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是相比于大规模的生产线式生产,更讲究“传统”的欧洲还保留着有趣多样的特色工厂,跟随小编一探究竟吧。
葡萄酒工厂波尔多
如果你喜欢红酒,你肯定知道波尔多。这个法国西南部的港口城市,出产着世界上最好的红酒。但是,只有当你真的身临波尔多满山遍野的葡萄园,身临一个个隐秘于地下的巨大酒窖,你才会明白这最好的红酒究竟是如何而来的。
从波尔多机场出来,我们便直奔了波尔多市郊的朗多哈斯,那里有法国GCF集团的灌装基地。GCF集团是法国出口量第一大葡萄酒生产者和贸易商,也是法国第二大葡萄酒制造商。驶下高速公路,再穿过一片极为茂密的森林,波澜壮阔的葡萄园就一下子出现在了眼前。这里的葡萄园与你印象中的新疆吐鲁番的那种葡萄截然不同,这种用于酿酒的葡萄都是一株一株的,整整齐齐地立在田里,一大片望去非常有气势。GCF的灌装基地就在其中。
虽然与中国那些巨型生产企业的规模无法相比,但是GCF的灌装车间也足以让人震撼不已,传送带上一个个酒瓶,就像列队接受检阅的士兵,从灌装、封盖、贴酒标,再到装箱,一气呵成。整个系统是全自动化的,偌大的车间里只零星见到几个工人。
绕过灌装车间,我们经过一道闸门进入了一个巨大的仓库,这里的光线昏暗,温度也低了很多。这里是GCF的“宝库”,储藏了很多箱上等的红酒,价值连城。只见一个个装酒的小木箱被摆放在巨大的货架上,木箱上都标着红酒的品牌和年份。我发现这里居然还存着18世纪的酒,想必它的价格也贵得惊人。后来才知道,其实波尔多的每个酒庄都会有这样一个藏酒的“宝库”。
从车间走出来,我们被领入了一个房间,房间里的长桌上错落地摆放着十来瓶酒,都已被起开了瓶塞。不用问,这就是品酒室了。这些形色各异的葡萄酒都是GCF旗下的品牌,其中最著名的当然是香奈,因为它稍微歪斜的瓶颈,还有个绰号“歪脖瓶”,喝香奈要用特别的“歪脖”酒杯才算地道。
学着品酒师的样子,我捏着酒杯的底座,轻轻摇晃,观察酒液挂杯的情况(通常,越挂杯,酒的品质越好),然后把鼻子努力地伸进杯口去闻酒的香气,接着才是轻轻地抿一口,这时并不着急下咽,细细体会红酒在味蕾上慢慢绽放出的丰富香味。通俗地说,有点儿像用红酒来漱口。当这一切都完成时,你才能顺理成章地将酒咽下。但是,品酒师却拉开了桌子下的抽屉,抽屉里原来藏着一个不锈钢水槽,他将嘴里的红酒吐进了水槽,杯中剩余的酒也一并倒掉。他示意我们也这么做,因为一下子要品那么多款酒,要是每杯都咽下,那肯定会醉得不省人事的。这时我也才真正明白“品酒”的意义,喝而不咽。即便如此,当我们一连品完十来瓶红酒后,我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有些飘飘然了。但是第二天的酒庄之旅才让我明白,刚才只不过是个小小的热身罢了。
加伦河从波尔多市穿城而过,也将波尔多的葡萄产区分成了左岸和右岸。中国人最熟知的那几个顶级红酒品牌基本都出自左岸的酒庄,比如拉图。拉图酒庄低调地隐藏在一大片葡萄园里。酒庄的面积不大,却非常精致,院子里除了种了很多棵梧桐树之外,还有不少现代艺术品??酒庄的主人是一位现代艺术品收藏家。
令我们没想到的是,酒庄接待我们的居然是一位中国姑娘,她说自己是因为热爱红酒才来到这里的,在酒庄工作好几年了。姑娘带着我们参观了拉图的地下酒窖,酒窖里密密麻麻地摆着橡木桶,空气中也弥漫着隐约的酒香,这里的温度和光线都是恒定的,以保持最佳的发酵效果。而红酒要在橡木桶里储藏12个月,这是传统酿造红酒所必需的阶段,在这12个月里,橡木桶的木香也会慢慢渗入到酒中,产生一种微妙的化合作用。姑娘告诉我们,拉图酒价高昂,曾有人开玩笑说一木桶拉图酒价值一辆法拉利。大家听到这话,都两眼放光,看着满满一酒窖的“法拉利”,都露出了贪婪的神情。
