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3个月完成,作品全长523厘米,高30厘米
燕赵都市网沧州电(记者代晴通讯员褚金国)日前,中捷盐工刘玉栋烙出《清明上河图》的消息在中捷晶山盐业公司不胫而走,好多人闻讯赶到他那里欣赏作品,看看新鲜。
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该幅画作以长卷形式,展现北宋汴京于清明时节的风貌,画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属一级国宝。刘玉栋烙画临摹的是印刷品。他烙出的作品全长523厘米,高30厘米。其中画面长423厘米,宽23厘米;前面有赵孟?篆书《清明上河图》及落款印章,后面有张著行书题跋,各占50厘米;画面上方有杨秋帆行书题跋,高7厘米。
刘玉栋向记者介绍说,去年年底,他萌生了在宣纸上烙出《清明上河图》的想法,最终于今年4月中旬开始烙制,7月中旬完成。刘玉栋说,自己是盐场的一名普通工人,烙画完全是出于爱好,利用业余时间来完成。中午吃完饭,别人午休了,他埋头烙画,一烙就是两个小时;晚上如果住在单位,经常烙到凌晨2点左右,有时还会一直忙到天亮,灵感来了不能停手,困了就洗把脸;晚上如果回家,也要坚持在单位烙到10点左右。
“烙画”以前仅限于在木板、竹子、葫芦等材质上烙绘。如今一位普通的盐工在柔韧的宣纸上,不用颜料,而是用电烙铁烙出精细的图案,令人啧啧称奇。烙画讲究电烙铁的温度和“运笔”手法:温度过高,手法过重,都会使画作千疮百孔;温度过低又烙不出痕迹。
“越是大幅作品,越怕烙到中间出差错,一旦烙错了,就将前功尽弃。”谈起烙这幅图,刘玉栋说,干什么活本应越干越熟练,可烙画时他却越烙越小心谨慎。最难烙的是虹桥那一段,那是全图的经典部分,也是线条最密集的部分,“有时瞪得眼睛直往外流泪,但我从不后悔,我想挑战自己,也向经典致意。烙画的过程虽然很苦,但我追求这个过程,也享受这个过程。” 前年,刘玉栋往葫芦上烙画,送给亲朋好友很多吉祥葫芦;去年,他又烙下篆书《千字文》。今年他参评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前几天刚刚收到消息说,他已经被评委全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