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旭东自幼秉承家学,酷爱习书作画。他因天资聪慧,颇具悟性,又有名家指点,所以路子很正,基础扎实,后受近现代山水大家张大千作品的影响,偏爱山水画的创作,通过临摹研究,体会大师构思构图的匠心,琢磨大师用笔用墨的特点,认真消化吸收,掌握其精髓。加之他长期潜心于书法、文论以及东西方多个艺术门类的学习与研究,日积月累,最终自成一格。
石旭东的山水画从临写清代“四王”入手,继承明代之唐寅、仇英,上溯宋元之马远、夏圭、黄公望、倪云林诸家,下追近现代山水大家张大千。纵观他的绘画作品,笔墨间充满着生活气息,他所写之古柏蟠曲苍虬,充满了柏寿力度感,造型多龙形壮美;所画山石、岩壁,既重质感,又重体量,在错位、交叠中,制造了巍峨、峥嵘的山水景观。他有意在水墨的干、湿、浓、淡中演绎出丰富性,画面密处极密,虚处极虚,浓处极浓,淡处极淡,表现出一种静穆和神秘。他以多变的视角描绘出气象万千的山川景物,雄奇而隽永,肃穆而瑰丽。他的水墨驾驭自如,色与墨的结合也很独到。他笔下的崇山峻岭、山石劲松,充分运用传统笔墨且有新的发展。作品中两度空间、多点透视以及线的表现,既是自然景物的描绘,又非客观真实的直接再现,把现实生活与传统笔墨融为一体,展示出新的风貌。
中国山水画的精髓在于水墨创造的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不但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物象,而且以有限的取景,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家国乡土的感情。在石旭东看来,山水画最妙者不在形质,而是由其形质而发现“道”之所在。山川连绵,水云相间的韵律与节奏,组成可感而不可言的生命力,其实就是人所追求的精神,是心灵的感受。
宋代画家郭熙《林泉高致》说过:“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为得。”石旭东认为,这段话总结了作者和观赏者对山水画的共同要求,而在他自己的山水画作品中所表现的又不仅仅是可居可游之境,更是可亲近之情。
中国画的特点在于笔墨,这不仅是造型创境的手段,也是表情达意、表现文人意趣的最佳载体。一幅好的作品,其笔法和墨法必定是浑然天成的。石旭东于山水画有着颇高的学养,对传统笔墨有着深刻的把握。石旭东的山水以笔墨取胜,用墨厚重,融书法于绘画之中,追求以笔为筋骨,以墨为血肉。擅长以轻重缓急、方圆兼施的笔线,以疏密聚散、浓淡枯湿的墨色,以皴、擦、点、染的手法,塑造山水之形态,彰显山水之意趣。石旭东对笔墨的精熟,源于他长时间对篆隶和行草书法的研习、源于他对传统古法和笔墨理论的探究。他从顾恺之的“以形写神”、谢赫的“骨法用笔”、张?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黄宾虹的“内美静中参”、齐白石的“似与不似之间”等前辈大师的感悟中,体会笔墨之道,领悟到了大师们古籀意味的笔墨和绵里藏针的笔线,俱来自书法的中锋用笔。他清楚地知道笔墨对创作的意义,也清楚地知道笔墨不仅仅是功力,更是修养。
石旭东除擅长山水画创作外,他还精于书法、篆刻。艺术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不断从生活中吸取营养,广泛地嫁接姊妹艺术,博采众长,触类旁通,它为我用,洋为我用。他平时还喜欢收藏和欣赏古今绘画、书法、篆刻及历代古董器件,通过耳濡目染,开阔眼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他坚信,只有肯下功夫研讨,学习先辈们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为己所用,不断地自我补给、自我充实,就一定能开拓艺术的道路。
天道酬勤。石旭东踏实、严谨、沉着的性格,为艺术上的成功提供了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修为、积累定可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商报记者 宋永春
石旭东
职业画家,出生于甘肃, 从小酷爱书画,擅长工笔花鸟、传统山水画创作,现为东城美术家协会会员。他从事绘画研究创作2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其作品受张大千艺术熏陶颇深,深得大风堂技法精髓,创作上不仅继承了中国画传统的笔墨和神韵,又融合了西方绘画艺术的表现方法,绘画作品画风严谨、笔墨雄健苍劲。
多年来,石旭东曾应邀举办作品展及艺术交流活动,画作多次在国内外各报刊、杂志刊登发表及录入各种书画名家画集,作品多次被国内外收藏机构及个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