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洪慧敏
几百年前,乃至千年以前的西湖全景,到底是什么样的?后人猜想无数,却不可复睹“真颜”。
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的文史学者陈珲,偶然间找到一幅流失海外的古画卷,看到古代西湖的“真面目”后,不禁大喜过望。昨天,她向媒体公布了自己的考证与发现。
这幅精工细画的工笔画卷,把西湖的每一处景点,都细细描绘,好比另一幅“清明上河图”。它,就像一架“时光机器”,带我们穿越回到几百年前的旧时西湖。
宋时的雷峰塔五层八个角 古望湖楼的位置在望湖宾馆
整幅画卷有16米长,目前收藏在美国华盛顿的国家博物馆。昨天,现场展示的是《西湖繁盛全景图卷》电子图翻拍下来的照片。
画面从钱塘门开始,顺时针环西湖一周,再回到钱塘门原点。保?塔、断桥、白堤、苏堤、雷峰塔等,在画卷中都刻画入微地一一精笔细画出来。
“古代的雷峰塔是什么样子,人们争论很多,看了这幅画就不用争论了。”陈珲告诉记者。画卷中的雷峰塔,5层高8个面,造型秀丽。
画面中,九曲城下通道的东侧商铺楼中间,有一座很气派的高楼凸显着,楼上挂下一面被风吹得高高飘扬的大酒旗,旗上有“钱塘酒库”四个大字,旁边还挂有一长条酒旗幌子,上有“请到诸库好酒供应细食”几字。
敞开的店门外则竖立着一块招牌,上书“上等碧香”四个大字,有顾客正往里走,楼上亦有二食客身影出现在窗口。窗为支窗,已全部撑开,所以楼厅非常亮堂。所谓“支窗”,就是以窗棍支撑而开启的窗,流行于宋代。
据陈珲介绍,画卷中有一座“先得楼”,位于现在望湖宾馆附近,这其实就是北宋的“古望湖楼”。“如果看到这幅古画,上世纪80年代可能就不会把望湖楼建在现在的位置。”陈珲说。
南宋的瓦子长什么样子 西泠桥曾经是一个渡口
勾栏瓦舍中的“瓦子”,到底长什么样子?很多人都想不明白。有人认为它好比一个马路市场,有人认为它就是呈条形状……现在,一看此画,大家就明白了。
原来,南宋瓦子是由许多屋舍围合而成的大型“方形市场”,外面有各种各样的门店,玩家甚至可以住在里面,日复一日“销金”。
而现在的西泠桥位置,在画卷中的时代里,还是一个没有桥的渡口。老百姓经过这一带,必须要靠船工摆渡进去。湖面上有一竹木建筑,中开一水门,可容船只通行,若关闭,则船无法进出。
如今位于北山路一带濒于消失的大石佛院遗址,在画卷中却堂皇绚丽。那时,大石佛院的院门前,矗立着一座巍峨的菩萨石像,石像身上雕刻出袈裟状的线条,还上了红彩。石像后,立着一座飞檐红漆的古朴庙宇。
大石佛院的遗址,位于现在的保?塔下。昨天,陈珲等人去走访了那一带,只是曾经的大石佛院,早已庙宇不存,只余一座面目难辨的石像轮廓。
几位古都文化研究会的专家建议,最好在大石佛院的遗址上,按照古画中的样子复建大石佛院,留住西湖珍贵的文化历史碎片。
机缘巧合看到了古画的复印件
这幅古画是如何被陈珲发现的?陈珲说,全靠机缘巧合。
2009年7月,陈珲为呼吁保护古大佛寺,曾到处寻找宝石山宋代大佛头的图像资料。终于,她在一本书的插图页中发现了《西湖繁盛全景图》的极小片段,当时书中注明该图为明代的《西湖清趣图》,而且只刊登了部分黑白复印件,仅占全幅画卷的1/28,画面也不太清晰。
2009年11月中旬,陈珲在报上闻知福瑞尔美术馆的馆长戴维?霍格(David Hogge)博士,将来杭参与一个浙江某大学的活动。于是,她赶去活动现场,找到了戴维博士。
令陈晖喜出望外的是,戴维博士居然当堂拿出了此画卷全图的彩色复印件。现场几位学生每人一张,将之举于胸前一一展开,煌煌长卷在那一刻,震撼了现场所有人。
接下来的4年里,陈珲不断研究考证该画卷,有了很多的发现。同时他了解到,这幅画是1911年前后流失海外的,当时正值清末,有一批宫廷藏画因各种原因流失在外。
专家鉴定后认为此画创作于清早期
昨天,记者联系了浙江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公室研究员周永良。
周永良根据古画的电子版初步判断,该画是清代早期的一幅工笔画。“这位画师的绘画水平不错,尤其界画部分水平高超,画得一丝不苟,严谨细致。”
专家初步判断认为,即使把该画放在历代描绘西湖的画作中,也算得上是水平很不错的一幅。
据陈珲考证,这幅古画中的很多细节都能与南宋西湖的文献资料一一对应,所以即便这幅古画最后经考证的确属于清代作品,但画师描绘的应该是南宋西湖的图景。
陈珲等人建议杭州有关部门把此画按照原比例复制下来,向公众展示,让大家一起神游古代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