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中国书画

> 只管漫步不停:休论春夏秋冬

只管漫步不停:休论春夏秋冬

http://feicui168.com 2014-12-22 23:11:38

  谷国伟(以下简称谷):李主席您好!您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要想接触到书法真的很难,您是如何和书法结缘的?

  李进学(以下简称李):中国佛教有句俗话叫佛不投无缘之人,能与书法结下不解之缘,我想完全是一种缘分。它不会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只要是一个人喜欢做的事情,他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去做。当然条件差的和条件好的相比,肯定要付出成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但人就是这样子,只要是他喜欢做的事情,不管条件再艰苦,他也会乐此不疲。

  学习书法乃至现在,我也没有完全把书法当成一种获取名利的手段,纯碎是一种自己发自内心的喜欢。当时因为条件差,手头没有字帖,我就从别人那里借。现在人们也许不能想象的是,我当时把借来的《中国书法字典》包括里边的注释,都一字不拉的描过十几遍,至今家里仍存有几套。这个方法很笨,也很苦,但是这促使我打下了一些基本功和审美观。后来常听村里一些喜欢书法的老人们议论《龙门二十品》,说它们是中国书法宝库里的经典,因此,《龙门二十品》就在我的心中产生了深厚的印象,并且使我有了看到《龙门二十品》和学习的强烈愿望。最终,在朋友的帮助下,帮我想方设法的弄来了《龙门二十品》的资料。看到《龙门二十品》之后,我几十年如一日,对此临习不辍。张海先生在我出版的《李进学书画作品集》序言中评价我现在魏碑的影子已经渗透到我书法的每一个角落。我学书法是学了一辈子的魏碑和王铎,这两个帖够我一辈子学习和研究了。人的精力有限,能够吃透一两种碑帖就很不容易了。选好碑帖后就是持之一恒,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我想肯定会比一般人做的好。

  谷:可以说,您是伴随着书法的复兴涌现出来的老一辈书家,凭借在书法上的突出成就,您被调进了正式单位,这其中可能有时代的原因,也有您个人不断努力的原因。回想这些,您作何感想?

  李:在中国,以前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有一技之长的人要相对好找工作一些,因为在社会的每个行业和领域,都须要各行各业的人去服务。

  我当时因能写一手好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可想而知的,当时搞宣传没有电脑,想要两个完全一样的图案,就只能靠手一笔一笔去画,也正是因为那个特殊的年代,才是我有了更多的机会。在那时,我认真对待我书画的每一笔,但是并没有把它当成一种负担,而是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练兵场。也正是因为我对工作的认真态度,感动了我的领导和同事,因此他们对我也十分的照顾。

  经过我不断的努力,当时我在洛阳搞的宣传广告成了一时的品牌,由于对书法的不断钻研和探索,我在洛阳也成了书画艺术行业的领军人物。现在回想起来,我只想说一句话,一路走来无怨无悔。书法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书法,是一颗流星,就要照亮一片天空。

  谷:多年的付出和心血,终于没有白费,付出也得到了认可。记得20世纪80年代,您的一件多字楷书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展出,当时曾产生了很大的轰动,据说一些参观者坐在自带的小凳上认真观看您的作品。几十年过去了,当初的情景不知您是否还记得?

  李:对,当时那个场景我现在仍然记忆犹新。当时考虑的并不是书法的本身,而是考虑我所书的八千字的《实践论》作品中是不是有错字,因为当时社会环境的原因,出现错字可能要面临到政治上的一些问题。好在几千字的作品没有一个错字,也没有出现漏字的情况,这才使我心里悬着的一颗石头放下了。三十年后,我到中国美术馆参加活动时和美术馆的有关人员谈起此事,美术馆人员也记忆犹新,他们说那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好作品。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场景,我仍然激动不已,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说过一句话:中国美术馆是露脸的地方,同是也是丢人现眼的地方,一幅能让人记住的作品应该是一件好作品。

  谷:您的魏碑书法作品给书坛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当时陈天然先生看过您的作品后称赞“这是龙门第二十一品!”在当时,从魏碑入手的作者不是很多,您当时是怎么考虑的?

  李:魏碑书法是篆书向楷书过度的一种书体,它的里面有篆与隶的成分,如果学习的人没有一定的篆隶书法基础是不宜学习的,包括我在内,最初学习书法也不是从魏碑入手的,而是从唐楷入手,学习并熟练掌握了毛笔的书写技巧之后才转学习魏碑书法的。如果刚开始学习书法就从魏碑入手,初学者没有驾驭毛笔的能力,出不来魏碑钢筋铁骨的味道,有可能打击初学者学习书法的兴趣,从而使一些意志不坚决的初学者望而却步,学习者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好一些。

  我之所以喜欢魏碑,是因为魏碑书法与我宁折不曲的性格相吻合,字如其人嘛,选准了适合自己的书法碑帖,对你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它会使你在临习的同时,对碑帖中曲尽其妙的变化而感动,从而使你增加兴趣。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我对《龙门二十品》下了一番真正的苦功夫,在魏碑书法创作时,由于熟练地掌握了魏碑书法的特点,并有意地使魏碑书法的特点控制到尽精微的程度,使《龙门二十品》的碑帖元素全部融入了我的血液之中,并使之渗透到了我的各种书体,从而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我认为不管你学哪家的碑帖,你首先要做到背临也与原帖几乎乱真的地步后,才能将此帖的某些成分进行夸张,从而使自己的书体向更深的程度发展。

  谷:孙过庭有语:“差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在学书这个过程,是当下一番苦功夫。在对《龙门二十品》等造像书法进行取法时,您的审美取向是什么?

