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李雨桐
导语:香奈儿继年初在上海当代艺术馆(微博)成功举行后,将来到位于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为香奈儿品牌进行又一轮展览。此次展品与年初在上海的展品相同,由公共和私人收藏品中选出。这一次北京的《CULTURE CHANEL》展览更增添了几件令人惊喜的新展品。其中包括蒙德里安的三幅画作、香奈儿巴黎寓所的新展品以及画家瓦洛冬的名作《米西亚赛特梳妆图》等。这些珍品真实地再现了那个时代,那段“对话”,是香奈儿创新轨迹的绝好见证。
香奈儿与中国
中国,在香奈儿的想象世界中一直拥有着特殊的地位。或许是一种一见如故的缘分,或许是一种艺术共鸣,香奈儿第一次在巴黎的一家古董店里看见那些中国乌木漆面屏风时,这个故事就已展开,她当即就被这种东方之美深深震撼。自此,她便开始收集17、18世纪时期的中国屏风,在一生中陆续收藏了20余面之多。这些艺术品与她一生相伴,随着她辗转迁徙,从她在圣?奥诺雷街一度住过的宅邸,到丽兹酒店里的套房,一直到她在康朋街31号的寓所。
自由不羁的香奈儿总是无视任何陈规旧律,她没有丝毫犹豫就把这些屏风拆了开来,做成一块块装饰木板,镶嵌在墙面上。就像四处漂泊的牧民用毛毯铺挂在墙壁四周,她在屋子里将这一块块的屏风挂满四壁。在这些屏风前香奈儿的模特们曾经摆出一个个造型,而这些屏风已经和她的世界融为一体,密不可分。
康朋街香奈儿的寓所,至今还保持着原样,每个房间都以中国乌木漆面屏风作装饰。进门处是一面饰有山茶花图案的屏风,山茶花是她的幸运之花。其他屏风有些描绘着凤凰、鹿、鹤等寓意吉祥的动物,有些则是宫殿阁宇,或是山水景色,其中有一面屏风上画有杭州西湖的亭台楼阁。除了这些屏风外,香奈儿还收藏了不少中国古玩,主要的藏品有一尊6世纪的菩萨头像、一块6世纪的碑文、一头唐三彩骆驼、一只陶瓷卧犬,以及几匹19世纪的陶马,还有几件古董家具,经香奈儿巧妙布置,中国元素与其他欧洲风格的家具优雅互补,造就东西合璧的雅致氛围。
尽管香奈儿女士从未来过中国,但她曾多次将中国古老文明艺术元素引入她的创作中,如设计出带有屏风图案的面料,或是将中国传统盘扣用于外套装饰,或是采撷中国传统裙装和裤装元素,设计出优雅的晚装。在香奈儿的创作世界里,这些传统元素仍然绽放彩。2009年12月香奈儿在上海举行了2009-2010“巴黎-上海”高级手工坊系列发布会。由卡尔?拉格斐设计的系列完美融合了东西方神韵,创作灵感来源于由古至今的中国文明。他多次从中国古玩中汲取灵感,如1984年他从明代青花瓷上的花纹得到启发,设计出一条蓝白相间的珍珠刺绣晚礼服。1996年,他再次将香奈儿女士的中国乌木漆面屏风图案用于三款刺绣长礼服上,每一袭都需耗费至少900小时的手工刺绣,延续着香奈儿对这个东方国度的无尽遐想……
传奇的源起
香奈儿在她12岁时就经历了人生第一次巨大创痛:她的母亲刚刚病逝;她作流动商贩的父亲,将她们姐妹送进了科雷兹省的奥巴辛孤儿院。他答应会回来接她们,可是她们从此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奥巴辛这座古老的修道院,属于严冷肃穆的西都教派。它在香奈儿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启发了她日后的“风格”。正是在这样严格艰苦修道院环境生活了七年的经历,让她淬炼出一种独特美学,一种混合着简约、庄重和奢华的美:一方面是日常生活中素净的修女服和孤儿院童的黑袍白领连衣裙,那特有的朴素与简洁的纯粹;另一方面,则是弥撒时神职人员圣袍和法器的绚烂华美……这种对比成了她日后创作的基调。奥巴辛的岁月铸造了香奈儿的美学宇宙。
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修道院的建筑里找到她设计的大量语汇,例如星星、月亮、太阳等。当时教堂地面上用扁圆鹅卵石铺成的图案装饰,就出现在她于1932年推出的“Bijoux de Diamants”钻石珠宝展中。还有,奥巴辛孤儿院通往小教堂的那座楼梯,后来在香奈儿在她位于海滨度假胜地洛克布鲁的La Pausa乡间别墅里,更是照原样忠实地复制了一座。
