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祥
刚刚结束的申城艺术品拍卖市场上,虽然天价不多,但是亮点不少,其中还是有不少的“金矿”。
特色拍品更受追捧
上海,作为中国收藏的“半壁江山”,曾经拥有众多的资深藏家,这些人的后代现在纷纷拿出前辈的珍藏,成就了申城书画市场的一大亮点。在2013年朵云轩的秋拍中,吴昌硕《四季花卉》屏为六尺对开的大条屏,作于戊午(1918年),为画家画艺鼎盛时期之作。取春、夏、秋、冬四季的桃花、荷花、蔷薇、天竺四种名花入画,寓意四季花开、年年兴盛。此件拍品由张敬垣嫡孙提供,估价为200万至300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1150万元。
不过,相比京城艺术品拍卖的“高富帅”,申城拍卖机构则更注重挖掘特色拍品。在上海工美的秋拍中特别推出的“海上收藏世家”专场,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海上收藏名家的珍藏,其中唐云珍藏的一件林风眠赠送给他的手绘瓷盘,估价为3万至5万元,成交价则达到了30万元;首次露面的谢稚柳《敦煌笔记》,估价为50万至80万元,成交价为175万元。 张大千致谢稚柳信札,估价3万至5万元,成交价达到了74.75万元。
荣宝斋(上海)秋拍推出的《书林撷英??中国书法五百年》专场,汇聚了明清、近现代及当代诸多名家书法精品,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呈现的书法作品包括四十余件经著名藏家钱镜塘庋藏的书法对联,作品上皆有钱镜塘的鉴藏印,有的作品上还贴有钱镜塘的收藏标签和编号,最终的成交价都为估价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上海泓盛秋拍上,一件乾隆(款)鸳鸯水墨纸本从1.2万元起拍,最终成交价(含佣金)高达1023.5万元,创下当季成交价格和溢价最高的两项纪录,也是近年来少有的超高溢价。
对于上海的拍卖行来说,在精品力作难以与北方抗衡的情况下,通过对于名家珍藏的挖掘,特别是经过专业化的整理以及编排之后,其附加值已经进一步体现出来。拍卖行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中介机构,而发挥出了一个收藏“准机构”的特点。帮卖家梳理收藏,并进而形成符合自身企业风格的专场,这无疑将成为今后艺术品拍卖的一大趋势。
赚钱效应日趋明显
相比北京拍卖市场上屡屡出现的天价,上海的书画拍卖市场讲究的是“闷声发财”。在2013年朵云轩的秋拍中,陈洪绶《花鸟草虫册》册页拍出了4577万元的高价,而其在1999年中国嘉德秋拍中的成交价为220万元。此册共十二开,绢本设色,分绘幽篁水仙、丛竹戴胜、桃花蝴蝶、蔷薇蝴蝶、白芙蓉、萱花蜗牛、红叶、红果草虫、秋菊蝴蝶、竹石小鸟、奇石、梅花十二景物,末页款署“洪绶”,每开俱有“洪绶”朱文长方印。前有谢稚柳题识。值得一提的是,谢老早年倾心于老莲画风,临习、师法不遗余力,其对陈洪绶书画真伪鉴定在上世纪可谓无出其右,此册一经其鉴定题识,大为增色。此册造型奇拙,色彩古艳,线条迟涩中见劲挺,厚重而不失圆润。从画风及款字推断应是陈洪绶40岁左右的精品。
在上海工美的秋拍中,徐志摩和陆小曼的《书画双璧》,估价10万至20万元,成交价为70.15万元。这组书画合璧中,徐志摩一点也不吝啬赞美之词:“蛮姑老笔气清苍,无限江山入混茫,曾向鸥波窥画诀,毫端截取郭河阳”,熟悉书画史的一定知道,“鸥波”指的是元代著名画家赵孟俯,郭河阳则是北宋杰出画家之一的郭熙,蛮姑则是陆小曼的笔名。徐志摩认为陆小曼的作品,是取法于与赵孟俯、郭熙,是对其作品最高的评价。
陆小曼在绘画方面极有天分、极具个性。她最早是受母亲吴曼华的影响,吴曼华知书达理,画得一手很好的工笔画,小曼从小待在边上,自然便受到了很深的熏陶。踏上社会以后,小曼起初拜刘海粟为师,接下来在1929年,小曼还积极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筹备工作,此后并在1936年成为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早期会员。这开册页上,画面重峦迭嶂,林木葱郁,画境充满诗意、发人遐想,笔触轻韵秀丽,着色淡雅不俗。此册页珠联璧合殊为难得。据悉,藏家一开始的心理价位也就是在估价之中,但是由于在上海拍卖市场上拥有众多的徐志摩粉丝,因而最终的成交价达到了估价的数倍,这也是成为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对于申城的藏家来说,通过对于拍品的组合,往往会形成“1+1》2”的效果。在朵云轩的秋拍中,孙文、杨圻、吴佩孚、汪兆铭、谭延?、陈半丁的扇面,以230万元成交。只要你稍微留意一下以往的拍卖,你就会发现,其实这种扇面来自于2011年北京保利秋拍中的三组拍品,均来自于一位中国台湾重要藏家,其中孙中山的扇面上款人为民国政要孔祥熙,当时的成交价为57.5万元,而这三组总共拍卖的成交价也不到100万元,而此次巨大的升值效应,还是在于藏家将这些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汇集在了一起,形成了规模效应。
金石拓片在上海的拍场上也有很好的表现,像吴湖帆题的吉金拓本以138万元成交,而起在2010年的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为35.65万元,而在2006年的拍卖市场上的价格只有41800元。另外一件吴昌硕等题跋的文信国公铁如意拓本,以149.5万元成交,而其在2012年秋拍时候的成交价为100.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