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冰心
古人常说“字如其人”,认为书品即人品,是书家人格特征的写照。清代刘熙载《艺概?书概》中有“笔墨、笔性,皆以性为本。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之说。唐代书家欧阳询与颜真卿、柳公权、赵孟?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其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行书以《梦奠帖》《张翰帖》等最为知名,享誉书史。笔者拟从“字如其人”观点,结合欧阳询生平经历,并就其书作字形结构、用笔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论证,以分析其个性与书法风格形成之间的关系。
一、“字如其人”与书家的个性
中国的书法艺术有着几千年的强大生命力,这不仅因为它是一门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更因为它能用艺术的语言表达书家的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人格烙印等高层次的精神境界。我们可以将书法对这些精神内涵的表达概括为“字如其人”,也能从历代书论中找到与之相符的观点。例如,早在汉代扬雄就提出“书为心画”理论,元代郝经提出“书法即心法”,明代项穆认为“书为心相”,刘熙载提出“书为心学”说。此外,蔡邕的《笔论》、王羲之的《笔势论》、黄庭坚的《论书》等著作中也都曾对“字如其人”进行过讨论。实际上,这种观点着重强调了书家的个性特征对书法风格所产生的重要影响。任何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背后必然包含着书法家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正是这些个性特征促使中国书法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面貌,并最终朝着迥异的方向不断发展成熟。因此,书家的作品必然从不同程度上展现出与其个性相符合的一面,这是我们从“字如其人”中得到的启示。
北京大学陈仲庚教授认为,个性即个体性,指人格的独特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个性涉及到人各种内外属性的总和,也就是个体与环境在交互作用下所形成的独特行为。个性具有独特性、统合性、可变性等多方面的特性,因而书家的个性十分复杂,对书法创作的影响也就非常多变,这些特性促使其对书家的书法风格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欧阳询个性与其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
我们与欧阳询所处的时代不同,不可能对他的个性有直观的体验,苏轼有云:“古人论书者,兼论其平生”,所以我们研究欧阳询个性与其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首先应从了解他的生平经历入手,这些特殊的经历和鲜明的个性特征融入到欧阳询的书法作品之中,才形成了他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
1.欧阳询生平
欧阳询,字信本,唐代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据《陈书》记载,其祖父欧阳?历任使持节、都督衡州诸军事、安南将军、征南大将军等要职。欧阳询的父亲欧阳纥20岁随父从军,骁勇善战,后来子承父业,任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广州刺史等职。陈宣帝太建元年(569年),皇帝因猜疑其怀有二心拜其为左卫将军。欧阳纥于是据广州起兵反叛,第二年春兵败被擒,举家上下仅欧阳询一人因逃匿而豁免,其余悉数被杀。此时欧阳询年仅13岁,此后两月,皇太后驾崩,大赦天下,欧阳询因此而免死,逃过一劫,并被父亲生前好友江总收养。欧阳询随养父20余年,长居建康(今江苏南京)。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欧阳询任太常博士。14年后,宇文化及自称天子,欧阳询作为朝臣亦被他掳持。一年后窦建德攻破聊城,欧阳询被东夏朝留用,授予太常卿一职。两年后,秦王李世民大破窦建德于虎牢,平定河北,欧阳询又一次死里逃生,后来因为他在隋朝时与高祖李渊交情甚厚,所以被授予侍中一职,当时年已65岁。在大唐盛世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故也称为“欧阳率更”。
