了明显的大幅下滑。其中香港苏富比秋拍收获29.04亿港元,低于去年秋拍41.96亿港元的成绩,也明显低于今年春拍34.18亿元的拍卖业绩;保利香港秋拍收获8.25亿港元,同样低于今年春拍11.07亿港元和去年秋拍9.89亿元的成交额;嘉德香港斩获的3.43亿港元,仍然还是低于今年3.47亿港元和去年秋拍5.1亿港元的业绩。
香港作为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风向标”,秋拍开局不利,似乎注定今年内地秋拍将继续遇冷。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秋拍中,内地几乎所拍卖行的业绩都出现了明显下滑。像中国嘉德收获的17.06亿元的成交额,较2014年春拍下滑了24%,较2013年秋拍更是减少了28.3%;北京保利斩获的27.74亿元成交额,与去年秋拍和今年春拍相比,其下滑幅度均超过了10%。而北京匡时2014年秋拍13.45亿元的业绩,较今年春拍回落了23%,较2013年秋拍更是下跌了30%。记者统计发现,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时、北京翰海四大拍卖行今年秋拍的总成交额为73.3亿元,相比2013年78.58亿元的总成交额下降了6.72%。
记者发现,在秋拍业绩明显下滑的同时,高价成交的拍品数量也出现了减少。其中,在中国嘉德秋拍中成交额超千万元的书画作品有18件,而春拍是23件;北京保利秋拍成交价过千万的作品有19件,而春拍这个数字是24件;北京匡时秋拍有11件拍品的成交价过千万元,与春拍基本持平。从这组数字不难看出,受市场持续调整的影响,高价拍品的成交数量还在继续减少。而来自雅昌艺术网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12月18日,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量较去年同期减少了18.26%,成交额下滑了17.3%,同样表明艺术品市场经过了前十年越烧越旺的“虚火”之后,目前随着燃料耗尽,正在遭受阵阵寒气的袭击。
瓷器杂项
高精尖仍是硬通货
在国内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瓷器杂项作为重要的拍品门类,一直是各大拍卖行主打的重点拍品之一,然而自2012年艺术品拍卖市场调整以来,瓷器杂项的市场表现就越来越严峻,不仅成交价出现了明显下滑,同时上拍数量也开始逐渐减少。不过值得可喜的是,那些高精尖的拍品,依然是市场的硬通货,不仅成交价频频过亿,而且还创下了新的拍卖纪录。
以瓷器为例,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一件“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亿港元成交,刷新了中国瓷器的拍卖纪录;一件“北宋定窑划花八棱大?”以1.3亿港元,创下了定窑瓷器拍卖最高价;一件“清乾隆 粉青釉浮雕苍龙教子图罐”,则以7451万港元刷新了单色釉瓷器的拍卖纪录。在今年北京翰海秋拍上,一件“清康熙米黄釉五彩玉堂富贵玉壶春”,以3000万元起拍,最终以8970万元成交,成为今年秋拍成交价最高的瓷器拍品。而一同上拍的“元代卵白釉暗刻五彩戗金碗”,也以7450万元的高价被人买走。
记者发现,一直备受市场关注的佛教艺术类拍品,在今年秋拍也受到藏家的极力追捧。像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一件“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以3.48亿港元的成交价,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最高的世界纪录。在佛造像板块,中国嘉德推出的“皇家法相?金铜佛造像精品”专场,共计上拍176件拍品,成交率达88.64%,总成交额为5581万元,较去年同期上涨23.5%。如此高的成交率,表明市场对这一板块的追捧程度非同一般。
在家具板块,虽然涉足此类拍品的拍卖行不多,但只要一旦有精品上拍,势必引来藏家的激烈争夺。像在中国嘉德秋拍上,推出的“选中之选?嘉木堂藏明式家具精品”专场,29件拍品全部成交,总成交1.05亿元,成为今年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首个成交率达到100%的家具拍卖专场。
据雅昌艺术网的统计,在今年春秋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上,成交价前10名的拍品中,瓷器杂项的表现最为抢眼,共有7件藏品上榜。另外,在今年成交价过亿元的7件拍品中,瓷器杂项也多达3件。
