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讯 广东崇正2014年秋季拍卖会将于12月25-26日在广州东方宾馆举办,拍卖精品全国巡展也将于本月27日在绍兴拉开序幕,绍兴巡展之后,还将转战福州和汕头等地巡展。
此次崇正巡展展出的近100件重量级拍品是从崇正2014年秋拍16个专场1500余件拍品中精选而出,其中还包括:明末清初“四王”之首的王时敏盛年之精品力作《苍岩晚翠》图卷;《名家翰墨》出版著录,包括吴昌硕、黄士陵、吴大?、溥心畲等名家的多件书法联屏;以及赵之谦、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梁启超等鸿儒之书法对联等;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黄宾虹、林风眠、吴冠中等一线名家之精品力作均一一在列,岭南巨擘关山月、黎雄才的代表性作品亦将参展。
巡展绍兴站
时间:2014年11月27-28日
地点:绍兴市偏门直街75号绍兴博物馆
浙江是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之地,而绍兴又是王羲之兰亭雅集之地,书法与绍兴乃至浙江的渊源都颇为深厚,崇正秋拍巡展把绍兴作为巡展首站,源于崇正对2014秋拍包括“华采?近代名人法书”、“庙堂气象?书法联屏”、“书联璧合?书法对联”、“私家话语?近代名人朋友圈”等书法专场作品的充分自信,赵之谦、吴昌硕、溥儒、黄士陵、沈增植等诸多鸿儒之作都将在巡展上露面,浙江籍大名家的画作亦不在少数,任伯年的《玉堂山禽》、王一亭的《吕洞宾》、吴昌硕的《岁朝清供》、《寿桃》等,均是浙江藏家的心仪之物。
巡展福州站
时间:2014年11月30-12月1日
地点:福州市三坊三巷南后街77号
福建民风醇厚,讲求传统孝道。崇正秋拍“永受嘉福?近代诸家为严母吴太夫人祝寿书画”专场中,数百件拍品的原主人即为福建佛教居士、孝子、著名藏家严笑棠。
1949年,严笑棠因战乱离家滞寓台湾,而母亲吴太夫人因年高留守漳州,从此“一弯浅浅的海峡”隔断母子,竟成永诀。1953年,适逢严母吴太夫人70大寿,为尽孝心,海峡相隔的严笑棠找到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特殊的表达方式:书经寿母,请“渡海三家”之一的溥儒书金刚经全文,并作麻姑贺寿小画及书法长生经幢颂词,为留守的母亲祈福。书经寿母之外,又历7年,遍请台湾鸿儒及各界要人300余人绘画撰诗文志贺,用纸全部为特制寿字四端,万字边框的洒金笺纸,包括文化界、军界和政界寓台名士陈诚、汤恩伯、孙立人、马步青、盛世才、梁实秋、陈含光、蒋梦麟、梁寒操、于右任、许世英、何应钦、白崇禧、阎锡山、叶公超、钱大钧、顾维钧、雷震、黄君璧等均感其孝行,赋诗作画,为严母吴太夫人祝寿。规模之大,涉及面之广,世所罕见,此次这批祝寿书画悉数现身崇正秋拍,亦是世所罕有。
而本次巡展的黄道周手卷,明代鸿儒黄道周亦是福建漳浦人。
巡展汕头站
时间:12月8-10日
地点:汕头市金平区月眉路与韩堤路交界处汕头博物馆
汕头素有“海滨邹鲁”之谓,书画收藏渊源颇深,崇正秋拍精品巡展设点汕头,为汕头藏家带去不只是岭南名家精品,也有一批古代名家剧迹和中国近现代名家佳构。
巡展亮点一:“天?楼”珍藏王时敏、马文壁剧迹
