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中国书画

> 民俗画家绘工笔长卷再现石家庄市井百态

民俗画家绘工笔长卷再现石家庄市井百态

http://feicui168.com 2013-09-06 22:56:02
石家庄的老街道、老建筑、老行当重现在张树芳的画卷中 石家庄的老街道、老建筑、老行当重现在张树芳的画卷中

  张择端的一幅《清明上河图》,让北宋都城繁华的市井、热闹的街道,栩栩如生地印在人们的脑海里。自号“石门张”的民俗画家张树芳的老石门风情系列工笔长卷《石门旧事图》、《石门风情图》、《石门百业图》,则再现了六七十年前的石家庄风情,被业内人士誉为“石家庄的清明上河图”。今天,张树芳个人画展暨《市井百业图》首发式在万象天成举行,从他的画作里,曾经熟悉的画面或许能勾起许多人的回忆。

  “这里是百货公司、六味斋,再往前走就是大西洋钟表店、丽华布店、老万宝金店,这儿就是相传和南阳公主有关的明万历皇姑庙,也就是湾里庙……”张树芳指着他的《石门旧事图》说,他的《石门旧事》、《石门风情图》、《石门百业图》三幅长卷基本上反映了解放前石家庄的旧貌,在这些画里,人们能够了解到从石家庄开埠到六七十年前,这座城市究竟有着怎样的繁华和风情。

  《石门旧事》以伪警察局局长杜保田和一位富商在谈话开卷。杜保田虽然在历史中是一个负面人物,但是有了他,石门才是一个完整的石门。从他开始,贩夫、走卒、商人、苦力、脚夫、车夫、杂役、匠人、乞丐、警察……一个个出场,一个六七十年前的老石家庄跃然纸上。

  《石门风情图》表现的是旧石门六街三市、洋行、商铺、车站、戏院、饭馆、学校……不仅画出了花园街的八大怪、刘傻子、大活宝,还有大名鼎鼎的蚨纶绸缎庄、百年老字号中和轩饭庄、天津狗不理石门分店,向人们展示了当时的市井百态,也告诉现在的石家庄人,在这块土地上,曾经有着怎样的独特风情。

  《石门百业图》绘出了超过100种的旧职业,拉面条的,转缸、顶叉、开布店的……旧石门虽然没有天津卫、北京老天桥那样著名,但这个小村子发展起来的城市却有着极其繁华的百行百业,在画家的笔下,一个你不知道的城市缓缓展现出来。

  《石门旧事图》、《石门风情图》、《石门百业图》分别长10米、11.5米、11.3米,张树芳从2006年开始创作,基本上每卷用一年半的时间完工,现在张树芳老石门风情系列第四幅《旧城逸事》也即将完成。“全部完成后,一个丰满的、图文并茂的老石门就长久地保留在我的这些画里了。”张树芳说。

  今日,民俗画家张树芳个人作品展暨《市井百业图》首发式在万象天成举办。看惯了纵横交错的现代化街道、林立的高楼大厦,你能想像出开埠之初的老石家庄风情吗?如今,那些渐被时光湮没的石家庄市井百态、风土民情“复活”在张树芳的画卷中。

  留在画纸上的民俗风情

  “沿着大石桥东西通行的这条路叫大桥街,当时大桥街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大名鼎鼎的‘蚨纶绸缎庄’、日本人开的‘近江洋行’、乐仁堂都在这条街上。在商店门前有很多打把式卖艺的,其中曹玉琢表演‘吞剑’最有名。”在张树芳的长卷上,一幅幅的城市风情图,将城市的历史一点点拉近,又一点点拉远。

  “‘劝业场’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一个名字,但当年位于大桥街路南的‘劝业场’与大家印象中的劝业场不同,这里不是商场,而是人们找工作求生计、卖杂货及卖生活用品的地方,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张树芳介绍,石家庄解放后,劝业场改为解放影院,在这里曾上演过《夜半歌声》、《二亩地》、《流浪者》等家喻户晓的影片,很多四五十岁以上的石家庄人几乎都在这里看过电影。“在影院附近有打吊炉烧饼的、有卖糖人的,还有拉洋车的,吊炉烧饼风味独特,特色鲜明,至今我还能回味出它的味道。”

  当时位于民族街路南的百年老字号中和轩饭庄也出现在张树芳的长卷中。这是一家在石门开业较早的清真饭庄,“清真饮食文化是当时石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中和轩以外,还有至今闻名的清真寺街,这些足可以反映当时石门的繁华程度。”

  穿过中山路来到花园西街,“这里有修脚、钉马掌的,有锔盆锔碗、弹棉花的,有打拳、卖艺耍活宝的,还有说书、拉洋片的,店铺林立,有肉食店、布匹店、香油坊,一眼望去,让人有种置身‘北京天桥’的感觉,特别热闹!”