小教堂的彩绘玻璃给了她什么启示?她必定凝视了许久许久。那些镶有黑边、彼此交缠的图案,在她选择双C标志作为品牌标识时,或许就浮现在她的脑海中。至今在香奈儿许多设计作品里,仍然可以见到这个简洁的经典标志。这些早年经验中的细节不断撞击着她的想象,激发着她的创造力:无论是在装饰她的寓所,还是在设计高级珠宝或者构思香水和化妆品包装时,成长时期的视觉印象依然不断出现。奥巴辛的宁静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那是冥想和心灵的宁静,是修女的与世隔绝和无父无母的孤独,伴随了她一生。
抽象的精粹
香奈儿的现代感,不是出于刻意做作而是真实本色的自然流露。她的思想不受知识份子那一套或先入为主的成见限制。她改变了她所处的时代,深深影响了今天与未来。快速变化和动荡不已的20世纪为香奈儿提供了绝好的反思和创作素材。如同当时伟大的时代先驱,包括她的好友毕加索、考克多、斯特拉文斯基等人,香奈儿已意识到不可逆转的进步是大势所趋,于是她开始为新世界描绘轮廓。抽象主义掀起了一场“美学革命”,横扫了各个领域的现代化进程,对20世纪的工业、经济、社会等各个层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抽象运动像燎原野火般影响了一切:它试图建立一种新的语言,表现于各式各样思想与创意的领域,从哲学、文学到诗辞,从音乐到视觉艺术。这种抽象的语言旨在追求纯粹、直面事物的本质,提炼线条和结构以更精确地定义内容、意义和情感。从1907年的立体画派和毕加索《亚维农少女》开始,直至1930年代末期,国际上响应抽象主义的前卫派艺术大师包括俄国的罗钦可、马勒韦奇、康定斯基以及荷兰的蒙德里安等多位。香奈儿在1910年代最初的创作与“美学革命”同时期。她化繁为简的设计风格,显然是“启蒙后反思”的成果。这样的反思也源于“回归本质”的渴望。包豪斯学派的建筑大师如密斯?凡德罗,都遵奉“少即是多”为准则。
直觉告诉香奈儿,“现代感”只能以“减法”来表现。她不是堆积累赘的装饰,而是除去所有令人不悦、分心和杂乱的元素。她是“极简主义”诞生之前的极简大师。1921年,香奈儿推出了N°5香水。N°5由恩尼斯?鲍调制而成,含有80余种成分,是第一款“现代”定义的香水。它的名字再简单不过,就只是一个数字。它的包装只有一个简单而低调的瓶身和标签,与那个时代设计繁复的香水形成强烈对比。象征“现代”的N°5香水,于1959年被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纳为永久典藏。
1926年,香奈儿对于“美好年代”后期繁复的衣着风格感到厌烦,于是设计出小黑裙。这款选用绉绸制作、细长袖管、裙长及膝的小黑裙,被美国版《Vogue》誉为“香奈儿版的福特”。这款小黑裙具有强烈的现代感,可说是以后许多类似设计的先声。它预见了一个新时代的曙光,亦将风靡无数的新世代女性。这件小黑礼服事实上代表了一种解放。它利落的剪裁是一种高雅的象征,如同之后出现的、让人行动自由的香奈儿黑色滚边斜纹软呢外套。香奈儿创造了一种风格,为不受陈规框架限制的自由女性塑造出新的姿态。这,就是她赋予当代女性的风貌。
隐藏的奢华
在孤寂童年和奥巴辛孤儿院的岁月里,嘉柏丽尔?香奈儿深知隐藏的意义。而她对隐藏意涵的着迷,表现在她对宗教的好奇、对玄学的品读,乃至于对法器、幸运物和其他神物的偏好上。这种关联,贯穿了她的一生。心灵的修行和对神秘事物的小迷信:这又是一个矛盾。从她康朋街寓所里的藏品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个满砌着符号、数字、图腾和神兽的空间,这些元素也不断出现在她的创作中,例如她最喜欢的幸运数字5和19、狮子的头像、麦穗、星星和星座……
对香奈儿女士来说,“隐藏”和“神秘与幻想”是密不可分的。在香奈儿寓所的私密空间里,她织就了一张隐形的网,网中物品皆彼此呼应。在这个安谧的小世界里,她任思绪天马行空。在这里,她无需面对外界的冷酷;于此同时,她也能始终坚定地迎击外界的纷扰。只有同她的艺术家朋友们一起,香奈儿女士才会毫无保留地分享她这片私密空间。他们在这里畅所欲言,高谈阔论。
