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梦霞
常有朋友跟我开玩笑,说我“把能读的书都读完了”。也是啊,这些年来从大学本科开始,学士、硕士、博士都读了下来,加起来也有十年了,接着又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工作,简简单单,都是书法专业,一步接一步都读下来了。书读得越多,越觉得书法深不可测,不是几年,十几年就能研究明白的,比如做理论研究,也仅在个人的研究领域里比别人多懂一些、多专一些、多深一些而已;象实践创作的研究,不弄明白这里面的门道,不是苦练就能出好作品的。
自感自己比较幸运,能遇上优秀的老师,走上了书法专业的道路。
最初,与书法结缘的契机,是89年的夏天,书法启蒙老师黄泓介绍参加陈国斌、张羽翔老师主办的书法研修班。受益于这两位老师书法、篆刻的形式训练,两年后篆刻就入选了全国的四届中青展,又过两年参加五届中青展书法也获奖了。在这两届中青展里,一起入选一起获奖的还有一块儿学习的小伙伴们,当时大家都十八、九岁,我算年长些,获奖那年也二十出头了。大伙儿中青展都入选、获奖,正是陈国斌、张羽翔老师教学成果的骄人体现,那几年掀起一股“广西现象”,我们这些人受到大家的瞩目和关注。
我相比同伴们更幸运的是,因为中青展的获奖,中国美院的陈振濂老师,特意将当年文化课考试有单课不够线的我,争取招进了学校,成为国美93届的书法本科生。从此,我正式进入科班学习,接触跟广西训练不一样的教学体系,开始了转益多师的阶段。
本科四年的学习紧张又痛苦。原来跟陈国斌、张羽翔老师学习时教学训练上有延续性,比较注重个性及表现;在国美学习,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式,但总体上都是讲究基本功,以准确掌握字帖为主,关注古代不同书家的精微用笔之处,如此一来,我常常顾此失彼,与己个性相合的能一展雄姿,不合的则萎靡不振,有心想把每个类型都做好,可却无力表现,把自己弄得很痛苦。光阴似箭,四年很快过去,我随着课程的安排,书法、篆刻各种类型都过了一遍,明白了一些基本的方式,但还没能学精某一书家,也没时间发展自己原来有些特点的写法。
本科毕业后回广西做了几年书画基础课程的教学,一度象女孩子家想的那样,好好工作,相夫教子去,书法就作为爱好,时不时弄弄就行了。绘画世家出身的爱人不答应了,堂堂国美本科毕业,又在全国大展上获奖,多好的基础,怎能荒废,怎么样也要继续走下去。他甩给我几本日语书,说怕学英语的话可以改学日语来考研,通过读研究生把自己的专业再提高一个层次。如此,为换个不同的学习环境,我报考了中央美院王镛老师的硕士研究生。
考研时,印象最深的是面试,王老师问我,以前获奖的那类作品还写得出来吗?我大言不惭地说,那么容易写得出啊。王老师与一同帮助面试的刘彦湖老师不约而同感概地说,没那么容易!考完研正在等待出成绩和录取结果时,正好是首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提名展交作品的时候,我心知自己虽然文化考试没问题,但专业考试里书法的发挥不如人意,很容易就会被挂掉,此时流行书风展要交十件作品,正是全面表现能力的机会,准备得好就能给王老师留下个好印象。于是,在陈国斌老师、大春、文斌出谋划策指点之下,猛写了一段时间,再加上一些旧作,凑了十张不一样的交了去,功夫不负有心人,被评选出六张来参展,据说还是属于展览里面参展数量最多的那类。正是得益于流行书风展的表现,王老师录取了我,使我从遥远的广西来到了北京,继续书法的研究。
研究生时期的学习,一般是导师根据学生的程度制定培养方向,同时,学生也有意识地寻找研究方向。王老师看到我书写时的一些毛病,建议我多练习草书并增加国画的学习以寻求书画互补的整体关系。硕士三年,我勤勤恳恳地练习,积极地下乡写生,还经常参加各种交流活动,认识了很多朋友和老师,日子过得快乐又舒心。三年过去意犹未尽,并且还有好多未完成的研究方向,就决定继续考博。考博因有师兄和朋友们的护佑及指点,有惊无险顺利过关,得以接着按计划进行学习。博士三年也很快匆匆过去,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博士论文,感觉专业上没太大进展,仅仅多做了些篆隶。
戴了博士帽,要毕业了,走在美院看着熟悉的一草一木,很伤感,六年了,想想要离开学校,很不舍,并且一阵阵不安,外面的世界有这么好吗。
毕业找的工作不太理想,咬咬牙,那换个环境继续做研究吧。在好朋友的推荐下,报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正好杜大恺老师有个项目是“视觉形式理论研究”,书法也还能沾边。同样是美院,原身是中央工艺美院的清华美院也是注重视觉形式的,我特意在审定进站的学术委员会上,把自己的作品、创作经验与将要进行的研究项目联系在一起,展示出来,这些做设计、画画的老师都满感兴趣,顿时顺利过关,让我有机会在这个小时候就向往的名校里做个短期的研究员。
走在美丽的校园,绿草青青,树木成荫,湖光山色,景色幽雅;雄伟大气、结实厚重的教学楼里,安静舒适。大礼堂前,草坪南端的日晷上刻有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即是言必求实,以行证言。二校门北边小山下,有块为纪念王国维先生而立的“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碑铭上有陈寅恪撰写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恰恰是一代代清华学人精神的写照。从中央美院来到这个有深厚人文底蕴的学校,心里常常受到撞击,清华人淡泊风骨、质朴坦诚,同仁一视,泱泱大风,用朴实的行动、人生去阐述清华的精神,让人感动,感受到美院之外这个世界更大更美。出入校园,常常看到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时时也克己复礼,提醒自己珍惜时光努力进取,宽厚待人容载万物,才能不负此行。
感谢老师们的提携与爱护,我得以经过三大美院的洗礼,能真正明白一点书法是什么回事,能够接触到丰厚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现在的我不会像以前那样容易放弃了,会一直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