  张树芳说,更热闹的还在里边。顺着花园西街往南走,里边有好几家剧场,经常是人潮涌动。当时石门流行听乡土戏曲剧种“丝弦”,尤其是王永春主演的《空印盒》名噪一时,他还多次受邀去北京演出。“《空印盒》在石门的演出地点,就是这里??新世界剧场。解放后,王永春还受到了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那时花园西街“八大怪”之一的大活宝刘进才表演的硬气功吞钢球让人看得直为他捏把汗:只见他运足气将一个钢球吞进肚子里,然后再将另一个钢球吞进去,最后将球运气后再吐出来。“观看的人还能听见两个钢球在他肚子里‘咣当咣当’碰撞的声音,现在想起来还让人觉得惊奇。”

  在张树芳画纸上复原出来的老石门风情,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这座城市

  原来曾有过这样的繁华。

  东柏棠村的跑竹马

  跑竹马是正定东柏棠村远近闻名的民间艺术。每逢年节或大大小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跑竹马的队伍总是十分抢眼,这队“人马”,不但服装光鲜亮丽,舞步花样也极为繁多。他们个个朱唇粉面策马扬鞭,犹如沙场冲杀一般驰骋跳跃。整个“马群”,步伐疾速有度,气势粗犷豪放,非常具有观赏性,那一番火爆热烈的场面真可谓:鲜衣怒马,意气飞扬。

  所谓“竹马”,一般是用竹皮或者竹篾扎起骨架,外面用纸裱糊,再经过彩绘而成的。竹马分为前后两半,系于表演者的腰部,使表演者如骑马状。跑竹马历史悠久,曾盛行于我国南北各地。经考证,早在宋代的民间社火就出现了跑竹马表演。明代阮大铖在他编写的剧本《双金榜》中也安排有“跑竹马”。清代《帝京岁时记胜》中,“岁时杂戏”条,列有“跑竹马”,其特点是舞者腰上系着马形的道具,分马头与马尾两截,舞者像是骑在马上,表演马儿徐行、奔驰、跳跃等动作,边歌边舞。正定东柏棠的跑竹马又称“竹马戏”,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究其起源却说法不一:一说为清康熙年间,一个流落民间的宫廷艺人,路过正定传授给柏棠村民的。另一种说法是,清咸丰年间,直隶有高腔戏班来正定柏棠一带演戏,戏中有跑竹马的场面,很有趣,柏棠人熟记并学习演练,由此流传下来。

  正定跑竹马的主要表演形式是盛装的演员骑在用竹子扎成的马型框架内,与旁边拿马鞭的演员配合,做出多变的动作套路。主要套路有:六合、七星、蝴蝶、梅花、椅子圈、八卦阵、蟠龙阵等等。表演团体少则有十几人,多则有五六十人表演。表演时,边舞边唱,配以大鼓、响锣、大钹等响器相随其侧,演员按鼓点跑动,一边跑动一边唱念。跑竹马演员的服装以明代古装为主,也可以根据表演内容的不同配以不同的角色服装。

  跑竹马可以强身健体、愉悦身心、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因此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百多年来,正定跑竹马一直在民间流传。听当地人说,跑竹马虽然分生、旦、净、末、丑等角色,但传统的跑竹马大多是由男子表演或男扮女装。近些年来,妇女积极参加文体活动,从事跑竹马的演员则转变为女子为多了。

  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和发展,正定东柏棠村的跑竹马已演变成一种十分成熟、完整的民间花会表演艺术形式。目前,正定竹马已收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定镇还被正定县人民政府列为“竹马之乡”。当地文化部门非常重视跑竹马艺术的传承,将其作为公益文化项目进行推广,以继承发扬这个艺术形式,使之成为正定民间花会的代表。

  砾华文/图

  用心用情记录城市符号

  生于1945年的张树芳,是土生土长的老石家庄人,他有幸见证了清末、民国的老房子、老街道的变迁;同时,坊间流传的民国人物、故事也深深地埋在他的记忆里。

  自10岁开始学画、师从徐悲鸿弟子胡威琏的张树芳,退休后又把画画当作了自己的“大事”。2006年,他偶遇石家庄市地名办的苟志俊,苟志俊也非常热衷搜集石家庄影像资料,因为熟知张树芳作画的功力,就建议他画画老石门。

  从那时开始,张树芳除了周日去古玩市场画速写之外,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到了创作《石门旧事》上。张树芳搬出他50年的街头写生稿,访问了一个又一个八九十岁的老石门原住民,翻阅了一摞又一摞积年的资料,整理出了《南大街19号》、《原国民党警察局》、《民生街艺术影院》、《中山路大众剧院》、《人民影院》、《正义街万字胡同旧宅》、《电报局街赵家楼》、《休门街旧宅》等百余幅珍贵速写画。终于,那些人物、那些场景、那些曾经的老街老店,在他的脑子里复活了。“我作品里的主要人物,都是有名有姓的,比如花园西街的‘八大怪’,小妇人、大老黑、大活宝;画面表现的场景,也都是有时间地点的。”

  如果说刚开始的创作,还有一种尝试的味道,但当第一卷《石门旧事图》完成并到韩国参加文化交流活动后,张树芳的创作已经完全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民生街一带的拆迁改造,则让张树芳用一支画笔把老石家庄留下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于是,继《石门旧事图》之后,《石门风情图》、《石门百业图》一气呵成。不久前,河北美术出版社将《石门百业图》辑录成《市井百业图》,把老石家庄的风情留在了书页中。

  谈起“石门系列”的未来,张树芳显得自信而轻松:“旧石门系列画完了,但大兴纱厂、铁路大厂、正太饭店,这些老石家庄的著名符号,我想都画成独立的作品。我觉得我有义务把老石家庄的这些符号画下来留给后人。”(记者杨惠玲)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