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5日上午10时,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国红楼梦学会联合主办“莲生妙相”??金延林观音像作品专题展在北京万寿寺大禅堂隆重开幕。此次展览也是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北京艺术博物馆和北京市海淀区博物馆联合推出,以“推介画坛新人、扶植画坛新秀”为宗旨的“托起明天的太阳”系列展的首展。
金延林作为70后一代艺术家,正在探索着自己独特的艺术之路,并渐入佳境。他为人沉稳内敛,画风严谨洗练,年少时曾游学与齐鲁大地,中华文化的胸腹之地深深的熏染了他的内心,他凝心静气潜心于人物绘画,后又负笈于京,精研中国传统绘画。自2013年7月份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攻读禅宗与文人绘画研究课题博士后以来,金延林博士创作了大量的文人画作品,提出了“禅意文人画”的绘画创作理念,将“禅宗思想”和“写意精神”融入到绘画创作之中,挖掘与发扬禅宗思想与传统文人画之间的内在关联;在艺术创作中,主张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恢复古典”,注重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表现,给受众提供更多“心灵归省”的物质媒介。
此次展览共展出金延林自2013年7月至今创作的观音菩萨像系列中的部分作品,共56幅,其中包含了《观音二十四应身像》和《观音菩萨三十二化身像》两部分。据艺术家金延林介绍:“这批作品做成白描没有上色,是想继续完善,因为,明代以后就没有完整的观音像谱系,我想把所有能整理到的和修复的观音像做成完整的观音谱系。以后也可能会做佛陀和罗汉的谱系。”
在深受佛教影响的中国,佛教题材绘画是很常见的,观音像更是喜闻乐见,从年代悠远的石窟雕刻到诸多寺庙道场都有所表现。佛画在中国的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现代人画“佛画”,如何摆脱古人佛画的束缚将成为一个难题。致力于佛教美术史和佛教图像学研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金申表示:“金延林的佛画主要受明代《三十三观音变相》的影响,加上了他自己的创新及其宗教艺术理论的支撑,运用笔墨的浓淡,线条的疏密,将观音表现的雍容华贵,很有宗教气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张总在其文章中写到:“延林先生所绘时,是将观音像做了精心调整。一方面坏账尊崇热爱之心,对古代传下遗产顶戴尊仰,一方面决不盲从,对画面中,无论造型、构图、线条、点画、凡觉不够理想之处均加调配整理而绘之。”如此探索尤为难能可贵。
金延林的这批佛教人物画以观音像为主,笔颖细细布陈,线条丝丝入扣,淡雅的画面营造出虚静澄明的清凉,表现出一片明净秀逸的内心世界,犹如梵天乐境般静谧清新,仗中锋而出墨线,清健而劲拔,工致中不失古雅空灵,其画面中所漫布的“祥和”与悠远,是佛道玄心的洒脱与宽厚,令观者心静意清。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