  李:《龙门二十品》等造像书法的共同特点,是用笔线条雄浑、古拙、质朴而有力,结构随意大方,刚柔相济,威而不猛,这是汉魏书法的精髓所在。把握了这些特点以后,再去追求各个碑帖的细微变化,也许那些细微的变化正是那个碑帖的精髓所在,也正是那些细微的变化才是魏碑书法不同于唐楷的主要特点。这个在临习时要特别加以小心。

  谷:正如刚刚所言,早期您的作品纯粹以《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风格的面目出现,后来您又在碑的基础上融入了王铎等帖学一脉的元素,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仍不乏碑的厚重、帖的流动,您认为碑帖结合的关键是什么?

  李:碑帖融合是一个大难题,因为碑的东西多是阳刚的东西,帖的东西多是一些流畅、婉转的东西,想把它们相互掺合在一起确实不易,但是结合的好了,会是作品既有帖的圆润精妙,又有碑质朴古拙的风骨;既有帖体势的流畅,又有碑不事雕琢、浑然天成的意趣。《始平公造像》、《杨大眼造像》是碑,王铎书法是帖。我走碑帖融合之路,简单地说就是取碑的用笔,取帖的结体,用碑融帖,用帖去化碑,这样就会使作品既不失碑的厚重,又有帖的灵动。

  碑帖结合的关键在于对碑和帖都要认真领会其特征,我想只要日不错影的加以研习,做到碑帖相互渗透不是难事,只停留在书面上的研究,而忽视了笔头子上的工夫锤炼,我想再聪明的书法家也难取得好的效果。所以我经常勉励自己的一句话叫做“只管漫步不停,休论春夏秋冬”,在这里与大家共勉。

  谷:清代、近现代曾出现了一些在碑帖融合上有创新的大家,您是否学习过或者受过他们的影响?

  李:是的,清代、近现代曾出现了一些碑帖融合的大家,例如赵之谦、于右任等,他们在碑帖融合的创新上确实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他们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也曾经研习过他们的作品,特别是于右任,他早期学碑、后期学帖,最终做到了碑帖的相互融合,达到了碑中有帖,帖中有碑的化境,令人钦佩。受于右任的影响,我也是走的这一条路,前期主攻《龙门二十品》,后期主攻王铎,现在在追求碑帖融合的同时,又学习中国画,所以现在的书法作品之中又增添了一些国画中的元素,以期在国画中汲取营养,更加充实自己的书法。

  谷:提及画画,我知道您以前曾经画过西画,后来放弃了。在您出版的《李进学书画作品集》中,收录了很多牡丹、梅花等题材的国画作品。在国画创作的取法上,您是如何定位的?

  李:中国有“书画同源”之说,因中国早期的文字就是简略化的图画,但是那些简略的图案安排,已经透露出中国书法、绘画审美的雏形,也注定了中国书画不分家的传统。

  我以前确实画过西画,那是为了掌握造型能力的一种修炼,为了把字型拿准,我用了一切可用的方法。从内心里说,我还是喜欢中国传统的东西,牡丹、梅花都是最能表现书法笔墨功底的题材,因此牡丹、梅花成了我绘画的主要内容,再加上“洛阳牡丹甲天下”的美名,人们都喜欢牡丹、梅花这类题材的画作,画牡丹成了洛阳书画家的主题之一。

  至于说我对国画创作的定位,“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当是我一贯的指导思想。

  谷:洛阳是牡丹的故乡,洛阳牡丹甲天下,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促就洛阳产生了一大批画牡丹的画家,您凭借深厚的书法功底,画出的牡丹别出新意,自成一格。

  李:你过奖了!能在书画上建立自己的艺术语言是一件难事,虽然我在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这与我所期望达到的高度还相去甚远。作为一个地方书画领域的带头人,首先要敢于创新,不与人同,一定要追求高品位和学术味。我希望我的作品风格更突出,特点更明显。

  在画画的时候,我从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书法家的身份,所以我就要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笔墨上的优势,这也是我责无旁待的选择。我画作中钢筋铁骨般的枝干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也成了我绘画中的一种符号。以后我会坚持不懈地做下去,使这种风格更加完善。

  谷:作为一位66岁的艺术家,您至今仍然应酬不断,据说酒量仍不减当年。虽然白发也已染鬓,但您的身体还是倍棒。可见您在养生方面很有一套,能否给大家透露一点?

  李:说起养生我并没有特别之处,但有一点我想提一提的是,做为一个书画家,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把书画搞好。只要把书画搞好了,其他的事情让别人去做吧!我从没有考虑过我能不能获取什么名声和地位,或赚多少钱的概念,一切都应当顺其自然。

  一句古话叫作“耻沽身外誉,羞作口头交”,如果一个人把名利都忘记的话,那我想,他一定能够活的很潇洒。

  谷:“耻沽身外誉,羞作口头交”,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您处事很低调,虽然已经取得了极高的声望,但您至今仍是不断的从事书法创作、画画儿,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实在很难得呀。

  李:哪里哪里,我只是做了一个书画家该做的事而已,作为书画行业里的一名票友,我想我是称职的。趁我还年轻,若能创作一些让人喜欢的作品,那将是我今生的唯一愿望。

  谷:记得您参加河南省首届“墨海弄潮展”时,在前言中写到:只管漫步不停,休论春夏秋冬。您如今仍在追寻艺术新的境界啊!

  李:不错!艺术的核心精神就是常干常新,“不断超越自己”是我的座右铭,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不断探索和追求,创作出让大家满意的作品!

  谷: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您的不断进取,一定能追寻到艺术的新境界,祝您老身体健康,艺术之数常青!

  李:谢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