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张玉国彩墨艺术作品观摩会将于1月11日在北京国际饭店开幕。据悉,本次观摩会将以时尚品位的艺术行为方式进行。通过现场人与物、与环境、与作品表象的交流,达到人与人、与心灵、与作品内涵之间的对话。本次观摩会不仅是画家本人艺术作品的视觉展现,更是融入心灵交流的非视觉体验。
画家张玉国系北京大学[微博]访问学者,曾在中国国家画院和鲁迅美术学院深造。其作品大都通过人物抒发内心情感。浑厚的背景象征着他多年曲折坎坷的经历,作品中的人物则象征着他自己??不同时期里的思想状态和情感变化。作品中突出地体现眼神的变化,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凝望中的坚守、静默中的淡然、侧视中的思索、离别中的伤感……。他的画作每每带有诗意的表达,或神圣、或美好、或单纯、或优雅,结合着唯美和些许的感伤。
了解其为人和经历,便不难理解其画作。敦实厚重的背景下隐藏着对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向往。那种美好,从未因为孤寂而破碎、从未因为苦难而磨灭,从未因为抗争而变质。那是一种憧憬,一种历经无数磨难后仍然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一种洗去泥泞后重新寻找自我的坦然。
此次作品观摩会共展出张玉国先生的近期绘画作品16件。本次活动也将以艺术作品为媒介,达到观者与艺术家互动,展开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隐沦 高趣者的世界
在中国画坛上,人们还不全晓得张玉国这个名字,但是, 在日渐浮躁的世风与艺术潮流里,人们已经习惯了急功近利的表现自我的存在意思与价值,然而,画家张玉国却表现出了与他这个年龄和时代迥异的冷静,他悄然地走出喧嚣的城市,躲进僻静的山沟里以图自己沉静下来,直接蒙受大自然的启迪,使自我精神得以陶醉。
他深知尘世上的每个人,都是欲望和知识的统一体。这种由欲望与知识带来的实用观念和是非观念,常常役使并困扰着我们的心,人们在这种挤压和扭曲的心态下,对一切事物的认识都带来很大的偏见和局限性。他曾在精神上一度陷入了巨大的痛苦之中,特别是横亘在自己与艺术之间辉煌而伟大的传统(东方的与西方的传统),常常使自己感到无路可走。他想寻找和确定人格上的自我和艺术上的自我,但颇感左右闭塞,举步维艰。得以突破和摆脱困境的关键,在于他决定“走出去”。二十多年来,他采用一种苦行僧的方式,带着一颗扭曲的心,投进了大自然的深处,让宇宙间清纯之气荡涤着欲望与知识的积垢。力求作为一个普通的自然生灵来感知大千世界,这种感知应是摆脱了实用观念和知识活动,心与物的对立得到彻底消解,精神当下得到彻底解放,而进入虚境之中的一种纯粹的知觉活动,是庄子所说的“耳止于听”、“心止于符”的直观活动。如此,那种“既不向知识岐出,又无成见的遮蔽”之心逐渐地呈现出来。随之而来的是用自己的心灵去感觉事物。在这个感觉过程中,他要发现和把握的不再是事物的表象,而是蕴涵于表象内里的生机、活力、韵律与节奏,并通过这一切寄寓他恍兮惚兮的梦思。
他深深领悟到“艺术是采用某种符号破译精神信息的形式表现”。这样,自然中一切可视形象都可以幻化为符号随意选用,在方寸之间创造一种完美和谐的整体,并使之与无形的大象之美相契合, 从而进入艺术的最高境界。张玉国的艺术创造了一个既有现实生活的亲切感,又带有某些神秘意味的造型世界。他将线的节奏、形的构成和富有魅力的色彩交织在一起,将东方和西方的艺术手法冶为一炉,在满密的章法里像乐队指挥一样细心经营着每一部分的表现程度,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和谐样式。他的这些手法和他力图表现的情思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他那缜密之中见空灵,不经意中见慧心,以浪漫之思表现他那种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活泼玲珑、抒情恬静的艺术特色。
张玉国在他的而立之年显示了他的才华,当然也仍然有他暂时尚未完成的课题。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今社会上艺术品的经济价值,使许多画家找到了生活的出路,但还没有走出艺术自身的困境。任何一个并不急功近利而想潜心修炼的画家,会从张玉国先生的艺术实践中得到某种启示。
作者:宋雨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