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历来就有中国收藏半壁江山之称。海上老藏家旧藏一直是拍卖的热点以及焦点之一。2014年荣宝斋(上海)拍卖春拍推出了一组由上海老藏家、上款人“惠堂”家属友情提供的作品,其中包含了黄宾虹、张大千、汪慎生、陈半丁、吴熙曾、张伯英、李瑞清、钱镜塘等诸多画家、收藏家的精品力作。这一组扇面的亮相,吸引了众多收藏爱好者的目光,受到买家的热烈追捧。
这一次2014荣宝斋(上海)秋拍再接再厉,在上一场的基础上继续推出了由此位老藏家提供的95件作品。其中不仅有齐白石、徐悲鸿、唐云等近现代名家的精品力作,还有刘墉、王文治、张照等明清古代书画名家的作品。
此次专场,依然由一组“惠堂”上款的作品开场。上款人“惠堂”为彭惠堂,在天津时与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等画家交往甚多。1951年由天津迁居上海后又与唐云、吴青霞、汪慎生等画家开始交往。此次专场中的唐云隶书四言对联不仅“惠堂”上款,并且附有唐云赠送彭惠堂的《艺苑掇英》总第24期一本,书上带有唐云题赠签“惠堂老友赏玩,杭人唐云赠。一九八五年中秋。”
另外,此专场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四件齐白石。齐白石(1863?1957),原名纯芝,后名璜,字渭清,又字兰亭,号濒生,别号白石山人、寄园、寄萍、寄萍堂主人、杏子坞老民,借山翁、星塘老屋后人、湘上老农等,湖南省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人。
《寿桃》书款“八十八岁白石老人”,当作于1948年。画面中以硕大的寿桃入画,《王贞农书》中认为桃为“五木之精”,驱邪必自扶正,所以用桃祝寿就有“福寿临门”、“长寿延年”之意。两只寿桃形态饱满,色泽娇艳可餐,用笔恣意,水汽充沛,和浓郁苍绿的叶子形成鲜明的对比。此画面中,占据主体部分的寿桃以洋红和藤黄点画,先以没骨大写意法直接用洋红泼写硕大桃实,渗以少许藤黄,再以花青、赭墨写出叶子和枝干,後用浓墨勾勒叶筋,桃的用色浓艳泼辣夸张,几笔叶枝对比强烈,其章法信手拈来,随意而成,极为简括大气,笔健墨厚而不痴不弱,笔墨浓郁沉厚自然生动。有骨有肉,厚重结实,色泽饱满却艳而不俗,反而呈现出极强的体积感。桃叶掩映在肥桃周围,似在风中舞动,摇曳姿态,为画面点缀出生动活泼的意趣。
《四季平安》同样也是白石老人八十八岁所作的作品。苹果寓意“平安”,整幅画面有四个苹果,寓意“四季平安”。作品以没骨大写意绘制,用色单纯醒目,造型厚重沉浑,由大笔快速成形,果实大小不一,通过颜色的深浅来表现阴阳向背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将衬托出苹果,使表现上更接近自然的状态。整体画风简约大气,枝叶、果实错落有致,疏密相间,用色鲜明,苹果都乃家常之物,在老人笔下一派生机,朴质可爱。笔墨上纵横淋漓,超脱奔放,生动活泼,他善于运用墨色的干湿、虚实、浓淡的特点,笔力劲健纯熟,达到意在笔先、神余画外的艺术效果,体现了白石老人所追求的“笔墨精神”。
荔枝这一题材在白石老人笔下并不少见,这源于在1902年至1909年的八年间,齐白石走出湖南到外地游历,这是他人生的“五出五归”,后“三出三归”实际上主要居住在钦州。《白石老人自传》所记:“到钦州,正值荔枝上市,沿路我看见田果的荔枝树,结着累累的荔枝,倒也常好看。从此我把荔枝也入了我的画了。曾有人拿了许多荔枝来,换了我的画去。”这幅作品上题识:“予曾客广东之钦州,有人呈鲜荔枝易画,不可再梦”,表明了白石老人与荔枝之间的渊源情深。观本幅之画面,一枝沉甸甸的鲜红荔枝,令人垂涎。树干用几笔墨写成,简洁随意;果实以小笔点色来表现荔枝表皮的粗糙质感,并加以西洋红描绘,颗颗水灵娇艳,似散发着馥郁芬芳。白石翁以荔枝之“荔”的谐音来比喻“大吉大利”,象征着他对未来的生活饱含希望与祝福。
白石老人自幼在家乡天天要喂牛养鸡,对鸡的生活特别熟悉,三十岁以前画鸡就已经很生动了,六十岁后又开始研究鸡雏。八十岁以后,老人画小鸡的技法才算最后成功。用老人自己的话说:“余画小鸡二十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在用笔用墨上,浓淡墨变化上、圆长笔的应用上,显然与从前完全用圆点法又不相同了。从而看出,老人已经熟练的掌握了墨色的浓淡和干湿,由于蘸到笔头上哪一边墨多水少、哪一边墨少水多的不同,和用笔法的不同,就巧妙地把小鸡身上绒毛质感画出来了,小鸡的各种神情动态也画出来了。此幅《雏鸡》为白石老人晚年八十八岁时所作。12只小鸡雏概是应了母鸡的呼唤或是食物的诱惑,正三五成群的自画面右侧向左侧飞奔而来,有的还不忘低头寻觅一下脚下的食物。其中两只小鸡只有半个身子留在了画面当中,使画面十分具有动感。小鸡雏之间有疏有密,构图巧妙,画面具有一种生命的张力。
此外,本传场中还有彭惠堂收藏的一些明清书画,如王文治、刘墉、张照、翁方纲等大家的力作,使得整个专场藏品内容丰富多彩。
文/中国书画部 许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