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秀行
当前位置:  中国翡翠网 >

中国书画

> 中国画的笔墨与笔墨经验谈

中国画的笔墨与笔墨经验谈

http://feicui168.com 2012-11-21 15:35:28

  □郎绍君

  在画史上,对笔墨的认知与把握,始终是中国画研究与创作的关键课题之一。但不同的历史环境,又有不同的状况与侧重。在西方思潮涌入中国的20世纪,对中国画的讨论主要围绕其“命运”如何,即要不要改革及如何改革等问题,很少涉及对中国画形式语言的探讨。我始终觉得,画界缺乏一种强烈的笔墨自觉意识。所谓“笔墨自觉意识”,是指对笔墨的本质、形态和价值的自觉认知。如果用一句简单的话来概括20世纪中国画革新的主潮,那就是“以西画改造中国画”,以西方的造型方法与观念改革中国画。这有很多收获和成就,但也造成了中国画自觉意识的淡化甚至丧失。在经济全球化潮流面前,中国画确实面临着一种危险。这危险不是中国画本身已经衰落,而是我们自己对本土艺术的轻蔑态度,是自我异化和边缘化。

  面对中国画多元化的现实,我们不能用传统标准简单地套用于各种探索性的新国画;反之,也不能用各类流行的理论、方法简单地套用于传统绘画。为了避免用此类标准评彼类作品的“异元批评”,我把当代中国画分为传统型、泛传统型和非传统型,提出要用不尽相同的标准衡量不同类型的中国画。在三种类型中,传统型是基本的。如果没有了传统型,中国画就真的没有标准了。当然,不同标准的出现与认同要有个自然形成的过程。

  对观者而言,笔墨需要鉴赏力。但鉴赏力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培养。高雅的中国画,需要高层次鉴赏群的出现。这是中国画发展、笔墨发展的必要条件。20世纪以来,主要是外力的原因,中国画界包括评论界的鉴赏力大大萎缩,分不清真伪优劣、不会欣赏笔墨已经成了普遍现象。近百年来对传统否定过多,而当传统被认为一钱不值的时候,一个民族怎样找到自己的精神依托,一个画种怎样落实自己的价值目标?这不是说我们只认同传统,不要借鉴外来的东西,不做新的探索;问题在于我们必须在多元趋势中把握住自己,而不是迷失和丧失自己。当然,提高对中国画特别是笔墨的鉴赏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努力。

  20世纪以来,培养画家的任务主要由新式美术院校来承担,但大部分美术院校是由西画家主持的。他们大都实行借鉴西画以改造中国画的策略,加之激进思潮的影响,临摹古人的教学不是被取消,就是被矮化甚至妖魔化。学不到基本的笔墨技巧,缺乏基本的笔墨能力,成为几代画家的常态。在临摹上用功夫当然不是唯一的,画家还需要培养造型能力、色彩能力以及相应的修养,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上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出生的画家,由于社会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原因,大都缺乏笔墨训练的功夫。这是20年代后期至今不能出现中国画大家,特别是山水画、花鸟画大家的根本原因。

  新时期以来,画家有了较为充分的创作自由,获得了与外界充分交流的条件;艺术市场繁荣,画家的生活和创作条件得到了空前改善;美术场馆和美术出版物激增,让画家们有了展示自己作品的充分可能。可以说,这是20世纪以来艺术家遇到的最好时期。但是就中国画的成就而言,并不很理想。作品多、画册多、展览多、评论多、卖画收入多,但超越前人的大家还不曾出现,能够称得上经典的杰出作品还很少,有深度、有胆识的美术批评以及对笔墨的专门研究也很少。画家们在笔墨技巧上积累了不少新经验,但缺乏研究和总结。

  当代中国画在工具材料、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交叉借鉴、观念视角等很多方面都有新的探索,这些探索都与笔墨有些关系。如以抽象水墨为主要形态的“现代水墨”探索,或以非笔墨方式作纯形式探求,或“表达”对混沌的无意识域的探求。它们在走出笔墨的同时,也从另一个方面启示出笔墨的价值???唯有使用笔墨语言或含有笔墨语言的水墨抽象,才可能与西方抽象艺术拉开距离,有力地呈现出它的本土性特质。再如,不少画家提倡并在实践上回归笔墨传统。但这些“回归”应该如何评估,哪些真正继承了优秀的笔墨传统,哪些不过是喊个口号而已,回归者对传统笔墨的认知与实践上还存在怎样的问题,都有待我们加以总结、思考、解析。所谓经验总结不是“选美”,也不是“揭丑”,而是辨识、鉴别、赏会、归纳、分析,把有价值的东西找出来,并通过求同存异的交流,促使大家于无形之中获益。

  笔墨经验首先是关于笔墨自身的经验,如笔墨形态、笔墨质量、笔墨风格、笔墨格调等。笔墨自身的质量,一在力感,二在韵味。力感主要由线和皴决定,韵味与笔法也很密切,但与墨的关系更大些。按黄宾虹的标准,最好的笔墨具有“一波三折”“刚柔得中”“浑厚华滋”的特点。浑厚华滋包含力和韵。潘天寿比较理性,强调结构的张力、笔线的方折与渗透力,笔墨沉凝老辣,与黄宾虹大不同。潘天寿对黄宾虹的画评价很高,但未必真的喜欢。但二人都是大师,他们的笔墨不同,但质量都很高。这表明,笔墨不仅有共同的标准,也有不同的个性。20世纪的新山水画强调写生和借鉴西法,一度疏远和冷淡了传统的笔墨语言;新时期以来,在坚持写生、进一步吸纳西法的同时,重新亲近笔墨传统,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总的来说,当代山水画还是对传统特别是笔墨传统的认识与把握太浅。这意味着,与笔墨相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笔墨经验的一部分,也需要我们重视。

  我曾用“分离与回归”概括近百年中国画改革的两种倾向,在笔墨问题上也是如此??追求现代化的思潮主要表现为对传统笔墨的“分离”态度,而对本土文化特点的重视则主要表现为对传统笔墨的“回归”态度。这两种倾向仍会继续下去。所不同的是,大家能够比较理性地兼顾现代与传统了。对现代西方绘画借鉴的“分离”倾向,主要体现在对超越画种、超越艺术门类的“自由创造”“自由表现”的追求上。如果画家不再坚持画中国画乃至绘画,放弃笔墨就是当然的事情。脱离了绘画,他可能进入另外一种艺术形式;脱离了中国画,他可以进入另外一种绘画。就中国画而言,与笔墨有关的现代性追求,大体表现在“平面”“变形”“抽象”“原始”诸方面。这些方面的追求与笔墨的关系也是十分微妙的,会因人而异,因个体的处理而不同。但基本倾向不外两种:或者一味分离,甚至放弃笔墨;或者把分离与回归结合起来,即把这些方面的探索与笔墨表现适当地融为一体。画家如果坚持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应当采取第二种态度。新时期中国画最重要的成果,也正是这后一方面的经验。



来源:新浪收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翡翠网无关。中国翡翠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 。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宝秀行翡翠商城 品牌正品,假一赔十    
图片文章

  公司地址: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邛海生态湿地公园小渔村景区三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