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谢方 通讯员 陆杨 张慧)“历史上,《袁小修日记》这本书最早对汉剧做了记录??‘吴演幽闺,楚演金钗’,这八个字证明了汉剧具有四百年的历史”。为迎接世界文化遗产日,“汉韵流芳刘立汉剧收藏品展”从昨日起到18日,在武汉市档案馆展厅展出,这是人称汉戏“戏痴”刘立的首次个人收藏展。
“戏痴”刘立首秀藏品
因祖父曾是汉调戏班成员,受家庭氛围熏陶,刘立自幼酷爱汉剧艺术,多年来,他走南访北收藏汉剧相关物品,花掉了自己的所有积蓄,甚至卖掉了自己的门面和运输车,而且“只收不卖”,在江城人称“戏痴”、“戏疯子”。
此次共展出藏品200多件,是从刘立的万余件藏品中甄选而出的。其中既有记载汉剧发展源流的明清古籍,也有上世纪留下的各种汉剧手稿、剧本、曲谱,记录汉剧各个时期演出实况的老唱片、录音带,著名汉剧老演员的剧照、道具、服装。
在他看来,其中最珍贵的一件是民国汉剧剧本《斩浪子》,此剧本是湖北汉剧名角曾天福的毛笔手稿,“由于汉剧艺人讲究口传心授,形成文字的文献资料很少,《斩浪子》手稿年代久远,非常珍贵”。该手稿是刘立于上世纪70年代,花万元从宜昌的文物市场购得。
《袁小修日记》最早记录汉剧
一本民国二十五年出版的《袁小修日记》也很珍贵,它最早对汉剧进行了记录。刘立介绍,袁小修是明代公安学派的著名文学家,与其兄宗道、宏道并称“公安三袁”。书中“吴演幽闺,楚演金钗”其中“楚”即为清戏,记录了明代万历四十年袁小修在湖北沙市一次看戏的经历,该书也反映出当时汉剧的发展已经比较成熟。
在展品中,几件色泽艳丽、装饰繁复的汉剧服装也非常抢眼。其中一件粉色女蟒云肩,水袖远长于其他女装,被分为十余个小节,每节都绣有凤凰、牡丹、花鸟等不同的图案,刘立介绍,这件衣服是公主之类身份高贵的女子所穿的;而另一件大红色女蟒云肩以大红为底色,在胸前、袖口等处用金线绣制有凤凰、云、鹤等图案,他介绍这是汉剧中皇后、娘娘级别的人所穿,《贵妃醉酒》中杨贵妃就曾穿过。
昨日,汉剧戏迷刘力在武汉市档案馆举办汉剧藏品展,一位市民正在观看。本报记者 傅坚 实习生 盛安陵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