参观的最后一步自然是品酒了,拉图酒庄的品酒室设计得很贴心,站在品酒桌前,恰好能透过窗户看到壮阔的葡萄园。而据同来的一位红酒商人说,拉图的正牌酒在国内要卖到15,000多元一瓶。这句话让大家都分外珍惜杯中的酒,谁都舍不得吐掉了。
离拉图不远,是左岸的另一个一级酒庄玛歌。玛歌酒庄霸气外露,远远地就能看到它气势恢宏的庄园,庄园的正门口是两排巨大的梧桐树,向导解释说,在这里,梧桐树代表着财富,我这才意识到,为什么拉图的院子里会种那么多棵梧桐树。
在制作工艺上,玛歌酒庄也更加传统,除了发酵罐、酒窖之外,他们甚至还有一个小作坊来制作橡木桶。这种橡木桶的价格昂贵,约合人民币1万元一个。玛歌酒庄的人告诉我们,这个小作坊一年能生产400个橡木桶,当然是不会对外销售的,全部自用了。
到了加伦河右岸,才深刻体会到波尔多的葡萄产区为何一定要被分成左岸和右岸,加伦河右岸属于丘陵地带,葡萄园随着起伏地势蔓延,这里的葡萄苗也比左岸高了不少,而且这里的空气似乎也比左岸湿润了许多。对于极为讲究的波尔多葡萄种植者来说,土壤和气候的细微差异都会深刻影响到葡萄的生长和品质。也因为这个原因,右岸种植了更多的美乐葡萄,而左岸则以赤霞珠为主。右岸的酒庄虽然在规模上无法与左岸名庄比肩,但也都是各具特色。一个名叫香丹的酒庄内甚至有一个袖珍教堂,据说曾有浪漫的法国人会专程来这里举行婚礼。
仿生技术工厂X-bionic
加大湖是意大利最大的湖泊,湖边的小镇Peschiera悠闲而舒适,街道和岸边的码头上满是来这里度假的游客。但我们来这里并不是为了湖滨度假,而是为了探访科技运动品牌X-bionic在附近的生产基地。
X-bionic其实是一个瑞士品牌,但有趣的是,它的所有产品都是在意大利生产。虽然不像耐克、阿迪达斯这样的大众体育品牌那样世界闻名,但X-bionic在专业运动员眼里却是能提高运动成绩的“秘密武器”。几乎所有的X-bionic产品都采用仿生技术,从而实现缓解疲劳、增加体能以及提高舒适性的效果。比如,模仿青蛙皮肤而研制出的防水排汗面料,模仿非洲大耳小银狐皮毛而研制出的降温制冷的金属纤维材料,以及模仿鲨鱼腮而研制的服装空气循环系统……
而这些先进的专利技术和衍生产品,已经为X-bionic带来了300多项国际奖项和认证。而在所有这一切的背后,都始终是有一个人在主导着,就是X-bionic的创始人兰博茨教授。而所有认识他的人,都会省略掉他的名字,直接尊称他教授。
从Peschiera出发,我们前往X-bionic的TRERE工厂,半小时车程,满眼是意大利的田原风光,村庄,牧场,葡萄园,偶尔还能见到几个意大利人在晒太阳。一段笔直乡间公路的一旁,几幢充满现代感的建筑就毫无征兆地出现在眼前,这就是TRERE工厂,那个不断制造高科技运动装备的地方。
这时,教授已经在门口等着迎接我们了,而他身后则是他的巨幅照片,上面还写着一句话:“这不是工作,这是上帝的呼召。”教授看上去比照片更年轻。玻璃门内是一个巨大的展厅,陈列着X-bionic的最新产品:滑雪系列,登山系列,跑步系列,自行车系列,高尔夫系列,狩猎系列……教授自豪地向我们逐一详细介绍。
与运动品牌强调的迅速排汗的主流观念不同,教授提出了一个完全颠覆性的理论:汗水不应该被排出,而是可以转化成能量。这种说法听上去有些令人匪夷所思,但是前一天,我们已经亲身体验了这种将汗液转化为能量的神奇技术。我们穿上了X-bionic的专业骑行服,尽管天气炎热,阳光灼人,但是几十公里的骑行并没有让我们出太多汗,身体也并不是很疲劳。听了我们的试用感受,教授露出了微笑,“X-bionic在普通人那里还显示不出足够的优势,但对那些专业运动员来说,就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了。”