萨尔瓦多?达利就非常懂得发掘事物隐藏的含义。达利为她创作了一幅象征好运的麦穗油画,她一直小心翼翼地保存着。1939年一部名为《酒神节》的芭蕾舞剧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达利为此剧设计戏服,而嘉柏丽尔?萨尔瓦多?达利为芭蕾舞剧《酒神节》创作的布景草图嘉柏丽尔?香奈儿创作戏服香奈儿负责制作完成(《酒神节》由马希尼进行编舞设计,理查德?王格尔作曲,节选自《唐怀瑟》)。尚?考克多,带领着她离开现实跨到“镜子的另一面”,徜徉于语言和隐喻的奇境。皮埃尔?勒韦迪,从俗世中隐遁,在索莱姆修道院的高墙中继续着诗篇创作,并将他写的每首诗献给嘉柏丽尔?香奈儿,延续着与香奈儿耳语般的对话。
香奈儿女士一丝不苟,坚持追求完美,特别关注那些隐藏于表面下的细节。她的思考已经超越了表面显而易见的优雅,而会想到隐藏的另一面。从菱格纹手袋的酒红色衬里,到外套内里下摆处缝制铜链以增加外套的垂坠度,均体现着她这一层考量。对于香奈儿女士来说,奢华的真谛隐藏于最小的细节。这几近个人主义、“为我独享”的极致奢华,是仅限于登堂入室者彼此分享的秘密。
幻境的灵感
香奈儿跟她艺术圈中的朋友一样,在毫无前例可循的情况下,不依传统,另辟蹊径,走出属于自己的路。她创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时尚语言。这种匠心独具的设计语言,透过各种不同的经典标志来表达,变成香奈儿独特的品牌象征。香奈儿与当时大师级人物往来,随着时间演进,逐渐累积属于自己的文化。她以非凡的能力,将日常的所见所闻,转化为自己独有的风格。
异国的文化与风情,无疑是香奈儿重要的灵感来源。与米西亚和荷西?马利亚?塞特夫妇第一次同游威尼斯时,她发现圣马可大教堂的美丽宝藏,拜占庭式镶嵌画上的暗金色块与贵族宅第的耀眼浅金……还有,丽都海滩上国际名流汇聚的金粉世界,也使她想起法国的杜维埃或是比亚利兹,这两处也都是她非常钟爱的地方。
俄罗斯的狄米崔大公爵让她认识了克里姆林宫的璀璨辉煌以及东正教司祭的圣袍与圣像,较她少女时代奥巴辛修道院见识到的庄严细致犹有过之,启发她后来的华丽时代。但俄罗斯在她眼中同时也是前卫的,她从挚友斯特拉文斯基、迪亚吉列夫,以及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大胆及现代风格中认识到了这一点。
还有想象中的中国。香奈儿女士耳闻了中国的种种精致优雅,久已心向往之。她对于自己收藏的中国乌木漆面屏风百看不腻,而且喜欢在寓所里摆设中国艺术品。在这些中国艺术品的影响下,她在创作中,有时会带有一点东方的神韵。
此外,还有更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意外的邂逅:她从书中,或是博物馆……俯拾皆是创意的启发。香奈儿十分推崇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如卢卡斯?卡那许或弗朗索瓦?克鲁耶描绘的女性,还有尚?考克多描述的《法国皇后们》),并把她们当作自己灵感的来源。这些严肃、坚强、高贵的女性,身穿设计夸张、白色绉领装饰的黑色袍服,深知如何在那个年代掌握权力。其中,香奈儿更特别撰文推崇凯瑟琳?德?梅第奇皇后。这位法国皇后的双C徽章,和香奈儿的标记有着惊人的相似,令人浮想联翩。
自由的追求
香奈儿女士除了思想大胆、现代、意志坚强外,更是一位崇尚自由的女性。她出生于1883年,一个被传统“箍”得喘不过气的世纪末,她阔步向前,打破所有规条,引领、推进女性的解放,并一路相随。她创造出特立独行的生活方式,一种自成一格的态度。香奈儿女士这种独特、非凡的风格,常赢得男士们的激赏。在那个女性必须故示苍白娇弱的年代,她却热衷于日光浴、骑马驰骋和搭邮轮度假。
香奈儿女士对于户外运动及舒适穿着的热爱,奠定了她穿衣的基调。最初这些服饰只是为她自己而设计,她从男性衣柜里获取灵感,有时也从某些工作服的基本元素中得到启发?例如水手的横纹衫、渔夫罩衫等。香奈儿女士也曾经为芭蕾舞剧设计了连身式的泳装,在当时激起极大轰动。香奈儿女士自从1913年在杜维埃开设第一家女帽精品店以来,便推出一系列Jersey针织面料服装,这种舒适的面料在当时一般只用于男性内衣。她以时尚先驱之姿,领先同时代人,发掘出当时众人的渴望。因为,那正是她自己的渴望:赢得自主,扬弃传统,进而独立。