“天?楼”即民国时著名粤籍儒商、鉴藏大家黄咏雩之书斋名。“天?楼”名起于天?琴,此琴传为唐代成都名琴匠雷氏所制,原为唐代诗人韦应物所有,嘉庆年间一位姓石的秀才以千金购归岭南,后又为海山仙馆潘仕成所藏,上世纪30年代,黄咏雩以重金购得,大喜过望,即将书斋名改为“天?楼”,天?楼曾珍品云集,古画荟萃,石涛、八大山人、沈周、文征明、黄公望、王时敏等之名迹,均雅集于此。即将在崇正秋拍亮相的王时敏《苍岩晚翠》图卷即为“天?楼”重要藏品之一。
黄?雩先生秉承老一辈收藏家传统,于清初“四王”之作犹为钟爱,其中王原祁《仿董玄宰山水》、王?《江山无尽图》卷已于数年前先后释出,均得善价。而王时敏《苍岩晚翠》图卷最为天?楼后人所宝重,秘藏至今。
关于王时敏在明末清初画坛的地位,清代陈田在《明诗纪事钞》中评述云:“烟客续华亭(董其昌)之绪,开虞山之宗,太原、琅琊,一时匹美。石谷(王?)、瓯香(恽寿平)、渔山(吴历),皆亲炙西田(王时敏),得其指授。麓台(王原祁)之衍家传,又无论矣。”推王时敏为清初“画坛领袖”。
王时敏出身于仕宦之家,入清后不思为官,退居乡里,潜心书画,将文人山水画推向极致。特别是康熙中期,被视为“山水正宗”。由于王时敏直接受教于董其昌,受董其昌的影响至深,对黄公望尤为推崇。故其笔墨深得黄公望浑厚苍茫的真髓,最终形成布景平稳中寓变化,笔墨圆厚而虚和、雄浑而蕴藉的艺术风格,引领着清初山水画的艺术潮流。
王时敏于此卷自题云:“梅道人有水墨长卷,深得巨然三昧,丙子夏日戏仿其意似孟函老世翁览教。”考丙子为明崇祯九年,王时敏45岁。尽管王时敏跋中谓为“仿梅道人笔意”,然从此卷的平远构图以及山树笔墨秀润华滋,受黄公望的影响是最为直接的。
王时敏晚年位高名重,加上七十岁后眼疾,一般酬应之作,多为王?代笔。而作此卷时年方四十五岁,正值盛年,精力充沛,决无代笔之理,当系亲笔无疑。考上款之“孟函老世翁”为宋开春。宋开春字孟函,号王初,别号痴憨老人。山东平原人,善书画,著有《山左诗抄》。从“老世翁”的称谓看,知两家交谊,殊非泛泛。崇祯间与王时敏同官部郎,同为画友,以气节著名。故笔墨交亲,绝非草草应酬之作。宋开春对王时敏的赠画也十分珍重,特在此卷上钤上自己的名章。据宋开春好友任有刚(无欲)后跋中可知,王时敏赠宋开春画有数件,此其一也。
王时敏此卷自同时之任有刚,至顺治初期名列“画中九友”之张学曾、张完臣,乾隆年间之董元度,道光之祁季闻,至民国间为黄咏雩收入天?楼中,自明、清以来,近四百年间流传历历可考,而纸墨犹新,允称剧迹。特别值得一提者,粤中鉴藏大家容庚平生搜讨,未能得王时敏片纸。一九六四年,当他见到天?楼此卷时,叹为观止,假归数月,为一一考证其流传之绪,并收入其《容庚书画小记》中,而《容庚书画小记》中所录书画,均为其自藏,此件特为例外,足见其珍重之至矣。
除此之外,此次露面的天?楼重要藏品还有:天?楼藏元代马文壁《春云欲雨图》。
马文壁山水传世甚少。从此作钱思复所题诗句“南宫之后有房山,房山之后作者难”,可知,马文壁山水师法米南宫与高克恭,与画史所载的马文壁山水“远师董、巨、米芾”正合。此作以米家之法写春山云树,山腰云雾缠绕,正是山雨欲来的迹象。钱思复与马文壁同时好友,其集中为了马文壁题画诗有:“两衲闲寻竹里?,清风扫石午阴移。不知若个疏林外,行过溪桥细咏诗。”(《秘殿珠林合编》四册九八一页)
钱思复传世书法也甚为少见,《中国书画家印?款识》收入其签名,味其书风与此正近。可以参证。此作经毕泷,钱天树递藏。
亮点二:黄道周的杭州往事,一诺十年还雅债