穿过展示厅,我们进入另一栋建筑,里面就是生产车间了。好几百台样子奇特的机器正在不停地运转着,机器的上端是无数根纱线在旋转着,而在机器下方的出口则隔几分钟就吐出一个织好的袜子,而这种袜子就是让X-bionic屡获大奖的功能袜。教授说,这些织袜机都是找相关厂家专门研发,给X-bionic定制生产的。而在另一个车间里,几位女工人在忙碌着,抽检、清洗、熨烫,再到包装,贴条码,装箱,每个人各司其职,一切有条不紊。而这些功能袜将销往世界各地。
我问教授X-bionic还会扩大生产规模吗?教授点点头,略带神秘地回答说:“我们以后会在中国建立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生产专为中国人而设计的X-bionic。”
水晶工厂施华洛世奇
阿尔卑斯山脚下的因斯布鲁克是著名的滑雪胜地,但它怀抱中的瓦腾斯小镇才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这里虽然处于偏僻的阿尔卑斯山麓,只有几千人的常住人口,但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的水晶博物馆正建在这里。这座多媒体声光水晶世界是1995年水晶制造商施华洛世奇(Swarovski)为庆祝公司成立100周年,由世界级媒体艺术家安德列?海勒设计建造而成。
1895年,来自波西米亚的发明家丹尼尔?施华洛世奇,携带着他最新发明的仿水晶首饰石切割打磨器,来到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的瓦腾斯小镇上,创建了这个后来享誉世界的人造水晶品牌。这家公司至今已经是由家族的第四及第五代成员在经营。我和朋友开玩笑说,能将玻璃卖出天价的举动,恐怕不仅是因为施华洛世奇的精湛制作工艺,更因为其对水晶独具的情怀。
我们到达的时候天气晴好,水晶世界的“阿尔卑斯”喷泉巨人双眼发出奇异的光芒,这个由巨大水晶做的大眼让他仿佛拥有生命一般,喷泉从它嘴中喷涌而出落到前面的湖中,伴随而来的还有咆哮声……
水晶世界的入口处就在喷泉巨人的两肩,我们走进去,一堵深蓝色水晶墙扑面而来,给了我们一个热烈而突然的拥抱。这座高11米,宽42米,现存世界上最大的水晶墙,一共用了12吨的水晶石做成。水晶墙是由著名设计师依维?柯雷恩设计,从凯特?哈林曾经为歌剧《阿依达》在撒哈拉沙漠上的首映式特别设计的巨大十字形黑水晶舞台装饰碑,到它旁边尼基?德圣?法罗的作品《托着水晶的娜娜》……这个注满水晶的闪烁墙面,指引我们前往水晶世界的深处。
步入水晶世界的大堂,我们又一次被惊呆了。各种各样的水晶作品都闪耀着夺目的光彩。巨大的十字形黑水晶、三维转换水晶、水晶马鞍、水晶环……还有重达30万克拉、有着100个切面的世界最大的人工切割水晶??世纪水晶,而与之相对的是一枚精雕细琢的直径仅8毫米、有17个切面的世界最小的人工切割水晶。
一瞬间,我觉得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在这个奇幻的空间里,7个不同主题的展馆依次亮相。壮观的当属水晶大教堂和水晶剧院,一个个姿态各异的巨大水晶营造出了一个光影的世界;水晶万花筒则充满了无尽的想象力,大块的三角形水晶不断在你眼前幻化出奇妙的效果。而出自众多艺术家之手的水晶作品也都潜藏其中:凯特?哈林的水晶碑、约翰?布莱克的刻有文字的“水晶环”、萨尔瓦多?达利的《流逝的时光》……
在这里,水晶的元素已经被发挥到极致,即便是在水晶世界的外面的巨型草场迷宫也是水晶世界的设计师安德列?海勒的手建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