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万章(广东省博物馆研究员)
赵孟?(1254-1322年)是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书画大家。无论在创作还是对于后世的影响方面,均堪称一个里程碑式的领军人物。他是一个多产的书法家,并且长寿,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师承对象和创作理念。在书法史上,也许没有谁比赵孟?的书法更具有阶段性特点,而且这种特点非常明显,有着非常清晰的轨迹,这是和他的师承、艺术天赋、阅历及其创作的不断更新密切相关的。
关于他的书风的分期,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明代宋濂在跋赵孟?《浮山远公传》时所谓的“三段论”:“赵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中学锺繇及羲、献,晚乃学李北海”,其中“思陵”指宋高宗赵构。宋濂的这种论断被后来的很多鉴藏家和评论家所认同。现以广东省博物馆所藏行书《陋室铭》为例,解读其早年书风。
行书《陋室铭》卷本原为纸本挂轴,后来经蓑衣裱,改为纵49厘米、横131厘米的手卷,作者署穷款“子昂”,钤朱文方印“赵氏子昂”,引首钤朱文长方印“松雪斋”。另有白文收藏印“竹隐王氏从龙子云章”。赵孟?常用印中,有一方铜质的朱文方印“赵氏子昂”,即此卷中所钤印。该印在赵孟?三十三岁时有所缺损,因此成为判断赵氏书画创作时间的一个重要标志。书画鉴定家刘九庵认为此印在未损以前四周边际乃是横平竖直,该卷中此印尚与此一致,据此则该卷当为其早年所书。在赵孟?传世的署有年款的作品中,一些创作于三十岁左右的行书作品与此《陋室铭》卷风格较为接近,其间架结构、运笔及笔势均多有相似之处。因此,虽然此卷并无纪年,从印章、署款和书风看,应该是赵氏三十岁左右的代表作品。
从书风看,该卷与宋高宗书法在笔道、结体上有很多继承之处。在《陋室铭》中,不难看出,赵孟?早年与古为徒,结字扁平,气势端秀,在宋高宗的基础上融入己意,但这种“己意”是非常有限的,有些笔划、结体还显得有些稚嫩,以至于其艺术性与中晚年的作品相比要大打折扣。当然,在后来的临习古人中,他博采多家,兼收并蓄,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从而走出古人的阴影,成为一代大家。从这件作品我们可以看出他早年在艺术上的探索,从这点而论,其意义及其在赵氏艺术史上的地位,是非同寻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