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版本”众多中高档酒市场“危机四伏”
借你一双慧眼识别假酒
先问一个小问题:当你喝完一瓶正宗的茅台酒或者五粮液时,酒瓶子怎么处理?一些人会选择将瓶子卖了那可是能卖上好几百元钱呐;当然,很多消费者并不稀罕,留在饭桌上直接“闪人”这瓶子随后就很可能会被酒店拿去卖了。
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最后导致同一个流向。数量庞大的“茅台”和“五粮液”空瓶最后会流进谁的手中,消费者并不关心,然而,大家并没有想过,不久后的有一天,你喝过的瓶子中,会盛满假酒,卖给另一个人;又或者,你就是那个喝了假酒的受害者。
业内人士指出,中高档酒市场用“危机四伏”来形容并不为过,假酒市场链条的形成、造假级别的提高、造假仿冒品的层出不穷,都让中高档白酒、葡萄酒、洋酒蒙上了一层阴影。
假酒市场也有“产业链”
收集酒瓶子、酒盖子,只是假酒市场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以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代表的川酒和以茅台为代表的黔酒畅销海内外市场的同时,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成都、重庆、贵阳为三角,以宜宾、泸州和怀仁为重点的白酒产业带。只是,附属的,这条产业带上也逐步“滋生”了一个总规模上千亿元的集假酒及其商标、包装于一体的制假、售假“王国”。
就拿茅台酒来说,目前茅台酒的造假分为两种链条。在安徽、河南一带,很多人在家自制低级假酒,家里的制酒工具就是一个酒坛子、一个流酒水管,水管里流出的都是酒精勾兑的白酒。“这种低级茅台酒流入市场要依靠瓶子来遮掩它的造假痕迹,无论是卫生还是口感都无法得到保证。”这位业内人士表示。
可怕是第二种所谓“高级链条”,这批人制造出的“高仿茅台”口感简直能够以假乱真。据了解,高仿酒的产地大多来自贵州茅台镇的一些小酒厂,为了使口感稳定,小酒厂的工作人员会引进茅台酒的原酒做基础进行勾兑,并加入生物发酵剂来减少口感差异,酿造过程通常在1个月左右,符合上市的标准,市面上的售价为150-300元。
与茅台酒一样,五粮液等浓香型白酒也存在着造假泛滥的现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流通市场的五粮液真假比例为1:3。以2009年为例,52度五粮液的市场销售额为70个亿,假酒的销售额竟然达到了200个亿。
综合来看,“假酒市场链条”分为回收、印制、勾兑、销售4大块,而每块又有“细分市场”和大量从业人员。造假者先用专门回收的真酒瓶以及订购的成套外包装、假瓶盖和假合格证,灌装入勾兑的白酒,再辗转运输、分销,且已经发展到跨越多个省份分工合作的阶段,给执法打假带来了难度。
造假程度可分六“年级”
从1992年起就开始和酒打交道,专攻真假酒识别的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程劲松高工坦言,20年间假酒市场的确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打假的难度也提高了不少。首先是品类扩大了,以前中国的酒市场就那么几个老牌子,彼时水井坊、洋河蓝色经典等品牌还没有出现,“年份酒”之说也没有现在那么被关注,高档洋酒更是极少“露脸”,普通人根本接触不到。而现在,国内中高档酒市场涌现出大量的新品牌,并且得到了消费者的承认,而随着人们消费能力的提高和见识面的扩大,高档洋酒也走进了普通人家中。“酒的品类多了,假酒的林子自然也大了。”
其次,“假酒制造工艺”进步了,程劲松一直将假酒分为6个“年级”,代表不同的做假程度。其中1、2“年级”是低层次的假酒,一眼就能辨认真假;3、4“年级”是中等层次的假酒,能“迷惑”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得仔细辨别才能看出端倪;5、6“年级”是高级别的造假阶段,靠肉眼判断几乎看不出真假,得依靠专业仪器测试才能鉴定。
“十几年前,中国市场上的假酒粗制滥造,1、2“年级”的低层次假酒比比皆是,但这几年,市场上的大部分假酒都是3、4“年级”水平,偶尔还会出现5、6“年级”的高段位假酒。”程劲松告诉记者,假酒制造者对于酒类的研究颇深,比如绝不会拿浓香型的白酒去仿冒茅台,因为飞天茅台属于酱香型,稍有“酒龄”的人立时就能拆穿西洋镜。
高档酒最容易被仿冒
酒市场的繁荣,高档酒价格的节节攀升,巨大的市场消耗量和利润空间,催生了假酒市场的兴旺。不过,芸芸众“酒”,并不是所有的酒都会被假冒,究竟什么样的酒最容易被仿冒,仿冒的“版本”众多呢?
“价格高、销量好的高档白酒和进口知名蒸馏洋酒是假冒产品重点侵犯的对象。”程劲松表示,在白酒市场,贵州茅台酒、五粮液酒、剑南春酒、国窖1573酒、洋河蓝色经典酒及水井坊酒等产品的假酒相对较多。而在洋酒市场,轩尼诗、人头马和马爹利等干邑酒和皇家礼炮、芝华士、黑方、红方、百龄坛和杰克丹尼等威士忌酒的假冒产品也不少。
另外,近年来销量大的中低档白酒也是假冒产品青睐的目标。比如小糊涂仙酒、浏阳河酒(一星至五星)、金六福酒(一星至五星)、古井贡酒、汾酒、五粮春酒、京酒和二锅头酒等假冒产品也时常可见。
程劲松表示,假酒链条已钻进了许多市场经销渠道,消费者应尽量到大型商场购买,在高档宾馆、饭店、度假村、批发市场、烟酒回收专卖店及网络等地购买名优酒水时,千万要睁大眼睛。
打击假酒力度不断加大
今年年初,上海市民吴先生通过一家名酒销售网站,花1100元买了6瓶一箱装的某贵州酒。货到后,吴先生打开酒,发现和当地购买的同款酒不一样,拿到专卖店鉴定,初检为假酒,吴先生千里投诉,贵州云岩区工商部门根据投诉展开调查,最终查获各种假冒名酒1000多瓶,案值4万余元。
假酒市场形成的同时,全国范围内打击假酒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从本地打假,到跨地区合作,各地加大查处力度,公安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工信部、国家版权局、农业部、海关总署、食品药品监督局等部门在各自领域掀起了监管风暴,打响了一场场“歼灭战”。
来自国家质检总局打假办公室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质监系统共查处违法案件5.89万起,其中立案查处违法案件4.68万起,涉案货值36.3亿元,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36起。从今年初开始的食品、酒类等专项执法打假活动中,上半年度全国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22.8万人次,查处食品质量安全违法案件15113起,涉案货值9732万元。
国家质检总局打假办负责人表示,随着2012年的元旦、春节日益临近,在传统的酒类产品消费旺季即将到来之际,国家执法部门将继续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酒类市场,保障食品安全。(本报记者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