中国书画
行情明显不如往年
作为艺术品拍卖市场上的“领头羊”,一直占据了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成交额的半壁江山,行情好时的市场份额甚至接近了70%,然而从各大拍卖行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春秋两季书画行情都不乐观,整体表现不如往年,尤其在成交总额和成交价方面出现了显著下降,连一直受市场追捧的齐白石、傅抱石、李可染等大名家作品也鲜有出色表现,仅部分拍场成交尚可。说明中国书画市场经过前一轮牛市起伏之后,随着投资者普遍回归理性,拍卖行即便能征集到好的书画作品,也未必能在拍卖市场上吸引到真正买家,这就决定了整个书画市场要回归正常和理性还需要一个较长时间,甚至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书画市场的调整仍将持续两到三年。
记者发现,尽管今年中国书画行情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在书画精品资源十分稀缺的情况下,一些平时难得一见的书画珍品依然在各路藏家的追捧之下,拍出了较为理想的成交价格。像在今年保利香港的春拍中,美籍华人画家崔如琢2006年创作的《丹枫白雪》手卷惊艳亮相,以1.84亿港元的超高价拍出,刷新本人成交纪录,成为今年春拍唯一超亿元的中国画拍品;在中国嘉德春拍中,黄宾虹的《南高峰小景》以6267.5万元成交,创画家本人作品成交新纪录。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张大千的《惊才绝艳》以2500港元起拍,最终以6620万港元高价成交;在中国嘉德秋拍中,黄胄于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主题性作品《高原子弟兵》以3887万元成交;在北京匡时秋拍中,黄宾虹的《江山卧游图以4830万元拍出。而在北京保利春拍中,经《石渠宝笈》著录的乾隆帝御笔《白塔山记》表现最为出色,更是以1.1615亿元的天价成交,成为今年秋拍中国书画成交价唯一过亿元的拍品,一举创下了今年全球中国书画拍卖最高纪录,并刷新乾隆帝个人作品拍卖纪录。
另外,在市场资源十分稀缺的情况下,一些拍卖行在秋拍中注意挖掘、开发的新热点也是大放异彩。像中国嘉德今年秋拍率先推出的首个王铎精品书画专场,推出的20件流传有序的佳作,最终19件作品成交,其总成交额达到了8214万元,不少作品均以高出估价八九倍成交,显示出藏家对明清书法作品的极力追捧。无独有偶,在北京保利秋拍首次亮相的“中国新绘画”专题,40件拍品全部成交,成为了今年秋拍唯一一个书画白手套专场。
油画雕塑
市场疲软态势延续
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以油画雕塑为代表的当代艺术,在2007年达到市场顶峰之后,由于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其市场行情就一落千丈。尽管到目前为止,油画雕塑板块已经调整了6年之久,但目前的市场行业依然疲软,总体情况也未见突破。即便目前不少拍卖公司正在积极完善专场格局的设置,并开拓多元化的市场方向,但最终的成交结果并不理想。
像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尽管一改“中国油画及雕塑”这样大而全的专场,设置了“基石”、“承载”、“开拓”和“灵感”四个油画雕塑专场,从最终的拍卖结果来看,除了一些中国前辈油画家的作品成交情况稍好之外,其余板块的成交结果均不是特别理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各大拍卖行对未来的市场方向并不清晰,同时也面临着转型的尴尬。
对于油画雕塑板块的持续疲软,业内人士认为其原因在于在市场处于调整期时,各大拍卖行的表现就会相对保守,尤其是在估价上显得更为明显,这也可以看出目前的油画雕塑板块的确不景气。对于那些高估价的作品,其成交过程也不如市场好的年份竞价激烈,由于竞价表现吃力,所以很多高估价的拍品在拍卖市场上也不具备明显的优势。像在中国嘉德的拍卖会上,王沂东的作品《沐浴春风》从400万元起拍,由于竞价不活跃,最终的成交价仅有600万元。另外,在中国嘉德推出的三个油画专场中,最高估价的前四件拍品虽然估价仅在1500万元至1700万元之间,但在最后时刻均因没有人竞价而惨遭流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