此次巡展的精品中,一件明代黄道周的自书长诗手卷,说起来与杭州还有一段不浅的渊源,钩沉出一段“钱江往事”:明末鸿儒黄道周“漂”至杭州时,为杭州下世多年之好友郑圭(字孔肩))《?山集》自作长诗序言,偿还其十年前所诺。 “一诺十年还雅债”,一时成为文坛美谈
一代鸿儒黄道周,福建漳浦人。晚年的黄道周正值明朝风雨飘摇,外忧内患,江山摇摇欲坠之际。关外清兵长驱入犯,境内李自成步步进迫。崇祯十五年(1642)壬午,这一年的二月,洪承畴兵败降清。明朝关外仅宁远一孤城,五十八岁高龄的黄道周自感时日无多,两年前,因受江西巡抚解学龙的牵连,黄道周也受到“双规”。这个时候,对他的整肃还没有结束。这一年,他从北京流放到湖南辰州。本来,从北京到湖南,往河南、湖北是正道,但这个时候,沿途的李自成军队烽火遍燃,一夕数惊,只好取道江、浙,来到杭州。
眼看大厦将颓,黄道周心急如焚。而眼前的杭州,还照样是声色歌舞。黄道周心里担忧,为家园,也为自己。老朋友知道他到杭州,都纷纷来问候。杭州的老友郑圭,字孔肩,已下世多年,他的两个儿子郑寿子、郑玄子也托黄道周的老友萧山曹振龙(字木上)寄声问候。黄道周这才想起十年前答应为郑孔肩《?山集》作序之事,但一直因事羁牵,未能命笔。他觉得不能再拖了,终于在五月二十日这一天,写了一首七言长诗,并一气呵成地写下来,交于郑孔肩的两个儿子郑寿子、郑玄子,还了这笔十年的文字雅债。
考郑孔肩为晚明文坛名士。以贡生入官。于苏东坡文别有会心,用功至勤,辑有《苏东坡文集》。钱谦益的《初学集》收有为郑孔肩文集序一篇,谓其“奋起于诸生之中,读柳子厚、苏子瞻之文,句比字栉,疏通其意义,以援学者,斯可谓难矣”。又“孔肩以明经入官,为令及守,皆在西粤蛮夷之区,廉平惠和,至今歌思之”。据同里吴本泰有诗《送郑孔肩任平乐二首》可知,郑孔肩时任广西平乐县令。
五十岁后的黄道周,人生阅历、学问修养都达到了纯熟之境,书法艺术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此卷诗意苍茫,放笔舒旷,将人生的艰险与对家园的忧忡宣泄成一片狂放豪情,是他这一时期的精品之作,不可以寻常酬应之作视之。
此诗收入黄道周《漳浦集》中,入书时定稿有数字改易,详见祁?藻后跋校订文字。祁?藻跋中引黄道周诗“何必南山乞玄雾”句,“玄”改作“元”,是为避清高宗玄烨之讳,又黄道周谥“忠烈”,入清时改谥“忠端”,故祁?藻谓“黄忠端公”乃从清谥。特此拈出。
亮点三:4个书法专场蔚为大观 多数联屏著录于《名家翰墨》
名家书法也是崇正2014年秋拍全国巡展的一大亮点。
随着书法的文化价值逐渐被藏家认可,书法市场表现出逆势上扬的趋势,为此,崇正2014年秋拍特为藏家征集到一批十分难得的名人书法作品,组成蔚为大观的4个专场,分别为“华采?近代名人法书”、“书联璧合?书法对联专场”、“庙堂气象?书法联屏专场”、”私家话语?近代名人朋友圈“等四个纯书法专场,此外”永受嘉福?近代诸家为严母吴太夫人贺寿书画“专场中大部分拍品也是名人书法。巡展书法主要精选“华采?近代名人法书”、“书联璧合?书法对联专场”、“庙堂气象?书法联屏专场”等三个专场的佳作, 赵之谦、黄士陵、吴大?、杨沂孙、吴昌硕、张伯英、溥儒、穆彰阿、包世臣、张大千、沈增植等的书法作品,或对联,或联屏都将在此次巡展中露面,尤为难得的是,大部分联屏作品著录于香港翰墨轩《名家法书联屏》(《许礼平编》)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