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中国书画

> 林木:中国美术界的圈子流派混乱

林木:中国美术界的圈子流派混乱

http://feicui168.com 2013-02-26 23:02:17

  林木

  在美术界多年,一个有趣的现象大家都熟悉,即美术界中有圈子。圈子之间还泾渭分明,互不相犯。以绘画为例,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基本上都是各有各的活动,各有各的展览,各有各的画家群,甚至各有各的批评家,收藏者也各有各的分群,界限相当分明。就是同一画种,例如国画中,画写意的是一类,画工笔的是一类,画岩彩的又是一类,画“实验水墨”的又是独立一类。甚至还各有各的组织,如“工笔画会”、“意象艺术研究会”、“水墨画会”,各自活动,互不相干。当然,还有另一种分群。主流圈大多以官方协会为核心,以美协会员为群体,参加官方举办的展览,其名声地位由官方参展与获奖去决定。最近若干年,非官方的渠道也可以成名获利。但他们的创作必须符合西方“当代艺术”的规范。于是他们捉摸西方人的需要,为西方人而创作,作品也主要以西方人的收购为主。此类人以“反体制”自豪,但其遵循的却是西方的规范,亦可称西方之体制。他们甚至以 “反体制”为本钱以入西方之体制。最近西方金融危机后,尤伦斯一类西方保护人在撤镖,这类“反体制”者中不少人已收编 “体制”中,也就促使“当代艺术”圈子与主流圈逐步合流。所以这个圈子之反“体制”也好,入 “体制”也好,其实都不是其初衷。

  画界还有一个圈子,他们既不是官方之主流圈,又非从属于西方之“当代艺术”圈,而是自画自赏,自得其乐。这部分人又包括两类,一类是因多种原因进不了主流圈,例如无法参展,无法入美协,孤芳自赏,实属无奈;一类则真是不屑于参展不屑于入会,有点如古代之隐逸。当然,当代真正之隐逸委实也不多。

  其他类型的美术圈子还有很多。例如博物馆系统之古代美术研究圈,美术教育圈,美术史论学者圈,美术评论家圈(里面又分如专做“当代艺术”批评,专研究油画或中国画批评等圈子),林林总总。这些圈子中人交叉者有,但不太多,互相也不太了解。例如博物馆系统研究古书画的学者本属美术史家,但与美术院校讲授中国美术史的教授们也基本不搭界。在美术教育圈中,尤其在综合性大学里,“博导”们成堆,“博导”本是中国社会上相当崇高的头衔,但这个圈里的博导美术界中人却几乎完全不知道,颇有衣锦夜行之憾……

  从艺术家的角度看圈子,有其正常一面。因为每个艺术家的个性十足,特色鲜明,甚至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每个艺术家创作之欣赏群也自有范围,个人之艺术创作不可能让全国人民都喜欢,这也是正常的。所以艺术分为圈子堪称正常。但分得太清也不好。因为当代艺术的发展,各类艺术的交叉吸收,甚至打破画种界限是一趋势。圈子守得太紧,显然不利于这种倾向的发展。同时,艺术生态是个适者生存的生态系统。受国人欣赏,让洋人买单,都无妨,有人喜欢能活且活得好就行。没人喜欢,或孤芳自赏,或改弦易辙,都是艺术家个人的事,也无关大局。从政府的角度看,圈子的存在,多元艺术的存在,应当以宽容态度对待。艺术不过艺术而已。艺术观点符合政府需要,或不符合需要,都应无所谓。艺术观点再偏激乃至错误,也不至于到危害社会的程度,艺术家崇洋至极也卖不了国,有时还赚得回些美元,政府完全可以以无为态度待之。但从教育者角度看,无为而教,等于不教。如真要打着“多元”的幌子让师生完全自行其事,那干脆取消教育得了,一点是非标准与规范都没有,你拿什么去教育呢?对理论家或批评家来说,标准或原则同样重要。艺术总有好坏优劣之分,观点也有对错正误之别,评论的目的不就是别其正误析其短长指出特点吗?这是评论家该做的工作。如评论家也以“多元”为借口不分是非一律吹捧,此岂非如混混在混日子么!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