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中国书画

> 明代王镇墓出土花鸟画浅析

明代王镇墓出土花鸟画浅析

http://feicui168.com 2013-09-04 17:55:51

  江苏  戚 敏

  1982年4月,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城东郊闸口村的一座明代墓葬被发掘,墓主人是明代书画收藏家王镇。

  王镇(1424-1495年),字伯安,祖籍江苏仪征,其曾祖于明洪武年间迁来淮安。王镇出生于一个殷实的家庭,幼读诗书,秉承先业,治家勤俭,于是家益丰盛。王镇一生不求仕途,唯“古今图画墨迹,最为心所钟爱,终日披览玩赏”而忘记饮食,对字画更是“善识其真伪”,每遇佳作,往往不计价值,必要求得,晚年心愈好静,终日浏览所藏字画。王镇死后,后代将其生前收藏装裱好的书画手卷随葬,除此之外,并无其他重要物件,足见他生前酷爱收藏,意欲死后玩赏。随葬出土的二十五幅书画作品,当时经国务院字画鉴定小组徐邦达教授等人鉴定,除了两幅是伪作外,其余均为真迹。

  本文将对王镇墓出土的四幅花鸟画作品,进行简要的赏析。

李在《萱花图》李在《萱花图》

  李在《萱花图》  纵24.5厘米  横58厘米  纸本墨笔

  《萱花图》是李在现存仅有的花卉作品,画家在画面中,以阔笔率性和豪放之笔触描绘萱花的叶片,留意表现叶片或偃或俯的不同姿态,生动而又有韵致。花蕊则是用淡墨勾点而成。图中画家采取与花卉高度平行的视角,选择了对角线式斜向构图方法,完整地刻画了萱花的整个花枝、花朵和花蕊的姿态。萱花的花茎从画面的左下角,一直倾斜着向画面的右上角延伸,画面左下方表现的是萱花叶片,右上角则描绘出了萱花的花苞以及向上的半开的花瓣和花蕊。《萱花图》笔笔有力,生动描绘出了花卉柔美的姿态和内在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画的左上角,画家用题画诗歌与落款,营造诗书画的意境,题画诗内容为“帘卷薰风夏日长,花含鹄嘴近高堂,筵前介寿双亲乐,颜色辉辉映彩裳”。落款为“莆田李在为郑仪写”。

  李在(?-1431年),字以政,明代福建莆田人。山水细润处近郭熙,豪放处宗马(远)、夏(圭);人物多仿古人,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宣德时,与戴进、谢环、石锐、周文靖等人以善画入仕,同为仁智殿待诏。有谓:“自戴进以下,一人而已。”可见他当时的影响之大。 

  九阳道人《撷兰图》  纵25.8厘米  横55.2厘米  纸本墨笔

九阳道人《撷兰图》九阳道人《撷兰图》

  此《撷兰图》中,作者纯粹以淡墨、湿笔刻画兰花的叶片,仅仅以浓墨刻画兰花的根部和花蕊,描绘了一幅朦朦胧胧的远远眺望中的兰草,这一簇簇优雅芬芳的兰草似乎被纱和雾霭笼罩着的。整幅绘画以淡墨引人入胜,但是为了不使画面漂浮不定,画家用较为浓重的笔墨来描绘兰草的根部。还以流动的书法笔致,描画出了有曲折线条意趣的兰草形象。

  《撷兰图》的作者不做取舍而刻画了完整的兰草,并追求倚侧与平衡的统一,长长拖曳的兰草占满了画面的右侧,可见其扎实的笔墨功力和构图上的驾驭能力。《撷兰图》清新自然,别具一格,其题款笔墨率性而急促,笔锋多转折,虽令观者觉粗头乱服之感,但仍旧气完神足,流转而生动,明显受到了明代初年书法家宋克等人的影响。

  作者在画史无考,但是根据其款识“四十五代师为写撷兰图赠景容清士,作于金台”,和画卷上钤“九阳道人”、“四十五代天师章”两枚朱文印章,以此得知《撷兰图》的作者为明代道教四十五代天师张懋丞,其字文开,号九阳。

