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0年后,周南平个展今日在成都艺术超市内的英盟艺术沙龙开幕
今天下午,《心与象随??周南平个展》将在位于成都艺术超市内的英盟艺术沙龙开幕,这次个展距离这位艺术家的上次个展已经有二十年。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唐红萍回忆起了这样一件事,二十年前,周南平应邀在香港做了一次个展,而他所有的作品(环形空间系列)都被藏家收藏殆尽。然而,当被要求再画一批这样的画时,周南平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二十年间,周南平并非没有机会办个展,他接到的邀约不断。但他坚持认为,画画不是市场的需要,而是艺术家自身的需要,它是艺术家生命的一部分。正因为如此,在许多公众和热闹的艺术场合,总是难以见到周南平的身影。
他说,用中国思维、审美情趣画的画
就是中国画
周南平是学中国画出身,1985年,周南平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绘画系,曾经师从于著名国画大家冯建吴、李文信。而这次的作品《家山》《树》《草》也是中国画,却并不是用水墨在宣纸上完成的画作,而是用综合材料在布上所作。对此,周南平笑说,其实这么多年来,已经听到了不少疑问的声音,他还是坚持认定自己这个是最为纯粹的中国画。英盟艺术沙龙的负责人周海夫说,自己到周南平画室看到他的画作,曾经问他怎么改画起油画了。不料周南平却反问到:“我画的怎么就不是国画?”
周南平说,用中国思维和审美情趣画的画就是中国画,就像现代中国人穿上了西装,本质上也是中国人。
“我画的是秦汉时期的国画。”周南平笑说,这句话看似是玩笑,却有着事实依据。周南平说,秦汉时期没有宣纸,难道说那时的中国画就不叫中国画?他说,如果光看承载的材料,现在许多所谓的中国画倒还真不是中国画了。周南平画画的时候是不拘一格用工具和材料的,无论是水墨还是丙烯,无论是油画画刷还是毛笔,“画的时候,哪种更舒服就用哪种。”
他说,莫言用文字来表达对故乡向往
我是用画笔
《圆榕》是这次展览里的两幅镜面作品,里面刻画着周南平最爱的故乡的榕树。如果说二十年前的周南平作品是关于人,那么现在他更热爱描绘的是他与生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言谈中,周南平毫不掩饰对家乡浓烈的感情,“尤其喜欢家乡的榕树。”就在开展前两天,中国作家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周南平对成都商报记者感慨,作家莫言是用文字来表达对故乡人文的憧憬和向往,而他则是用画笔。
这次展览中的山、树、草几乎都像发生在冬季的情景,带着星星点点的雪,萦绕着薄雾,周南平说这是成都冬天独有的,而他就是要描绘这种有些许雨雪交加的感觉。“一种牵挂、缠绵,是若即若离,也是一种似是而非。”周南平会去写生,但不会去照搬自然的景象,回来以后,周南平会把那些景象揉到记忆里,然后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不断向里面倾注当下的感觉。所以他的画面有些模糊,因为“回忆都不是绝对清楚的。”
他说,有时要花上几年才完成一幅画
再花几年反复琢磨
著名美术评论家、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林木与周南平结识几十年,即使在二十年前,有人对周南平的创作心存疑问之时,林木也是全力支持,自然也是在学术上最懂他的人之一。从周南平最开始的一批作品到现在的新作,林木说,这批作品比以前的作品突破中国画既有模式的力度更大。“仍然是在布上为之,仍然是水墨的效果,仍然是中国画比兴喻意的象征意味,表现却完全不同。”他认为,一张纸很难表现出烟和雾的区别。用布画画,更能达到中国画最高的境界??随心所欲。
周南平绘画的过程很漫长,这次展览的作品里,甚至有花上几年才完成的画。他的概念中,只要一幅画没有出工作室然后拿去展览,就不算真正的完成。因为尊重自己当下的感觉,他甚至会用一年、两年、甚至多年来反复琢磨一幅画。
在《圆榕》这幅画中,一些局部还有油彩堆积的立体感,周南平说,画画的过程中,他总是数次“破坏”自己的画,“画好了,‘破坏掉’;再画,再‘破坏掉’。”在一次又一次的破坏中,画面逐渐贴近周南平脑中真实的景象,接近那种在点点雨雪之中,在云雾迷蒙之间,对家乡最富感情的记录。成都商报记者 范筱苑
展览时间:10月13日~11月13日
展览地点:成都艺术超市内英盟艺术沙龙(建设南支路4号,东区音乐公园2号楼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