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马上就到了,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福州的大街小巷已经张灯结彩,日子氛围渐浓。除了举办各种灯会,在一些民俗集中展示的地方,比如福州三坊七巷等,许多民间民俗收藏家乐意拿出多年潜心收藏的有关元宵节主题的藏品与大众共赏,以丰富节日氛围。
花灯收藏乐趣多
每逢元宵灯会,各种难得一见的花灯争奇斗艳。福州花灯历史悠久,民间盛行制灯、买灯、赏灯、送灯活动,早在唐代,福州就已成为全国盛行花灯活动的十大城市之一,南宋时,福州花灯与苏杭的花灯同被列为上品花灯。
福州民间也有收藏各式精美花灯的爱好者,每到元宵节,他们都乐意把这些精美的花灯拿出来与大家共同欣赏。福州民俗收藏家张祖仁收藏了十多盏从清朝到现代的各式花灯。这些花灯形态各异,做工精巧。据说,他收藏花灯已经有三十几年了。在这些精美的花灯中,清代花灯十分抢眼,这盏木质花灯镶着玻璃,上面描绘着栩栩如生的戏剧人物,不仅增添了闹元宵的喜庆气氛,也展现了中国悠久的戏剧文化。此外张先生还收藏了不少元宵主题的清代瓷器。他说,这些东西如今在福州已经很难见到了。
书画展元宵民俗风情
元宵节来临,元宵题材的书画在拍卖市场上难免又被提起。在2008年12月的拍卖会上,有一件《上元灯彩图》,描绘了明代金陵秦淮一带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这幅画作不仅可以看到元宵节期间种类丰富的秦淮花灯,更可以在画卷中心看到著名的鳌山巨型彩灯,当时的成交价达到了739.2万元。2011年,西泠印社拍卖[微博]行推出的一件赵之琛、顾驺在1840年创作的《元宵婴戏图》立轴,估价12万至15万元,成交价达到了36.8万元,画中展现了一群儿童敲锣打鼓庆赏元宵佳节的民俗风情。
在福州民间,关于元宵节的书画藏品近日在市场上也是不断升温。福州民俗收藏家黄以注先生给笔者展示了他最新淘到的得意藏品??民国3年版《秋江集注》,这本秋江集中有两首诗描写清康熙年间福州南后街元宵节灯会盛况以及小孩赏玩花灯乐趣。黄先生说,正是时候拿出来吟唱一番,以抒怀古之情。
元夕观小儿擎纸灯
(各题一首)
红鳞出没六街潮,点额擎来尚动摇。且伴儿童一场哄,趁渠红尾不曾烧。
绣翼雕翎出苑墙,夜街来逐宝钗香。画屏不是生花树,错向春宵梦一场。
《秋江集注》为清永福(永泰县)黄莘田撰、长乐王芝田注。有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刻本和民国3年(1914年)版印制等,诗注1100余首、计6卷。据黄先生介绍,《秋江集》为清代黄任所著,黄任家学渊博,少俊好学,12岁受业于福州著名诗人许友,同时又拜擅长楷书的林佶进士学书法,由此工诗善书,颇有口碑。
元宵看家谱收藏
福建各地闹元宵往往与“游神”分不开。“游神”是一种宗教仪式,人们在元宵节到神庙里将神像抬出来游街,表现神与民同乐,祈求神明庇佑平安。在农村,每家每户都要参加“游神”,这也是农村全年人最齐最闲暇的时候,此时家族长者会在祠堂上拿出族谱磨砚挥毫添加家族新成员的名字。而这些族谱大都年老泛黄,有心者就以收集整理族谱为乐趣和责任。
身兼摄影家、画家、收藏家的黄以注先生尤为热衷收集整理他们黄氏家族历史资料,传承家族文化。据他介绍,自从唐光启元年(公元885年)黄敦公随王审知由河南入闽,其三子黄富在北宋年间迁到永泰县白云乡白云村麟峰,麟峰黄氏一脉就人才辈出。他收藏的《麟峰黄氏家谱》总共有四册,是清乾隆四十五年癸丑木刻本,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也藏有此家谱。黄先生介绍说,这套家谱之所以能进国家图书馆,是因为其编辑水平相当高,既有普通家谱收录的内容,还有艺文、杂记、跋等内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套家谱的卷首保留了历届修谱时的许多旧序,包括文天祥为他们家谱写的序文。
随着时代变迁,家谱的史料价值、收藏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尘封已久的家谱走进收藏机构和公众的视野。有专家称,家谱,尤其是皇家名人家谱,将成为未来藏界投资的新热点。
(陈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