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酒假酒”话题已经见多不怪的中国,似乎只有“公海灌装”这种纯虚构新闻才足够具有戏剧性。按照这一标准,2012年6月勃艮第公布的“假酒案”初看起来实在有些平淡无奇,但对于勃艮第的葡萄酒从业者来说,这一事件已经造成乃至即将造成的破坏力却是百年一遇的。
6月13日,勃艮第地区报纸《好公民》(la bien Public)首先刊登报道:勃艮第圣乔治-夜坡(Nuits Saint George)村的拉布雷国王酒庄(Labouré-Roi)涉嫌掺酒及造假丑闻。自酿酒师、经营总监在这一周相继被逮捕后,酒庄的业主兼最高层管理者、现年82岁的路易?高登(Louis Cottin)和83岁的阿尔芒?高登(Armand Cottin)也被捕入狱。虽然高登兄弟不久便被保释而且警方暂时并未起诉,但这宗“假酒案”涉嫌近200万瓶葡萄酒、300万欧元,倘若进入刑事诉讼程序,依照法国的消费法案,高登兄弟会因“原产地和质量欺诈”而被判处两年监禁和3.75万欧元的罚款
始创于1832年的拉布雷国王酒庄隶属高登兄弟集团(Cottin Freres),从规模上说在勃艮第排第三位,主要产品为入门级勃艮第葡萄酒,年销量1亿~1.1亿瓶,年营业额3.5亿欧元。除供应包括英国航空、法国航空在内的多家航空公司头等舱之外,拉布雷国王酒庄每年有75%的产品外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亚洲以日本为主。2003年10月,高登兄弟集团收购勃艮第新生代酒商-酒庄中的佼佼者力高-宝德酒庄(Maison Nicolas Potel),成为勃艮第数一数二的大酒商。
第戎法院检察官拉里蒙(Eric Lallement)在6月13日晚间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警方认定拉布雷酒庄2005~2009年出品的葡萄酒涉嫌三类诈骗。第一,酿造过程中混淆产品的产区归属。葡萄酒在橡木桶陈酿过程中通常有正常的蒸发耗损,此时应使用同级别的葡萄酒进行“添桶”,而拉布雷酒庄涉嫌以餐桌级葡萄酒为村庄级、一级园乃至特级园葡萄酒添桶。此类“假酒”约50万瓶,市场价值270万欧元。第二,酒标作伪。“如果2008年的莫索特(Meursault)葡萄酒断货了,他们会给2010年的贴上2008年的标签。”涉嫌此类造假的葡萄酒据估算有110万瓶左右。第三,在酒标上印制虚假奖牌。
与灌装色素水或自来水等手法相比,“拉布雷国王酒庄疑似诈骗案”的“造假”手法实在显得有些“保守”、“老套”。然而,正如英国《每日邮报》所指出的:以量取胜的大酒商用不同的产区葡萄酒互相掺酒的现象在全法各个产区并不鲜见,在勃艮第更是最大的忌讳。6月15日,勃艮第葡萄酒行业协会(BIVB)声明将对拉布雷国王酒庄疑似诈骗案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行业协会的反应并不夸张。如同英国一些媒体指出的:如果此案被判成立,很可能像20世纪70年代克鲁瑟(Cruse)家族的波尔多假酒丑闻一样,对本产区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就高登家族而言,这已经是两年间他们第二次在勃艮第制造爆炸性新闻了。2010年底,勃艮第“不向外国人出售葡萄园”的百年铁规突然被打破,破规者也是高登兄弟。当时高登兄弟将位于墨尔索的热内?马努埃尔酒庄(Domaine Rene Manuel)出售给美国一批投资商,整笔交易包括酒庄的7公顷葡萄园、附属设备以及拉布雷国王酒庄的城堡建筑,高登集团只保留“拉布雷国王酒庄”的商标使用权。这笔交易最终成交价为1.225亿欧元,创下近年勃艮第葡萄园成交的最高纪录。
高登家族确实是法国人。不过,对于真正的老派勃艮第人来说,高登家族仍是“外来人”,与那些历代植根于葡萄园的勃艮第本土酿酒世家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拉布雷国王酒庄原本是圣乔治-夜坡村里名叫“Labouré”和“Roi”的两家人于1832年建立的,就在他们建立酒庄近20年前,一个新兴的商人家族也在里昂市内建起了自己的豪宅。伯内特(Claude-Joseph Bonnet)是里昂显赫一时的丝绸大亨,至今里昂还留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街道。伯内特去世后,外孙塞利尔(Cyrille Cottin)继承了他的丝绸产业。1974年,塞利尔的孙子阿尔芒买下拉布雷酒庄,继而说服哥哥路易和自己一起经营。1999年1月,高登兄弟集团(la Société Cottin Frères)上市,成为勃艮第首批股份式经营的集团之一。
高登家族中另有重要的一支驻扎在波尔多。阿尔芒的小弟弟菲利普(Philippe Cottin)自20世纪60年代起就帮助罗斯柴尔德家族运营木桐酒庄(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的海外业务。他对美国市场颇为了解,木桐酒庄的“普及型”品牌“Mouton Cadet”在美国得以大行其道与他的努力不无关联。1997年,菲利普买下始建于1785年的波尔多“杜波斯酒坊”(Maison Dubos)。21世纪初,高登家三兄弟达成合作协议,由杜波斯兄弟公司主舵,高登兄弟集团开始大力发展美国市场。
