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中国书画

> 书画笔会作品收藏的利与弊

书画笔会作品收藏的利与弊

http://feicui168.com 2013-07-30 10:52:23

  “笔会”,在古代可称为雅集。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雅集、西园雅集、玉山雅集等,同道集聚,名士相和,诗酒酬唱,成为文化艺术史上的美谈。明清以来,因为商业文明的萌芽,在交通便利、城市发达、财富集中的苏扬及杭嘉湖等地区,文人雅集更多频次地举行。特别是清末上海开埠以后,新兴市民阶层兴起,西方商业观念的进一步影响,使得为生计、为名声的大批书画人士自东南西北“众水会聚”而来,所谓“雅集”的社团因此纷纷建起。名流晋升、家严家慈大寿、子女迎娶、义卖赈灾……不同的“因由”使社团或领衔人物召集的雅集更多起来。

  笔者此下要说的“笔会”一词,既不完全等同于古代的雅集,也非新时期文坛上作家们因组稿而一时约集,乃是近几年更多出现在一些当代书画家、文化掮客、企业收藏爱好者口中的一种特指称谓,一种现象。它有延续古代雅集的某种文化外衣和祈盼情境,却更多的沦为当代书画家“奔赴金钱之约”的一种“盛会”,也是更多爱好书画的企业家、公司老板及艺术投资者热衷的、能短平快获取“藏品”的一个“道场”和产床。

  眼下,这种风行一时的“笔会”一般会如此运作:起意要收藏某些书画家作品的企业家、公司老板或书画投资者,张罗一个场地、拟定一个主题、准备好给每位艺术家一份润笔费(或外加一些礼品),然后让中介或掮客选一个时日,召集来这些书画家。在过场式的游山玩水、觥筹交错和吃喝玩乐之后,应召而至的书画家们,便一起泼墨挥毫。其间不时穿插着东道主的一些要求,书画家们也“来者不拒”,不下几天甚或一个上午或下午的工夫,一大批“制品”便欢快地诞生。说这些东西是作品,因为它们毕竟出自艺术家的创作;说它们是产品,因为是批量快速产生的。如此,说成是“制品”较为合适。笔者近期在浙北一些企业家那里看到,他们数量巨大的藏品,大都是从自己操办的“笔会”而来。名头都不小,尽是些北京、上海、杭州的“大师”、“名家”,其中有大部分是艺术院校的教授和画院的画师所作。

  考察诸多“笔会”制品,倾听收藏者“亲历”的获取过程,实有必要谈谈“笔会”制品收藏的利与弊。正所谓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笔会”当下能够风行,与文化兴起、藏欲旺盛有关。对于收藏者来说,其“利”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可以“点题”。书画家们来到东道主这里,就是“为你服务”。你可以要求他们为一个企业、一片田地题名、选景入画或拟诗作赋;

  二、可以同时收罗到不同书画家的作品,面貌更多,更丰富。平时收藏,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一个个磨,还受地域、人脉等影响。往往收了几年,也就那么几个“手够得着”的书画家之作。而通过“笔会”,则可以向中介人或掮客列出你“心向往之”者之名单;

  三、可以“立马”收到一定量的作品。其时间之短,不用赘言,能让那些钱多,又一时脑热的“玩收藏”者过个大瘾;

  四、可以灵活机动,在“笔会”上为邻里、朋友“顺便”请托到一点额外作品。毕竟已经请来了,场子既然摆开,资源就可充分利用;

  五、可以保证“真迹”;

  六、价钱(润笔费)比市场、拍场购买或到书画家家里买要便宜很多;

  七、可有联袂创作制品产生??从艺术史的角度来说,这还有一定文献价值;

  八、可与书画家藉此机会热络起来甚至“交上朋友”,为以后再次获取或单独拜望、登门求藏留下伏笔。

  但收藏“笔会”制品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其最大的害处是在“笔会”产床上产下的作品,质量不能保证,或者说,一般情况下高质量作品不多,应景、点题、联袂又要求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作品,艺术含金量低。而书画价值的核心恰恰是审美价值,是其艺术性。

  艺术创作,说到底是“个人的事业”,艺术创作需要“静功”,而不适合吵吵嚷嚷、一呼而上。古代的雅集能诞下“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这样的“金蛋”,是因为当时之雅集的初衷、旨归与当下有天壤之别。当时的社会语境“魏晋风度”犹在,雅集的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身心全然地被道家哲学覆没,而如今的书画家“笔会”目的很明确,无非为“实利”、“挣钱”,好听点会冠个“送文化”的“济世”名头。兰亭雅集,参加者谢安、谢万、孙绰、王凝之、王徽之、王献之等,皆能赋诗、作书,且始终有一颗醉于自然、艺术的心,张弛性情,所作诗书,全然摒弃“功利性”,非为出名,更非为卖几个铜钿。反观当下“笔会”,直奔主题,作书绘画“急就”,流水线操作。

  而由于当下“笔会”,常有东道主的“点题”,最好画“这个”,最好写“那个”,如此,虽众艺家齐聚,但为主顾要求所囿,再加上给予选材亦天地不阔,出来的东西多是那些“老套”、“稳”的东西,意外之喜难见。

  “笔会”还有一弊,就是容易产生是非、纠结甚至纠纷??书画家的酬劳,如完全一样,就似不能区分高下,或者说,有品牌有名气者就觉着自己“吃亏”;如果不一,又造成一些书画家心中不快。且如果酬劳当场知晓,会影响创作心情;笔会完事后知晓,很多会含怨,再也“不回头”,东道主、中介皆与他们“情缘难续”。

  而且,“笔会”如果出了人身意外,组织者压力更大。鉴于很多书画家年事较高,这样的担心不是多余。

  在商品经济繁盛、文化消费多元的当下,各种形式的“笔会”,想来还会继续活跃下去。既然我们“信而好古”,风神萧散、风流自赏的古代又回不去了,笔者建议:那就好好审视而利用“笔会”,力将其向艺术靠近些、再靠近些吧。因为经过浮华之“艺术品变‘软黄金’”的一番清头大梦后,现在我们的收藏,该是心境平和些的时候了。真要举行“笔会”,企盼东道主们试着更雅致地安排,将节奏放慢,给前来参加“笔会”的书画家以踱步、释怀的时间和空间;前来参加“笔会”的书画家们也不要只盯着钱而作,将艺术创作视为应酬。而应力求严谨以待。如此,既对得起出钱的人,也对得起自己。不致使若干年后自己面对这些作品时,感到羞赧、底气不足和后悔不已。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