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坡
12月3日,法国六大名庄齐聚上海举行红酒品尝会。12月6日,某电视购物频道在叫卖13000多元一瓶的红酒,还一个劲地狂呼“便宜”。12月9日,法国“波尔多周”在沪开幕,《新闻晚报(微博)》援引有关人士的话,称“一场味蕾大剧由此开启”,十分煽情。
在这之前,体坛明星姚明的“自主品牌”红酒高调发布,影视红星赵薇买下国外某酒庄的新闻不胫而走……
无利不起早。围猎红酒市场,只是因为有利可图,而且空间还很大。
红酒市场的格局,印证了钱锺书所说的“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确是不刊之论。但不管是“出去”还是“进来”,赢利才是硬道理。如果两位娱乐明星的红酒,能够真正“出去”,并赚到了美元和欧元,是件十分伟大的事儿。要知道,向老外推销红酒,就凭“姚明”和“赵薇”两个名字还有点难。人家可是蜻蜓咬尾巴??自吃自,因而理性、成熟,哪里会轻易上钩。我曾目睹法国人用自带家什在酒庄“零拷”红酒,他们的机场里多的是三四欧一瓶的红酒,十欧一瓶已属上了档次,人家也没有觉得跌份嘛!难道波尔多、勃艮第的名气还不够响?酒庄还不够多?别人都已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了,你还去掏他的老窝,玄。所以,“姚记”、 “赵记”红酒,基本上会回归本土,不管是以转口贸易还是出口转内销的形式,我判断。
我曾听一位业界资深人士(法国人)说,他们的酒商很无奈,因为现在的年轻人不太爱喝红酒(或许更喜欢刺激一点的烈性酒),产能严重过剩。倘能将人均只占西人百分之零点几的中国人的摄入量,提高那么一点点,对于国外酒商而言,是个巨大利好。
目前中国大地正在强势传播红酒知识、理念以及有益健康的信息,这是不是境外酒商营销战略的一部分?我不清楚。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应当由全人类来分享,我们不必过分担心红酒里的“新殖民主义”,或者就是别人设下的“坑子”,关键是我们怎么理解、把握。从拉菲上了电视购物平台这个信号可知,中国人的红酒消费能力实在不容低估,也不可想象。一则资料提到,拉菲年产量是20万瓶,在中国的销量应该不会超过5万瓶。可中国市场上的拉菲,竟然达到了20多万瓶。其中的奥妙,不言自明。
究竟哪些人在追捧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瓶的红酒?至少有报道说,某国企老总动用了多少多少万的公款,“囤积”了一批高档红酒,且美其名曰“保值”“增值”。拉菲能不能保值增值?有个国际知名的葡萄酒大师用反问的方式回答中国红酒爱好者的提问:“你认为一支年产达20万瓶的红酒会有什么收藏价值?”说这批高档红酒的真实用途是为了“保值”“增值”,简直是笑话。
事实上,中国的消费者正前赴后继地积极下单,唯恐落后。高档红酒如此畅销,只能说明一点:中国消费者并不是很懂红酒的文化,恐怕只是对红酒的价格比较“敏感”而已。而公款消费和送礼正是推动这种强劲势头的动力之一。我们不妨测试一下:拉菲之外,还有什么值得“囤积”的红酒?相信相当部分一掷千金的豪客会茫然无所应对。
回到开头。国外酒商真有真知灼见,他们太了解中国红酒市场的需求,尤其是高档红酒。据说一瓶“姚明”要卖3800多元,连不差钱的美国体育记者也嫌贵。如果姚老板、小燕子把“主场”放到国外去,我会自作多情地为他们捏把汗;如果“主场”放在国内,则坚信其必有斩获。不是说这里“钱多、人傻”吗?那就“快来” 吧!毫无疑问,人之所以傻,是因为钱多;而钱之所以多,是钱来得太快、来得太易,当然,这只是对极少一部分人而言的。