  夏昶《墨竹图》  纵25厘米  横27.7厘米  纸本墨笔

夏昶《墨竹图》夏昶《墨竹图》

  《墨竹图》中竹竿的画法,以细笔淡墨为主,笔笔皆有骨力,表现的是被风吹拂起来、飘逸的竹子形象。竹叶则以浓墨阔笔为之。画面右上角最上端,竹叶舒展着向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展开,而其中许多竹叶则是穿插在枝干之间,层次鲜明。画面左下方,竹子主干以外还旁逸出分枝,其上的片片竹叶以“个”字和“介”字的形态,向右下方层层叠叠地低垂着,而叶片之间的穿插也可谓疏密得当,得心应手。竹枝以淡墨为之,竹枝刻画轻盈有骨力,竹叶的刻画用笔凝重,以浓墨为之。竹枝与竹叶可谓浓淡相宜,相得益彰。

  夏昶《墨竹图》的构图属于“折枝小景式”,在章法上不受竹子的生长方向和整体姿态的限制,是一种特写式的构图。构图中追求不对称中的协调、自然与生动之美。夏昶的《墨竹图 》中无款署,只钤有“夏氏仲昭”和“游戏翰墨”两方白文印章。

  夏昶(1388-1470年),字仲昭,号自在居士、玉峰,江苏昆山人,永乐十三年(1415年)进士,为翰林庶吉士,授中书舍人,官至太常寺卿,是明代前期的画竹大家。其画竹师法明朝初年著名墨竹画家王绂。用笔浑圆,多用浓墨作画,气势沉着,笔墨凝重。夏昶笔下的竹竿、竹节、竹叶都笔笔相连,笔笔相应,可谓是一气呵成,有“夏卿一枝竹,西凉十锭金”之美誉。文徵明曾在路过南京时,也说了这样的一番话:“慎勿画竹,此中有人矣。”

  丁文暹《秋树双雀图》  纵28.1厘米  横55厘米  纸本墨笔

丁文暹《秋树双雀图》丁文暹《秋树双雀图》

  《秋树双雀图》采取中间构图法,画家以侧锋、顿笔和断断续续的笔法来描绘秋树的枝干,注意到枝干的真实而自然的粗细过渡,画中刻画秋树的枝干,一直向上延伸到画面的最上端。画家用创造性的淡墨勾圈来描绘低矮处枝干上的树叶,笔意率真多变,这些树叶似花又似叶,表现了生动活泼、光影交错和多姿多彩的写意画意境。

  《秋树双雀图》中,画家笔下的花鸟完全没有刻意的经营和造作。画家以没骨画法画树枝上的一对雀鸟,用笔粗率而简略,不求工细和严谨。其中,描绘有一只雀鸟侧面形象,雀鸟的首、尾、喙、羽等部位的形和神都被仔细地刻画出来,姿态真实可爱。而另一只雀鸟,则被画家刻画为正面形象,而雀首则是向左侧扭转和眺望的姿态。画家惜墨如金,仅仅刻画出雀鸟的雀首、雀身和攀在枝干上的雀爪,却以简胜繁,尤为生动传神。雀鸟回首凝望的姿态,也引发出观者想象中更为丰富而精彩的画外风景。

  《秋树双雀图》虽然是横幅,但画面中的枝叶、枝干却是向上的纵向构图,引导着观看者的视线;画面中树干的S形走势,使得画卷中写意和粗率的笔致增添了几分文人水墨花鸟画的秀媚。此外,画面中枝干是向右弯曲延伸,而枝叶被描绘在画面的左下方,也实现了画面构图上的一种均衡。《秋树双雀图》成功地用写意而简练的笔墨勾勒出老硬的树干、柔软的细枝、柔嫩的叶簇和顾盼多姿的雀鸟,以及蕴含其中的内在张力与神韵,堪称是明代一幅珍贵的、介于文人绘画与宫廷院体绘画风格之间的花鸟画作品。

  丁文暹(1827-1890年),号竹坡,明代江西瑞金人,喜爱弄笔作墨戏,禽鸟枯木颇为精到,兼善山水。(责编:李禹默)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