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吉祥物?虎
老虎号称“百兽之王”,其文化内涵与吉祥含义也丰富多彩。它是勇气和胆魄的象征,虎的图案通常出现在古代兵器和古代武官的服饰上。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虎形物品,古人认为有辟邪的作用。
而白虎在传统文化中有着更深的含义,它是“五灵”之一,五行属金,在天上代表西方七宿,在地上代表“右方”。古人还认为白虎不害物是统治者实行仁政之兆。文/图 钟葵
古代除了有“四灵”说外,还有“五灵”说。所谓“五灵”,就是在龙、凤、麒麟、龟“四灵”的基础上再加上白虎。
“五灵”是王者之嘉瑞
晋杜预在《春秋左传序》中说:“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唐孔颖达疏曰:“麟、凤、龟、龙、白虎五者,神灵之鸟兽,王者之嘉瑞也。独举麟、凤而云五灵,知二兽以外,为龟、龙、白虎。”唐薛涛《试新服裁制初成三首》曾引用“五灵”的典故,诗中写道:“九气分为九色霞,五灵仙驭五云车。”以此形容新服装饰之华丽吉祥。
值得加以区分的是,在传统文化中有两种不同含义的“白虎”。一种是源于古代天文学,运用于风水学,代表特定方位和五行的白虎;另一种指存在于现实中被视为吉祥物的白虎。
先说第一种。中国古代天文学把星空的恒星划分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区。“三垣”是指上垣太微垣、中垣紫微垣及下垣天市垣。各垣都有东、西两藩的星左右环列,其形如墙垣,故称为“垣”。紫微垣居于北天中央,所以又称“中宫”,或称“紫微宫”,象征皇宫。太微垣象征政府机构,天市垣象征街市。在“三垣”外分布着“四象”,也就是二十八宿的合称。
“四象”即二十八宿
古人之所以称二十八宿为“四象”,乃因东南西北各有七宿,每七宿联系起来很像一种动物。如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像龙角,氐、房像龙身,尾宿像龙尾,它们连起来就像一条腾飞的龙。因东方属木,木的代表色为青色,于是古人称东方七宿为青龙,又称苍龙。南方的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柳为鸟颈,张为喙,翼为羽翮,它们连起来像一只展翅飞翔的鸟,因南方五行属火,火的代表色为朱红色,所以古人称南方七宿为朱鸟,又称朱雀。西方的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奎象虎尾、胃、昴、毕像虎身,觜、参像虎头,连起来像一只跨步向前的猛虎。因西方属金,金的代表色为白色,故称西方七宿为白虎。北方有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室、斗像龟的头、尾,虚、女、牛像龟身,连起来像一只缓缓爬行的龟。因北方属水,水的代表色为黑色,黑色为玄,故称北方七宿为玄武。
“四象”作为四方的代名词,先秦的《礼记?曲礼》已有记载:“行前朱鸟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疏曰:“前南后北,左东右西,朱鸟、玄武、青龙、白虎,四方宿名也。”古代“左东右西”的概念与我们现在看地图有区别,现在的地图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古代的地图是倒过来的,下北上南,这样就成了“左东右西”。
“白虎衔尸”为“凶象”
风水学将“四象”运用到地形的分析上,以“四象”之形论吉凶。《三国志?管辂传》记载:“辂随军西行,过毋丘俭墓,倚树哀吟,精神不乐。人问其故,辂曰:‘林木虽茂,无形可久。碑言虽美,无后可守。玄武藏头,苍龙无足,白虎衔尸,朱雀悲哭。四危已备,法当灭族。不过二载,其应至矣。’”管辂根据毋丘俭墓的“四象”处于“四危”状态,判断毋丘俭两年之内会有灭门之祸。
东晋郭璞在《葬书》中也提到“四象”。他说:“地有四势,气从八方。故葬以左为青龙,右为白虎,前为朱雀,后为玄武。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驯?。形势反此,法当破死。故虎蹲谓之衔尸,龙踞谓之嫉主,玄武不垂者谓之拒尸,朱雀不舞者腾去。”