处在新旧世界交替的分水线上,随着旧世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沉落,新世界从战火的纷扰中升起,当时的妇女首度获得了工作机会。从此,女性再也不一样了。利落的短发、宽松的长裤、襟上缀着山茶花的外套、紧身背心、简单的直筒连身裙、海滩服或男性斜纹软呢服装,香奈儿女士透过活泼流畅的身形轮廓,带来了行动的自由、一种态度和一种生活境界。香奈儿女士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和她的时尚风格密切相关。她的创作出自她对世界的观察,以及她对女性和男性在现代社会地位的主张。香奈儿女士为了自己行动的便利,创造出20世纪以来女性时尚的新轮廓。
文化香奈儿策展人尚?路易?弗蒙访谈:
《当代艺术》:您是如何看待Chanel这一品牌的?
尚?路易?弗蒙:这是一个讲述嘉柏丽尔?香奈儿的故事,她的特立独行是对那个时代固有陈规的革命,从而创造了女性的新风尚、新姿态,表现了女性对于自由的划时代追求。更准确地说,她以精致华服和配饰的形式,将特立独行“穿在身上”,展示出她的内心思想。通常,人们会用梦想家来形容她。而我会说:她是先锋。
《当代艺术》:您认为,是什么让香奈儿在同时期的众多设计师中脱颖而出?
尚?路易?弗蒙:可以说,其实香奈儿一直身处“时尚之外”,因为她的创作就是她身为女性的一生写照,她是一边塑造自己,一边不断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设计。她从来没有什么高深的学术造诣,然而凭借着一个现代女性的直觉,她解除了从19世纪以来加诸女性的沉重桎梏。她的设计风格在任何文化中都没有前例可循,只有成长期的回忆、所交往过男士们的启发、对威尼斯、伦敦等少数几次旅行的追忆,以及生活中零散的美学元素……融会进了她的原创设计语言。她才是香奈儿品牌的基础。
《当代艺术》:这项展览通过她对文学及艺术的热爱,以及在精品、高级珠宝、香水各方面的标志性设计追溯了香奈儿女士的生平,您是如何构思这项展览的呢?
尚?路易?弗蒙:这项展览就像一个大型的多宝阁,里面装了许多传奇元素,几乎令人忘记了现实。香奈儿在各个领域、各个时期的作品将根据不同主题融会展示,而且大部分情况下都是相互关联的。香奈儿品牌沉浸在嘉柏丽尔?香奈儿的生平和她的非凡际遇中,包括对生活的想象,和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在巴黎工作的经历。对我来说,所要表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她从创作伊始,到后来的每一步,都非常善于创造视觉元素,而这些视觉元素又融进她的创作,成为独特的品牌标志和品牌象征。这些创作设计象征不断地排列组合,随之带来了变化无穷的风格。通过研究这些标志的变换组合,我们看到隐藏在多样化产品下的一条共轴:就是创始人香奈儿的故事。这些设计象征不断诠释着这个特立独行的人,因而每一件新作、每一个新系列都反映出时代精神。这就是香奈儿的语言。
香奈儿有一种“文化”,是其他品牌都没有的。那是一种原创的语言和概念式的创新优势,让香奈儿这个品牌始终富有现代精神。文化现象的构筑都是如此。在某个时点发生了一种原创性语言,文化就以此来界定“前”与“后”的概念。在新元素诞生之后,新时代才有一种新的空间、新观点和一些难以言喻的新事物出现。如果说千变万化的时尚界不存在永恒的概念,香奈儿女士的设计象征,反证它的确是存在的。这些设计象征经历了时间的洗礼,成功地诠释了现代的意义。文化也有相似的企图心,它准确地掌握了时代的特性,打上时代的标签,赋予风格,超越了它所处的时空,传诸后世。
《当代艺术》:您觉得,为什么香奈儿女士与一些艺术家如此亲近,甚至给予他们经济上的支援,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创作?