据警方报告,拉布雷国王酒庄有问题的产品集中出现在2005~2009年。从高登集团自己发布的年报可以看出,2003年,奥利维?马丁(Olivier Martin)加入酒庄,2006年1月被正式任命为总经理,路易与阿尔芒则退居幕后、分别担任监管会正副主席。2005年起,“Laboure Roi & Dubos”这个名称开始出现在北美一些葡萄酒进出口商的名录上。高登集团2005~2007年的年报也比之后数年的更讲求“图文并茂”,而且有相当文字为英法对照。报告中多处强调“美国市场”的战略指向,传统的英国与日本市场则被大规模放弃。根据年报提供的数据,2005年集团对美国的葡萄酒出口上升 26 %,直至2007年还保持15.62%的上升趋势,到2008年忽然转为下降13.16%,2009年更是急剧下降30.46%,直至2011年才有了0.8%的恢复。
在2007年的高登集团年报中,介绍了加入集团的几位新成员,包括几位专门主管高端品牌产品的酿酒师。当年曾有报道称:拉布雷国王酒庄要打“年轻牌”,“正在撼动勃艮第一成不变的传统理念,而力量源头就是马丁领导的这支年轻酿酒队伍”。“马丁以来自国际葡萄酒贸易的新视角重新整合了酒庄的生产程序。”但无论是在高登兄弟集团还是拉布雷国王酒庄的官网上,有关马丁的履历介绍几乎为零,只能从电子邮件地址等蛛丝马迹上推测,他很可能曾就学于美国纽约州罗切斯特市拿撒勒私立学院(Nazareth College)。别具意味的是,根据2009年的集团监管会工作报告,当年1月26日罢免了总经理职务,此后于3月23日重新任命路易与阿尔芒再次担任集团的正副总经理。马丁的名字从此不见踪迹。
检察官拉里蒙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引起调查人员注意的是酿酒前的葡萄汁分量,与酿得的葡萄酒之间的损失量,正常情况下应该有2%到3%差距,但酒庄记录却显示没有任何损失。”虽然高登兄弟供称“知晓这些情况”,并归咎“原料或电脑软件出错”,但“涉案的葡萄酒数量大,令我们断定这是有规律有组织的犯案”。酒庄的律师图莱耶(Emmanuel Touraille)则代表高登兄弟声明:“自从生产最后一批有问题的酒到现在已经事隔3年,当时确实有些事情做得不对,但我们已经改正了。时过境迁,现在与5年前完全不同。公司一直在全力配合各方调查。我必须重点强调的是:我们始终不曾向公司董事会隐瞒过任何情况。”
实际上,在第戎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消息之前,法国警察已经联合法国“竞争、消费和反欺诈总局”(DGCCRF)在酒庄取证,进行了18个月的调查。由此推算,一切初露端倪应当是在2011年1月。2011年1月28日,高登集团正式移交葡萄园。年报中这笔买卖被总结为:价格合适、节约了冗余葡萄园管理的成本、极大地缓解了集团在金融危机年代的困境。葡萄酒庄的交接通常会涉及先前库存以及原材料的盘点。倘若算上这一步,真说不清高登集团这笔买卖是否上算。
收购葡萄园的美方投资团代表是纽约著名侍酒师兼葡萄酒投资顾问罗伯特?波尔(Robert Bohr)。有关波尔的传说很多,比如说他经常做的事是驱车前往阿拉斯加给正在钓鱼的VIP客户当私人酒侍。2005年时,波尔在纽约又举办了一次法国与加利福尼亚葡萄酒的盲品对决。此次参选的还有来自勃艮第的葡萄酒,其中包括来自莫索特“拉丰酒庄”(Lafon Domaine)的一款。此次对决的结果其实无所谓,就像如今的种种“雅集”一样,最后的荣耀至少会有一半属于想出创意的组织者。此处关键的是勃艮第参选酒庄的名称。按照协约,高登集团的7公顷葡萄园出售后将由分别来自卢洛酒庄(Domaine Roulot)和拉丰酒庄的酿酒师管理,葡萄园所生产的葡萄酒也将分别以这两个酒庄的命名投向市场。
无论是从种植历史还是管理制度上看,勃艮第都可以算是法国葡萄酒的化石级象牙塔。然而,在如今这个混乱的年代,勃艮第想独善其身已经是不可能。站在旁观的位置很可以理解,勃艮第行业协会为什么会如临大敌。这一事件不仅会影响勃艮第已经投入40万欧元的、为当地“风土”(Climat)理念申请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从更实际的角度,它也很可能使勃艮第行业协会近两年为勃艮第葡萄酒在国际市场所做的宣传推广在效果上大打折扣。对于让法国各产区都在垂涎的中国市场尤其如此。想真正了解勃艮第的葡萄酒,人们要面对的是一份回答论述题的卷面,而远不仅是“真”、“假”是非题这么简单。而说起真假,勃艮第行业协会恐怕不曾想到,关于拉布雷国王酒庄,中国的一些葡萄酒销售商早就编造过比在法国发生的一切更耸人听闻的假话:拉布雷国王酒庄掌门人高登兄弟为欧洲著名的查理曼大帝的后裔,酒庄标志更是使用象征皇室的百合花徽。
主笔 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