古代还以“五灵”配五行,《礼纬?稽命征》称:“龙,木也;凤,火也;麟,土也;白虎,金也;神龟,水也。”东汉许慎在《五经异义》中,又把“五灵”归纳为五方:“龙,东方也;虎,西方也;凤,南方也;龟,北方也;麟,中央也。”由此可见,白虎五行属金,是西方的代名词,这种观念由来已久。
“白虎”的另一种含义是指现实中存在的白虎,它是孟加拉虎的变种,原产于中国云南、缅甸、印度及孟加拉等地。目前白虎已是濒危动物,全世界只有200只左右。
王者行仁政 白虎不害物
最早记载白虎的古籍是《山海经》,《山海经?西次四经》称孟山有矿产及奇特动物,“其阴(北面)多铁,其阳(南面)多铜,其兽多白虎白狼,其鸟多白雉白翟”。虎为猛兽,白虎虽然性情温和,有“小姐”虎之称,但也不是吃素的。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秦昭王时白虎为害。”晋葛洪《西京杂记》也记载:“秦末有白虎现于东海,黄公为虎所杀。”
也许是因为白虎性情温和,体态优美,加上难得一见,后来人们逐渐把它视为瑞兽,并把白虎的行为与社会政治联系起来。古人认为,如果白虎早上发出如雷的吼声,则预兆着将有圣人出现,如果封建统治者施行仁政,白虎就不会伤人害物,如《宋书?符瑞志》称:“王者不暴虐,则白虎仁,不害物。”
头枕“猛虎”魂梦稳
老虎相貌威猛,其额头正中有“王”字纹样,被称为百兽之王。传说虎为枢星散开而生成,是勇气和胆魄的象征,自古以来关于虎的词语就有很多,如虎将、虎贲、虎子、虎步、虎视、虎踞、虎啸等,古代兵器上常刻有虎的图案,象征威武,明清时期四品武官的补服图案为老虎像。
虎是阳兽,代表雄性和阳气。人们认为摆放虎的塑像和悬挂虎的图画可以镇宅辟邪,保佑安宁。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叫“天中节”,为一年中“阳极之日”。物极必反,阳气极盛之时必然会产生“热毒”之类的“邪气”,这些“邪气”会干扰家宅安宁,不利身体健康,因此人们利用艾草、菖蒲等植物驱毒辟邪。据晋代《风土志》记载,每逢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把具有防虫害功效的艾草扎成人形,或编织成虎形,或用彩布剪出一个虎形,然后再用艾草贴上去,这样编织成或剪出的吉祥物称为“艾虎”,据说把“艾虎”佩戴在身上可防止邪毒侵袭。有人还在小孩额头上用雄黄画一个“王”字,寓意借虎驱邪。
为确保睡眠安稳,不受“邪气”入侵,古人经常用虎形枕作枕头,据说头枕虎形枕就不会做噩梦。
虎形物品在婚嫁礼物中也是常见的。在西北地区,姑娘的陪嫁品中必有一对面老虎,还有虎头鞋、虎头枕、虎头帽等,按传统的看法,带着这些虎形物品,什么“邪气”都不敢近身。
在古代,很多画家都喜欢以虎为题材作画,人们常将虎画挂在衙署或家中厅堂正中,以代表威严。现代人似乎对虎的凶猛和霸气有所顾忌,甚至认为在家中摆放虎像、挂虎图会破坏和谐气氛。其实对虎形艺术品不必太顾忌,虎形物品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辟邪吉祥物,尤其有利于武职人员。锐于进取,勇于变革的企业家也可以在办公室放置虎形饰物或挂虎图,以增强自身的气势和坚定信念。
寓意改革的吉祥图称为“大人虎变”,画面为一只斑斓猛虎。此图寓意源于《易经》革卦九五爻的爻辞和象辞。爻辞为:“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辞为:“大人虎变,其文炳也。”意思是大人物要实行变革,就要像老虎的斑纹到秋天就变得光泽鲜明一样,必须使其面目一新,才能成功。“有孚”的意思是“大人”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讲信用,先改革自己,然后改革周围的人。
《吉祥艺术》版逢周日见报。来信可寄: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副刊部 钟志荣 邮编:510121 邮箱:gtdrh@yaho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