尚?路易?弗蒙:因为通过他们,她看到了自己想成为但不可能成为的人;表达了她对自己难以企及事物的一种渴望。而且,她狂热地信仰着近乎神圣的幻想力量,而这些艺术家们更加深了她这个倾向。她醉心于她那个时代的音乐和诗作,抽象且宁静。正是她在这些领域的感知和领悟,成了她创作的源泉。
《当代艺术》:能阐述一下此次展览的5个主题吗?
尚?路易?弗蒙:每个主题依序展现了一个香奈儿品牌的“价值观”。每个主题都包括来自于香奈儿、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画作、手稿等收藏品。这些分主题陈列的展出方式,远比编年式序列更加接近“香奈儿精神”。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叙述和展示,而是对创造时刻的追忆和回顾,从香奈儿最基本的感悟出发。五个主题,意在表现数字5对香奈儿的象征性意义,同时也能更清晰地向观者进行阐述。
“传奇的源起Origin”:奥巴辛修道院寄宿学校是香奈儿度过少女时期的地方,在那里她累积了对传统封闭社会的强烈不满,并在潜移默化中默默记下了最基本的视觉符号,造就了日后的香奈儿风格;“抽象的精粹Abstraction”:20世纪是抽象的世纪。她的经历,以及立体抽象派的绘画和前卫的诗作,加上西都教派的奥巴辛修道院肃穆宗教环境的淬炼,共同铸造了她的风格:香奈儿风格;“隐藏的奢华Invisibility”围绕着她的生命奥义和一切神秘事物,在她巴黎康朋街寓所里表现得淋漓尽致,那寓所在她的创作中有着历史性的地位:十字架、麦穗、数字、星星……都化作了钮扣、链条、珠宝、刺绣、香水……“自由的追求Liberty”阐述出自由是她最基本的价值观。她的女性形象范本其实就是男性的理想。她所借鉴的,不仅是男性衣橱里的元素,更是绅士卓尔不群的风度。她以此将女性提升到与男性分庭抗礼的地位。香奈儿所有的创作都反映了她想赋予女性更多自主性的渴望。她的中心思想不外乎帮助女性获得更多的独立自主:身体、行动、思想各方面的自由,和她们在现代社会上的地位;“幻境的灵感Imaginary”是在康朋街香奈儿的寓所里,她喜欢长途神游到遥远的地方,以此激发灵感。就像是寓所里贴墙而立的中国乌木漆面屏风、珍版精装书,寓所里面这些家具摆设,象征着她年轻时候梦想的重量。每一处细节,都是她遁离现实世界的表示。
《当代艺术》:你认为,香奈儿女士为何如此喜欢中国文化?
尚?路易?弗蒙:中国乌木漆面屏风像一本翻开的书,为她打开了想象之旅。她是个着了迷的游牧者,去哪里都会带着它们,仿佛屏风就是她的藏书馆。这具有异国风情的收藏品不断激发着她的幻想。但是这扇屏风的真正力量,在于它围起了一个封闭却可任创意翱翔的超现实空间,与她孤寂童年在科雷兹餐室所见的沉闷栗木家具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
《当代艺术》:为什么在北京的展览相对于上海有一些改动,同样展品的布局陈设也已重新规划?
尚?路易?弗蒙:在上海展区比较开阔,悬挂的作品贴合了透明感的设计理念。而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中,展品布置以紧贴地面为主,这样使得作品与参观者视线更为贴近。新的展品使我们有幸得以创造出新的布局陈设。有达利在1939年为芭蕾舞剧《酒神节》画的草图,香奈儿女士也应邀参与了戏服的设计和制作,这些将和她那些工作文献一同展出。三幅未在上海展出的蒙德里安画作将在北京展出,以突出抽象风格。这次展出还会增加一幅画家瓦洛东的名作《米西亚?塞特梳妆图》。
《当代艺术》:这场展览为什么涉及时装设计不是很多?
尚?路易?弗蒙:这并不是一次时装秀,否则香奈儿品牌也不会委托我来做这些。我的工作是想象并思考如何将这些零星的展品和符号加以组织联系,向观众们呈现出从香奈儿到香奈儿品牌的发展历程??这段横跨三个世纪的非凡传奇。在这次展出中,没有空洞、无意义地摆设,没有除装饰作用外一无是处的布景。纯粹和主题相关的真实的作品和文献(以及它们之间的关联)才是我们参观本次展览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