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一瞬斋(选自:书法一瞬斋新浪博客)
《功甫帖》有不少精妙的地方,但诡异之处也很多。今天听网友说有人通过折纸的方式分析《功甫》,突然给了我启发。
我感觉功甫是折过纸后才写的。
古人写字是叠纸的。由于叠过纸之后,纸面不平,笔毫划过有的地方会划空,会出现一些匪夷所思的笔画。最明显的例子,比如《书谱》的一些地方。下图,红线以下的笔画,会有些奇怪的小疙瘩。
这些奇怪的疙瘩变化无穷,启功建议去写扇面便知。很好玩,大家可以试试。
折纸写字目的是留个界,写着轻松,写出来也整齐。大部分人不以在折脊或者谷上写字为能事,似乎除了米芾。米芾对折纸书很傲娇,他在书里写着说,折纸书是他做梦的时候人家传授的,写出来的字拿于人看,人说相当不一样。实际上,在他存世的字迹里,书谱那样的奇怪效果很多。
似乎《功甫帖》也是折过纸的。不同之处,或是书写者是按平纸之后再写,而在书写时,对折痕还有自己的考虑。
看功甫帖的右边一路,即“功甫奉议”这边。先大体看几个诡异的地方,红圈。
功字,起笔一横后边好肥大;一竖向外拗;一挑向下拗,以至于拗下去又“抬”不住“力”的横折。
甫字,起笔一横,下边看有个凹槽,给人重新起了一次笔的感觉。
奉字,第三横,不考虑颜色哈,就看样子,很死板的样子。最奇怪是一撇下来,篮圈那里有个大凹槽。
议字,不仅笔画有折痕味道,墨色浓淡过度,也大概集中在一条线上。
于是,我从甫字起笔一横凹槽地方,手拉了一条直线来模拟纸张折痕,很神奇。
看图,由其是 功 和 议 字。功的工字一竖,感觉就是避让这条绿线一样,而议的言旁一点,起笔似乎又是专门避让这条线似的。
而转过来再看甫字,为何横折钩会那么峻,似乎是和起笔有折痕有关。奉字一撇,是因遇到折痕,忍了一下,平稳过度完折痕后,又痛快飞出去,以至于末端现出锋芒。
林霄先生今天写文章再次谈到了功字那个诡异的折角,一直以来我也觉得匪夷所思。现在借这道折痕想想,似乎可说明那个力的折角,是挑上去后,找了个新地盘重新启动了一次笔而不是涂或者修。
林宵先生还谈到苏字的几处诡异处,我模拟了好几次折痕,似乎又不能这样解释,只能再琢磨到底怎么回事。
不过,在模拟右边的折痕时,我倒发现一个小地方,似可安排右边折痕进去。
右边奉字,一捺露出个鹰钩。平纸上也多见这种收法,但相较而言,有个折痕写来会更方便,也有可能这里就是右边的折痕。
那么,综合起来看,或许《功甫》写的时候,折痕是这样的。
那这两行字中间是否还有对折的情况呢,可能性或许不大。原因是,你找不到个合适的地方模拟折痕进去。折痕安排到字上,似乎也不可行。
如果以上模拟真实存在,我怀疑这张纸原来的宽度(目前宽9.5cm),至少还可以安排一行字进去。原因是以目前的折痕看,折纸显得麻烦。
考虑到古人写字从右写左,进而我怀疑,原纸上,“苏轼谨奉别”到边缘的距离比现在宽不了多少(留出整个图籍印差不多),而“功甫奉议”那条折痕,是该帖的对折轴,且折的时候用力。也就是说,奉议右边,还有一行字,那就委派个落个日期款去把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