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红酒口岸价与零售价相差30多倍、“拉菲”、“卡斯特”等著名红酒品牌在国内有上百种傍名牌的“山寨酒”……《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从浙江省工商部门获悉,我国进口红酒市场存在不少乱象,其中还暴露出市场监管层面的一些制度性缺失。
浙江省消保委秘书长徐建明介绍说,近期,浙江省消保委与金华市、义乌市三级消保委联合,就进口红酒价格链开展专题比较试验,由此揭开了进口红酒价格乱象的冰山一角。
据浙江消保委调查,金华和义乌市场进口红酒共有来自上海、温州、宁波、杭州、金华、义乌等六个口岸上千个品牌系列。在前期摸底下,浙江省消保委随机选取一个口岸,从中得到的确切数据显示,该口岸2011年从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罗马尼亚、黑山等5个国家总计进口红酒42个批次,共40万升,总值117万美元。以750毫升一瓶计算,每瓶平均口岸价约为2.19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5元(以1美元折6.7元人民币计)。
而在该口岸批发市场,抽查的威邦帝国、皇家庄园、约贝拉庄园等73种不同规格进口红酒,平均批发价为312.04元/750M L。在当地零售市场,这73种红酒平均零售价为562 .12元/750M L。根据以上数字简单计算即可得知,进口红酒批发价约为口岸价的20倍,零售均价约为口岸均价的37.5倍,零售均价是批发均价的1.8倍。
此外,同样在该口岸的批零市场,抽查的张裕、威龙、长城等57种国产红酒,平均批发价为60 .21元,平均零售价为90.68元。浙江省消保委计算得知,进口红酒批发均价是国产红酒的5.8倍,进口红酒零售均价是国产红酒的6.2倍;而进口红酒最高批发价为国产红酒的6.8倍,进口红酒最高零售价为国产红酒的11.3倍。
徐建明说:“由此可见,不管是从口岸到批零环节的进口红酒价格链纵向比较,还是与相近档次国产红酒价格的横向比较,进口红酒都可谓暴利惊人。”
此外,浙江省工商局还在市场监管中发现,受暴利驱使,进口红酒市场呈现鱼龙混杂、假冒伪劣商品横行的局面。浙江省工商局去年查处的义乌市程盛副食品商行经销裸装葡萄酒一案颇具典型性。程盛商行老板分别从河北昌黎、山东烟台购入了大量裸瓶葡萄酒,又在香港注册了“法国拉菲葡萄酒(香港)有限公司”、“法国皇家卡斯特庄园有限公司”等两家销售公司,然后再将自行印刷了这两家空壳公司的标签贴在裸瓶上,使国产酒摇身变成了名牌酒。
浙江省工商局经检处处长潘炜说:“我们专门到河北昌黎调查,当地人称,这种裸瓶装的葡萄酒一滴葡萄汁都没有,全是化工原料勾兑的。”
工商部门粗略统计发现,当前我国进口红酒市场最大问题是“傍名牌”,“拉菲”和“卡斯特”是被傍得最多的品牌。仅“LA FITE”,就发现有“大拉菲”、“拉菲正牌”、“拉菲副牌”、“拉菲传奇”等上百个品牌。“CA STEL”也一样,甚至有经营者甚至别出心裁地将“L A F IT E”、“CA STEL”直接拼凑成“卡斯特拉菲”虚假品牌。这些假品牌酒,其中不乏“没有一滴葡萄汁”的化工原料浆汁。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我国已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市场,进口红酒乱象将扰乱我国酒类市场。
“红酒市场乱象之多,让我们监管者感到脸红”,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表示,当前我国红酒市场存在“多管不齐下,拿枪不见鸟,守株来待兔,忙坏3?15”的情形,亟待相关部门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理顺。
“以拉菲为例,大拉菲一年产量24万瓶,其中1.2万瓶被皇家收藏,剩余部分欧洲、北美、亚洲市场均分,各占7 .9万瓶,到中国最多5万瓶,而我国市场每年销售200多万瓶拉菲,其中多少假货?”郑宇民说,当前商务部门、工商部门、质检部门等都有权力监管红酒市场,但各个环节的衔接还存在疏漏,而且缺乏专业知识,监管不到位,所以总是在“3?15”前后搞集中式、运动式打击,这对于消费者上亿的庞大市场而言,显然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