2.欧阳询个性与其书法风格之间的关系
欧阳询是隋唐之际起到承上启下、继往开来作用的一位重要书家。他取法魏晋裁成一象而自出机杼,八体兼善,其中楷书成就最高,体融南北而掺以写经的笔意,形成了猛利俊俏、沉稳严谨的书法风格,被后世誉为“欧体”。其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成书于唐贞观六年(632年)。此作楷法精妙,险劲而不失婉润,于平正中见险绝,明人赵?在《石墨镌华》中称此碑为“正书第一”。此时的欧阳询已经76岁高龄,历数朝,亲人俱丧、寄人篱下、屈为幕僚的颠沛经历在其晚年得以沉淀,全部融入到了这部经世之作当中。
欧书结构讲求欹侧平正相结合的“匀”,所谓“平中寓险,险中求稳”,结体看似工整实则充满了险绝的意味,但所有的欹侧险峻皆有规矩,险而不怪,瘦劲而秀雅。在取势上,横画伸展、竖画纵伸,并且“戈钩”极力挑纵,这些都体现出欧阳询性格中刚毅勇猛的特点,是对北朝碑刻险峻跌宕字势的传承。《九成宫》中很大一部分字在结构上夸张了其中某一笔,如图一中“咸”字“戈钩”的伸挑,从而占据了其余部分的空间,形成极为强烈的空间感,而中间的“口”部则略微向左下侧倾斜,从而造就了平衡的体势。此作中还有一部分字整体向右上方倾斜,再用较长或较突出的一笔将重心拉回,使整体呈现出平正的体态特征,如“玉”字(见图二),“王”部的书写部分整体往右上方倾斜,最后一横空出位置,然后落点,就像在已经倾斜的天平上加上了一个使之平衡的砝码,本来倾斜的横画因为这一点的调节瞬间取得了平衡。这些结构的处理就像是欧阳询生平经历的投影,始终在动荡与不安中求稳定、在变数和惊险中求生存。我们很难从宏观上发现其字势的欹侧,这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欧阳询隐忍含蓄、处乱不惊的个性特征,才华横溢却避露锋芒,将这种了然于胸、随机应变的超高水准在书法作品中呈现出来。
除了结构的特点外,在方圆的运用中,欧阳询也形成了自己“方中寓圆,圆中有方”的独特风格,这一特点在其行书作品《梦奠帖》(见图三)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这部传世之作中,欧阳询以方笔为主、圆笔为辅,方圆兼备,古人论其为“体方而笔圆”,是指点画的外观虽然呈现方笔的形态,但笔锋的调转起承圆融流畅,在凌厉、方劲之中自有一种秀润在,这正是欧阳询勇猛刚毅个性外文人气质的表达。在此帖中,有如“重”字的转折笔、“过”字的右弧转、“冥”字的右俯勾、“生而”中“而”字的转折等,都达到了欧阳询书法方圆的完美融合,体现了他超高水准的笔墨调控能力和不懈的艺术追求。
平与险、方与圆本身互为矛盾,却在欧阳询笔下得以完美结合。纵观欧阳询的生平经历及个性特征,我们很容易找到与其书风平险、方圆相呼应的矛盾点。首先是家庭根源与后期状态的矛盾:其出身于武将世家,父辈性格骁勇,敢于冒险挑战,作为将门之后,欧阳询本身也流淌着一种与生俱来的刚毅与勇猛,但他又有很好的文化涵养,一生历任文职。其次是周边环境与内心状态的矛盾:欧阳询一生颠沛,13岁经历家庭惨变,亲人俱丧,尝尽“叛将”之后的屈辱与辛酸,又饱经战乱,先后于陈、隋、东夏、唐四朝为官,也正因此更加渴望平定的生活状态。正是这种动静结合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促使欧阳询的书法风格向着平正与奇险相结合的方向不断发展成熟,不仅成就了其独特的书法风格,更突出了其人格魅力。
由此可见,书法作为表现性的文化技能,在运作的过程和完成的书迹里必然能反映出书者自身个性的独特面貌。一个人书法风格的确立必定受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而这就与他的日常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每个人对环境的反应受各方面的影响,所以反应的结果??个性的形成,也会因人而异各有不同,字的形态、结构、点画,即作为个性的独特风貌得以具体呈现。古人所说的“字如其人”,正是对书写所反映的独特个性的深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